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优秀作品荟萃社会生活社

【觉悟《道德经》,上善若水、功成身退】

2021-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兴时态_198812

【觉悟《道德经》,上善若水、功成身退】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释义: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选择最善的地方居住,保持心胸沉静,待人真诚,说话守信,为政善治,长于处事,动而有时。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因为有而争的美德,所以才不犯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君子为人处世犹如水一般,善于便利万物,不与人纷争不休,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浊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老子在自然界万物中最推崇水,因为水德是接近道的。水滋润万物,而对万物无所求,且甘于居下。以不争争,以无私私是水最为明显的特性。水滋润万物,赋予万物以生命,并促使其生长繁衍;清洁干净可以抵挡世间一切污秽;流动无方,充满生机和活力;无色透明却能映射出天空与大地;包容一切,对万物等同看待,毫无偏私;美妙纯粹构成如画风景。水的流动形象的诠释了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向人们昭示着更大更根本的东西。希望我们的知性永远如同水一样灵动清澈,永不干涸。

老子以对水德的描述从而介绍圣人所应具备的品格。宁可居住在别人不愿居住的位置,也不与人争利,因此不会招来别人的怨恨。

居善地是说水善于找准自己的位置;心善渊是说水有广阔的心胸,很好的容受性;与善仁是说与人为善而不与人交恶,成就万物而不毁损;言善信是说水说到做到,身随生动,从不欺世盗名;政善治是说水有自己的规律和章法,且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若能依照此法为政,就可避免扰民害民;事善能是说水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冲流浮载灌溉,洗涤溶解调节;动善时是说时机未到,绝不轻举妄动,时机一到,则应立刻行动。

老子说:“动善时。”意在告诉我们,行动要善于把握时机。为此,要培养等待时机的耐心,也要培养发现时机的眼光。这样,一旦时机来临,就能迅速抓住,给自己营造一个光彩夺目、芳香四溢的人生。

战国时期,安陵君是楚王的宠臣,身居高位,俸禄优厚,可谓春风得意。

有一天,门客江乙对他说:“您没有一点土地,宫中又没有骨肉至亲,然而身居高位,接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而拜,无人不愿接受您的指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安陵君说:“这是因为大王抬举我啊!”江乙便一针见血地指出:“用钱财相交的,财尽了交情也就断了;靠美色结合的,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会被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就会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挺危险的。”

这番话让安陵君如梦初醒,他谦恭地向江乙请教对策:“既然这样,请先生指点迷津。”江乙说:“希望您一定向楚王请求随他而死,亲自为他殉葬。这样,您在楚国必能长期受到尊重。”安陵君说:“我一定按照先生的指点去做。”一晃眼,三年过去了,安陵君依然没有行动。江乙见他不用自己的计谋,就对他说:“我给您出计谋,您到现在也没去实施,既然这样,我以后也就不敢见您了。”说完就要走。

安陵君急忙挽留他说:“我怎敢忘了先生教诲,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罢了。”几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楚王在云梦去打猎,用箭射中了一头野牛。百官和护卫欢声雷动,齐声称赞。楚淮南子笺释王更加意兴高涨,他抽出带牦牛尾的旗帜,用旗杆按住牛头,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等我万岁千秋以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这时,安陵君泪流满面地走上前去,说道:“我在宫内和大王挨席而坐,出外和大王同车而乘,大王百年之后,我愿随从而死,在黄泉之下也做大王的席垫,以免蝼蚁来侵扰您,又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楚王听到他这一番话,深为感动,自此对他倍加宠信。

江乙目光如炬,虑及长远;安陵君耐性十足,一直等到最佳时机来临,才实施计谋,把事情做得十分到位。他在楚王欣喜而又伤感的那一刻的表白,无异于雪中送炭,自能温暖君心,收到奇效,长保荣华富贵。后人评价说,“江乙善谋,安陵君知时”,可谓极当。

