走向财富自由之路

一道公式算出你离财务自由有多远(算到一半我哭了......)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126人  f6aa14073364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一道公式算出你离财务自由有多远(算到一半我哭了......)

看完后大家是不是相当感同身受,纷纷憧憬着这种“好吃懒做”的生活?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短期不上班不是什么事,但长期不上班还能活得潇洒滋润可能吗?

答案是可能的,只要你实现了财务自由。
什么是财务自由?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没有什么比随心所欲地生活更让人渴望了(当然是在合法合理的范畴内)。但是,在尚未达到按需分配的大同社会前,我们要随心所欲地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多钱!

一般而言,财富目标有两种境界。第一种是财务安全,即财务上已进入安全的状态,我们不需要再为日常的衣食住行、子女花费、医疗开支等担心,总收入能完全覆盖总支出。

实现财务安全后,我们还有更高的境界追求,那就是财务自由。所谓财务自由,是指在财务安全的基础上,非工资收入大于我们的总支出。

通常而言,收入分为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主动收入,也就是职务性收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获得,譬如工资。一旦没有了这个职务,我们可能就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被动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是指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包括但不限于:房租、利息、分红、作品版税、个人博客的广告、代言费等。

简单来说,财务自由就是提前退休或者不工作(靠被动收入)就能养活自己(覆盖日常开支)的一种自由。

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不能轻易离职?哪怕工作的极度不开心他们都无法选择掀桌子走人,因为这份工作是他们唯一收入的来源,失去了就一无所有。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世外桃源,大部分人还是要为五斗米折腰的。

工资收入会成为我们追求自由与人生理想的制约。当一份固定薪水成为一个人的唯一收入的时候,从某个角度来看,不是他拥有了这份薪水去改善生活,而是这份薪水决定了他生活品质的好坏。因此在职务性收入之外,能否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给自己的人生上了一个最大的保险。

财务自由的标准

那么,我们要赚多少钱才能达到财务自由呢?

根据胡润百富榜2017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财务自由门槛比去年上涨50%,其中一线城市达到2.9亿,二线城市达到1.7亿。原来,王健林1个亿的小目标真的只是小目标,鹿晗1.8亿的收入也只够在二线城市显显摆。

可是,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也无法能赚到以亿为单位计算的收入。这意味着我们都与财务自由无缘吗?其实,与一个特定数值相比,利用财务自由指数衡量财富水平更为合理。

财务自由指数 = 被动收入 / 日常开支

当财务自由指数大于等于1时,就等同于实现了财务自由;如果被动收入为0,不好意思,你的财务自由之路也得从零开始了。

对照这个公式来算算:假如我们每月的开支需要5000元,当我们的被动收入能够刚好覆盖这个开支,说明我们已经步入财务自由的阶段。

事实上,只要我们的被动收入能达到覆盖日常开支的一半,我们就开始觉得人生变得轻松起来了,被动收入越接近日常开支这个数额,我们就感到越轻松,变得越自信,越能平和地挑选和对待工作,越能、并且敢于享受生活。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也曾给出另一种计算财务自由的方法——“屌丝值”。这个公式是以负债情况占个人资产比例和财产性收入占职务性收入比例两个维度来阐述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自由程度。

按照这个标准,财务自由程度可分为三个程度:重度屌丝——没有财产性收入、银行贷款为零;中度屌丝——财产性收入︰职务性收入低于1︰5,银行负债︰个人资产低于1︰5;轻度屌丝:财产性收入︰职务性收入低于2︰5,银行负债︰个人资产低于2︰5。

从上可见,无论哪种计算方式,追求的都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而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没有绝对一致的群体,尊重个体差异性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前提,财务自由也不例外。

与其说财务自由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金额,不如说是欲望与实现欲望能力之比。粗茶淡饭和山珍海味都可以是财务自由的表现,只有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才可以避免陷入将财富数量等同于财务自由的误区。

简而言之,财务自由的意义不仅关乎钱,而是关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关于你如何驾驭恐惧和担忧。财务自由就是摆脱了财富困惑,得到了生活质量和安全的经济保障。
世界那么大,怎样去看看?
实现财务自由后你最想做什么?不少人的答案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据调查,40%的受访者表示财务自由后想环游世界。

世界那么大,怎样去看看?虽然财务自由并不等同于赚很多钱,但一定数量的金钱显然是财务自由的基础。所以,实现财务自由的核心仍是增加自己的收入,无论是主动收入还是被动收入。

  1. 培养多元化核心竞争力

随着信息时代甚至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越来越多的工作正在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所替代。也许一个普通的工作,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会被科技所淘汰掉。这就意味着即使你是专精某项工作的专业化人才,依然有可能会成为时代发展的弃儿。

一个人在职场的收入高低,其实并不是因为其工作量而进行按劳的分配,更多的则是用稀缺化程度来衡量的:一个人拥有的能力越是稀缺,譬如商业谈判能力、人脉构建能力和内容创作能力等,一个人就越有可能获得高额的收入。拥有这些多元化的能力,就会成为你的真正核心竞争力,即使不能让你在公司不断晋升,也能让你有机会获得其他公司更高收入职位的青睐。

  1. 培养量入为出的意识

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在物价上涨,收入增长几近停滞的今天,再成为“月光族”显然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了。

完全屈服于自身的欲望去消费,而不去考虑任何的节制,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发达的信息科技让我们很轻而易举的就能够得到产品的信息,从而导致我们的收入和欲望的严重不匹配:一方面,我们的收入遵循的是线性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的消费欲望却呈现出指数型增长的特征。

而极度发达的金融又给了我们各种超前消费的授信,很多人因此成为了“卡奴”,生活被债务主导。所以我们需要学会量入为出,明白“断舍离”,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增加自己的资本。

  1. 增强资本增值的能力

前十几年房地产成为了中国资本增值的主要途径,而很多人都是依赖房地产实现了财务自由。但在国家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配置下,再想依赖于房地产实现财富的爆炸式增长甚至财务自由恐怕是不现实的。

但是,通过增强资本增值的实力,实现被动收入的提升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就要求每个人尽快建立自己的资本意识,学会用资本创造财富。没有房地产,还有新的风口。虽然投资可能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是钱少并不意味着只能“放弃治疗”。理财的逻辑往往是集腋成裘,资本加上时间再配合复利,这就是资本增值最基本的逻辑。


一道公式算出你离财务自由有多远(算到一半我哭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