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过大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534/c0ee558bff40e254.jpg)
眼看又到咱们中国人的大年了,关于年的文章又成了热门,朋友们在回忆或现实中品味着年的味道。
记忆中的年味很浓,现实中的年味都在父母身上。
“中国人的大年”这说法严格上是不对的,比如,回族就不过大年。
虽然咱们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喜气洋洋地一起过大年,既热闹又和谐,但也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所有中国人都过这个年。
另外,中国周围一些国家也过阴历年。韩国、朝鲜、日本自不必说,新加坡、越南等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国家都把阴历年作为传统节日。
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是四十五个,以农历新年为传统节日的国家有13个。国家数量少但人数上却是前者的数倍。
许多国家说英语是殖民侵略的副产品,“农历年”是汉文化圈的一个标志。两者各有其意义。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对现在的汉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除了填表时候之外,也就过年时候大家还能意识到是同属一个民族,同属这个人类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民族。
同现在相比,以前过年要热闹得多,年味要浓得多。
记得小时候过年,大人们会提早把院里院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屋里摆满各色油炸食品,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大人小孩换上新衣,脸上也都是开心笑容。
孩子们不会在家里呆着,兜里装着好吃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鞭炮,三个一堆,两个一群的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呯呯啪啪”的鞭炮声和孩子的笑声响成一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534/0827d93910d98de6.jpg)
现在,鞭炮禁放了,农村虽然不禁放但好像也听不到多少响声。
传说中,年是吃人的怪物,人们放鞭炮可以吓跑它。现在鞭炮声这么小,这怪物还能吓跑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534/859bae42e91af835.jpg)
说来奇怪,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汉族人喜欢多子多福,一个政策给禁了。汉族人讲究“入土为安”,时兴火化了,过年放个鞭炮也不知有多大危害,也禁了。
少数民族风俗要尊重,汉族风俗一个个都禁了。
前几天读朋友的文章,朋友老母亲去世了,兄妹几个笨拙地过了个年。老人的去世让儿女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的年味,读了文章叫人一阵心酸。
谁家的父母也不能一直陪着儿女,总有离去的时候。父母还在的朋友们,珍惜每次机会,好好感受父母还在的大年味道,别老觉着父母会像太阳一样永远能为你忙这忙那的……
过大年,都是父母在忙活,没父母在的大年,确实没点年味……
每年几次上坟烧纸,几次传统节日,都是从父母那儿知道。我担心等父母不能再提醒的时候,这些节日啊风俗啊就都没有了。
一个民族没了这些文化符号,还能算一个民族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534/a35690a96264a6a9.jpg)
风俗习惯的传递中,老人是主力军。现在的人,结婚就分家,婆媳矛盾成常态,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日渐疏离,这些风俗习惯越来越难以老少相传。
政府、社会、年轻人如果不能发挥作用,我们的这些族群特征符号会不会随着老人的离去而风消云散呢?
当然,肯定有无数的人觉得民族和文化这些东西无足轻重,没了就没了,丢了就丢了,没啥要紧的。
不是没关系,而是你不知道他的重要性。习惯了太阳每天升起,习惯了每天呼吸空气,习惯了父母的关心照顾,等有一天你失去这些的时候,你才知道,她们是如此重要。
但,为时已晚!
“中国年”意义对我们太大,所有年的味道都只能从年老的父母那儿才能感受到,这太危险了!
如果能赋予“过大年”新鲜内容,吸引年轻人比过“洋节”更热情的参与,咱们的这个传统节日才会充满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她的作用……
房子票子车子孩子妻子是自己的事,是必须关心的,余下的时间,有能力的族人能不能抽空思考关心一下这个“大家的事儿”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970534/9bb73a01c7fb35a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