等待时机要有足够的耐心,但绝不等于坐视不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准备,甚至助推条件成熟。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中,经过长期等待、积蓄力量,方才获得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武王伐纣、勾践灭吴、晋渡江灭吴、隋渡江灭陈等,都曾制订周密的计划,进行了长期的准备,且在时机成熟时才行动,并不轻易冒险,更未盲目蛮干。

《淮南子》中说:“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耐心地等待时机,对任何人,尤其是年轻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年轻人,棱角外露,功利心重,又急于求成,总幻想很快能在社会上取得地位和成就。虽然其锐气是惊人的,但也是短暂的。要想有朝一日能抓住机遇,脱颖而出,还需先脚踏实地地储备才能才行。

《道德经》云: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释义:过满的把持任何的事物,不如及早的收手。即使把它藏起来,也不可能永远常保。金玉满堂,又有几个人能够常守常有。因富贵产生骄奢,得到恶果是自己的报应。功成了,名遂了,适时而退,是自然的法则。

财富衡量人的价值,这种观念,世人认可。所以积累财富,以富有而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世人所追求,殊不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只要你的道德与你的财富和权势不相称,便是罪过,便会招人羡慕和忌恨,便会有人计伐诛拿。

人性贪婪,有蛇吞象之谈。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很多人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忘乎所以,看不到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吸引众人的目光,勾起了他人的嫉妒、觊觎心,或被掠,或被盗等等风险的来临。到此方知危机四起,后悔已晚,何如当初适可而止,适时而收平安自在。《易》曰:“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这都是自取的结果呀。子贡说:“虽贫穷而不谄媚,虽富有而不自大,怎么样?”孔子回答:“当然不错。但是不如虽贫穷却依然自得其乐,虽富有而更重礼义。”孔子是深知“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道理呀。

深藏不露,财不外白,或许可以安态混于世间,但日有思,夜有想,时时惊恐,刻刻担忧,何况隔墙有耳,举头三尺有神明,难免不留蛛丝马迹外泄与世,此时就是危机四起时,到了这一步深藏巨财,也难保住了。

天下财富,造福天下。天之道。万事万物生、长、老、死都顺天道规律而行。天道的规律不可违,它决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鬼谷子曰:“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财富积累等等也是一样,由无到有,生长壮大,功成而衰,灭而到无,就像月亮的盈消亏涨一样生灭自如。如此看来虽金玉满堂,却又能守多久呢?富贵而骄更悖逆天道,受到惩罚更是咎由自取。

追求功德名利也是如此,功成身退,天之道。就是一个人在完成功业之后,不能居功自傲,不要锋芒毕露;要能舍能退,即可长保其身,更可开阔胸怀。要不然将全身心灌注已成功绩,如何会有更大发展?如何会有更大成绩?人生就是一次远行,过河须用舟,上岸当弃舟,如此反反复复才能一程一程达到生命的顶点。功成一件,就退出来,不是不做,而是退出现在,寻找自己更大的追求。这才是不具功功盖天下,不求名,名芳千古。有功不具,有名不扬,有财不持是高尚道德的表现。

世上有两种东西,最难填满。一是大海,二是欲望。大海填不满,是因为它的博大和包容;欲望填不满,却是人性的贪婪与无知。人的欲望,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欲望之火,可以让人冲昏头脑,最后让人深深沦陷,不能自拔。懂得节制,才是智慧;懂得包容,才少烦恼;懂得知足,才能幸福。

世人若能依老子所言,功成不居、急流勇退足可以善终。然而总有一些人贪心不足,居功自傲。

李斯贵为秦国丞相,辅助始皇帝一统海内,功业之大,足以彪炳史册,富贵权势,可谓无以复加,然而最终一步走错,遂落得身首异处。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曾经位极人臣,最终却连做一个普通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着实可悲可叹!

