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粮》和《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文姗

昨天我追完了剥夺我3日清醒头脑的剧,怀着悔恨莫及的心情在书架上挑选本周要阅读的书。

我选了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选它的原因是出于对阅读过程中曾遇到的问题,比如说有时候看书全凭意志力,我很好奇别人是如何对待或看待阅读的。

刚翻了第一节,就发现毛姆是个说实在话的人,不啰嗦。观点基本都在第一句话里,其中有一个部分写到:

“就我而言,同时阅读四到五本书会更符合我的阅读习惯。毕竟,你每天的情绪都不同,就算在一天内,你也不会每时每刻都想要去阅读某本书。我们必须让自己适应这些问题。在早上,当我工作之前,我会先看一会儿哲学类或科普类的书籍,阅读这些书籍需要一个清醒和专注的头脑,这样做能激起我一整天的活力。当我的工作完成之后,我便想要放松,此时我倾向读一些历史、散文、批判性文章和一些传记类作品,以使我的大脑放松。”

曾经我就是一个同时阅读多本书的人,到最后反而几乎没有一本看完的,后来我读了《曾国藩家书》,他的观点是,“一书未点完,断不二书”,大概这个意思吧,然后我就依照着这个“教条”来规划自己的阅读,倒也是很有效果,至少能够专注在一本书上了。

对于毛姆的观点,他主张一种阅读享受,要真正地去品味文字、故事带来的愉悦感,这前提自然是得符合自己的心境。我也认同这一点,尤其是某些早晨,我常常会陷入无所事事、焦虑不安的状态里,看着上周定的阅读书籍《博弈心理学》,我知道其中定能学到东西,但却给我一种压迫感,是那种忙着赶路、急功近利、想走捷径的心情,我往往不想翻阅,一般都是处理了一部分工作后的下午或晚上会想阅读它。

我的阶段,还处于需要刻苦学习、认真积累的时期,按照毛姆四到五本书的阅读习惯,并不适合我,但我觉得应该将早上和下午的时间段分开,选择适当的读本,所以在昨晚我略了书架,抽出了一本适合早上看的书----《人间食粮》

昨晚我看了一节,今早上看了两节,这是一本能令你专注于内心真实渴望的书,或者说,纪德他在试图给你描绘另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你未曾涉足,却可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思路。

里面有不少篇幅描写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这个是我不太认同的信仰,或者说,我不认同“上帝”这个称呼。基督教曾经带领一代人走出混沌世纪,打开人类思想的禁锢,树立起一套完成的信仰体系,但基督教发展至今,就算是西方有大把虔诚的基督徒,其实也没办法做到圣经里所说的事情,婚前禁止性行为这事,就摘掉了大半人的“虔诚”帽子了吧。况且,当时的信仰更多是作为统治者的政治手段,所以我对普世信仰便更无好感了。不过我支持人应该有信仰,有自己的原则规范,但那个形象不一定是上帝,不一定是它给你的教条。

除此之外,《人间食粮》里倡导一种自由、无所牵绊的生活体验,比如去流浪,甚至说服孩子一起去流浪,简直是在对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里,孝道在先,父母在不远游,是一种克己的传统,人毕竟带着七情六欲,敢抛下一切的人,大概是已经被抛弃的人,我们只敢在现实的生活里,抽出一小部分的时间去归于纯粹的自我。我认为自我是要去看世界的,而不是在一个城市里兜兜转转,想到达到这种境界,还必须有足够的立命之本(钱),所以,能够建立在自身欲望上寻得立命之本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在人生道路上,最可靠的向导,就是他的欲望”

还有一段话,也写到了人还是得“还俗”

“十五年间,我像守财奴一样拼命积攒,不遗余力地充实自己,勤奋自学,掌握几种古代语言,阅读许多书籍,还学会弹奏多种乐器。每天,每一小时,都要花在卓有成效的学习上,尤其爱钻研历史和生物学,还熟悉各国文学。我广结友谊,况且,我博大的心灵和高贵的出身也不容我回避,我比什么都珍视友谊,但又绝不依附。”

一个倡导自由的人尚且还用了15年,做个守财奴,做个勤奋的人,所以,任何鼓吹咱们放下牵绊去超脱的人都是刷流氓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需要成本的自由,一切自由都是自己挣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