然而,若非大智之人,非到身败名裂之时,是很难领会“功成身退”的真谛的。其实,要想做到“功成身退”,必先能够淡泊名利。须知,“反者道之动”,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的反面变化的,否泰相参、祸福相依。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常盛不衰者能有几人?“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却也潜在着巨大的祸端。

老子精通辩证法,深知进退、荣辱、正反等是互相转化的。因而,他提醒世人,水满则溢,盛极必衰,若不及时退身,便会招致灾祸;奉劝世人,须趁早罢手,见好即收。在大功告成之后,不要贪婪权位名利,不要尸位其间,而要收敛意欲,含藏动力。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词句“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辱,归来白首笙歌拥”,正体现了“功成身退”的精神。

老子还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难道不是吗?一个人手中的武器越锋利,锋刃也就越薄,砍削东西也就更容易卷刃,因此这种锋利是难以长久保持的。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发展到极限,都必然走下坡路。所以,一个人即使功勋卓著,也要懂得谦虚;即使才华横溢,也要懂得韬光养晦。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富贵而且骄慢,那是自取其祸。古语说: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只懂得聚财,不懂得散财,必然没有好下场。然而大多数富人都缺乏“散财”意识,他们不是花天酒地、任意挥霍,就是炫富、斗富。

中国古代有个因斗富而出名的人,读史书,读唐诗,读《金瓶梅》,读《桃花扇》,甚至读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都能见到他的身影。这个人便是晋朝的石崇,他曾任侍中、荆州刺史等职,也是当时的首富。

石崇斗富的对象是王恺。王恺是一位贵族,他竟然用饴糖水洗锅。石崇不服气,就用白蜡当柴烧。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斗开了。王恺做四十里的紫丝布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锦绸屏障;石崇在屋上涂香椒泥,王恺就在屋上涂赤石脂;王恺拿高三尺的珊瑚树到石崇面前炫耀,石崇就拿出自己的六七株珊瑚,都有三四尺高。王恺只有甘拜下风。

没有了斗富的对象,石崇就开始炫富。他在厕所里放上十余个美丽的奴婢伺候着,并备下锦香囊、沉香汁、新衣服等物,等客人一出厕,就给他们换上新衣服。上厕所前所穿的衣服就直接扔了,以免把厕所里的臭味带出来。

石崇在《思归引》中自述说“余少有大志,夸迈流俗,弱冠登朝,历位二十五年,以事去官。晚节更乐放逸”等等,看上去好不洒脱。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官匪,其钱财多为不义之财!

庸懦的晋惠帝登基后,大权落入贾南风皇后手中。贾后的侄子贾谧“权过人主”,石崇便是他的门下的重要人物。背靠贾谧这棵大树,石崇官运亨通,这也为他聚财创造了条件。

台静农曾撰文说,石崇集诗人、名士、富豪于一身都不算奇,“所奇者,崇身居方镇大员,居然杀人劫财,干那强盗的勾当”。他还引述史家记录加以证明:“石崇为荆州刺史,劫夺杀人,以致巨富。”“石崇为荆州刺史数劫商贾。”“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至富不赀。”史书正传,虽寥寥数十字,却明白地记述了石崇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他是如何富起来的。

靠劫杀商贾富起来的石崇,在洛阳西北建了金谷园。他在《金谷诗序》中这样描述:“金谷涧中,清泉茂树金谷园,众果竹柏药物具备。”可见,金谷园的规模是多么庞大。传说,园中有八百多奴仆,而他就是在这里与王恺斗富的。石崇在金谷园过着极其奢侈、糜烂的生活,例如,他只吃用人乳饲养的小猪。

后来,贾谧倒台。失去靠山的石崇,被眼红他钱财的政敌们逮捕,并抄没家产。其爱妾绿珠跳楼自杀,他自己也被处死。有意思的是,石崇受刑之际曾哀叹说:“你们这些人,完全是图财害命啊!”刽子手说:“你既知财多害己,何不早散之?”说罢,手起刀落。

石崇死了,死于政治斗争,死于多行不义,更死于为富不仁。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聚敛钱财,而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又有多少人因贪图货利,而卑躬屈膝、丧失气节。那些只顾聚财供自己享受,而不愿周济天下的为富不仁者,常被世人唾弃。而那些能聚财亦能散财的轻财好义者,则往往为世人尊崇。

丁俊贵

2021年7月15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