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读写交流群散文随笔散文

073+城市蚯蚓+释若公式写作+旁征博引

2019-02-09  本文已影响281人  城市蚯蚓

第一题:自己去找5篇文章,必须有观点文,故事文,技巧文,图书解读文。用课堂上讲的拆解方法进行拆解,并做成思维导图。

  1. 观点文:
    摘自拾遗君发表在青年文摘上的一篇

《知否知否》与人相处看其低处

阅读量10万+

2.观点文
高层次女人,不在三件事上节约

来自有书,10万+阅读量

2 故事文
摘自有书,阅读量10万+
一定要和喜欢当的人一起跨年

这样的文章可以10万+阅读

4 技巧文

摘自谷声熊
真正的高手,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阅读量3.4万

5 图书解读文
摘自有书
看了《傅雷家书》我才明白:为什么富不过三代

文不对题,为什么10万+阅读量?

第二题:在第一题中选择一篇文章,模仿一篇文章,要求结构、风格一致。字数2000字以上,最好和原文一致,要在作业中附原文链接

高幸福度的老人,从30岁起就坚持做好了3件事

网上有个问题:什么是幸福。

网友的答案很多:

“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

“不是你开多好的车,而是平安到家。”

“不是你存了多少钱,而是天天身心自由,不停干着自己喜欢的事。”

“不是吃得好穿得好,而是没病没灾。”

……

幸福对于每个人都相差甚远,有人缺爱,有人缺健康,有人缺自由。

如果我们要在这个问题上加个限定条件:老年人的幸福是什么样的。

或许我们就能得到相对比较统一的几个答案。

儿女的自立贴心,身体的康健,精神的充实。

听起来都是很简单的三件事,但我们仍然能看见身边有特别多不幸福的老人,或是孤独,或是病痛,或是空虚无聊,眼神迷茫。

如果细思其因,我们都会发现,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忘记了给老年生活储备一些幸福。

01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做个温暖的人

我的前公司老板是个很有远见的人,总是很激情的鼓动那些年轻的单身员工赶快结婚生子,他说,家庭的温暖是工作的动力,孩子的养成是为60岁以后的生活储备幸福。

我们也时常听见那些儿女有成的老人,对外人谈起自己的孩子多么有出息时,多么孝顺,多么贴心时,一脸骄傲的幸福洋溢出来。

确实是如此。为人父母,以子为贵。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也积极的花着各种心思培养孩子成才,但他们却忘了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温暖的人。

上个世纪,台湾有个单亲妈妈,她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培养出来,儿子博士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安家立业。这位妈妈长期孤独一人生活在台湾,60岁那年,她老了,她想着要跟儿子住在一起,于是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准备飞去美国永远的跟随孩子。去之前,她写了一封信给儿子,告知她要去美国同住的计划。

哪知道,她坐等右等,没有等到儿子欢迎她去的回信,却只收到一张3万台币的支票和一张简短的诀别信。在信中,她儿子写到:对不起,经过思考,我们并不欢迎你来。如果你一定要为你的抚养索要点回报,我核算了一下大概是2万台币,现在我给你3万台币,希望你不要再来信了。

这位妈妈伤心痛苦了很久,最后她决定放弃追问,开始游历世界。

我们并不知道她的儿子为什么如此绝情冷漠,但我们可以想象的是,这位妈妈一定在催促她儿子成才的过程中,忘记了教会他做一个温暖的人,所以她只能孤独寂寞的终老。

我们的大舅也同样忘记了这点。表弟的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大舅和大舅妈忙着挣钱,没有对老人多加照顾,表弟的外公去世时,他们竟然也因为忙着生意,连追掉都懒得去了。他们总是以给孩子挣钱供他读书为由,忽略了对家人的照顾和关心。

现在表弟确实有能力了,定居日本。不仅一年回不了几天,还使劲催促着父母给他挣钱在国内的老家买房,买了房,还要逼他们拿出几十万的装修款。于是大舅和大舅妈两个65岁的老人,把自己的房子卖掉了,每天风餐露宿起早贪黑的卖点杂货,赚点微博的钱去满足儿子的要求。每次我们去,两人总是哭着求我们去劝劝表弟不要那么狠心。

现在有很多的父母,也是各种花尽心思培养孩子成才,可我们也千万不要忘了,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有情义的人,那是老年生活的最大幸福来源。

02 保持身体的健康,是一切生活幸福的基础

伟大的毛主席就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身体不仅仅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每一个人存活于世的本钱。

2018年的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各大癌症的案例,那些癌症变得越来越迫切,早早的来到了我们看见很多求筹款救病的转发文,也看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了癌症,遗憾着生命的短暂。

著名的央视主持人李咏的离去更是成为很多人心中的遗憾。他年轻的时候为了事业拼搏,时常在凌晨下班,再晚也要喝点酒才休息。事业的成功却过度的透支了他的身体,早早的离开人世,留给家人无尽的伤心。

现在的人,生活在紧张的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里,吃着不太安全的食品,熬着更长的夜。这个时代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满目琳琅的世界刺激着人们去释放无尽欲望。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这些诱惑和放纵,是以破坏着身体的健康为成本的。它们正慢慢的侵噬着我们的健康,等到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就爆发了。

有很多人,60岁之前,身体看不出什么问题,但一过60岁,身体就开始急剧的下滑。各种各样的慢性病纷纷找上了门。

反之,那些很早就开始注意节制的人,却是老当益壮。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意思就是要劝解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所以为了给老年生活打下良好的幸福基础,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

戒掉油腻和垃圾食品,不暴饮暴食,清淡饮食,回归厨房。

保持适量的运动,少坐多动。每天保持10000步的快走就最好了。

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远离熬夜。养成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

我们一定不要在老年时拖着病殃殃的身体,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被他们嫌弃,给自己的幸福花上永远的休止符。

03 维持精神世界的充实,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其实,老年生活中最难捱的是如何打发那长长的时间。

很多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从孩子们的世界里抽身出来,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精神没有寄托,空虚迷茫的感觉会让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如此,更别说幸福了。

我很羡慕那些画家,作家,搞学术研究的科学家,他们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似乎从来不受岁月的干扰,那种“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充实状态让人向往。

今年95岁高龄的叶嘉莹女先生,现在还是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的所长,她的课,教室里外的都挤满了听众。她的亲人都已经离他老去了,可她并未觉得孤独,诗词是她最亲密的永恒伴侣。

我们并不期望能像叶先生那样,有那么深的造诣让老去后的时光依然大放光彩。但我们可以趁着现在还年轻,为自己培养能够充实精神世界的兴趣爱好。比如看书,在老去后徜徉在书海的世界里获得心灵的幸福,比如写作,用笔和一生的经历来为自己创造点回忆的快乐。

年轻时候,一定要为自己培养一个能够长久持续并且有意义的爱好。慢慢的,我们就能从中发现快乐,到老的时候,就一定能够收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幸福。

04 每一个幸福完美的人生,都来之不易。

如果幸福是一个结果,那为了实现这个结果,我们需要长久加倍的为之奋斗付出。

如果幸福是一个状态,那为了维持这个状态,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珍惜,不亵渎不放任。

每一个人的幸福,都来得并不容易,有些看是简单的轻松,背后却有看不见的长久的努力。

所以不要等着老去的那时,才想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结局。

从此刻起,从年轻时,我们就得为长远计议,不负时光,为自己的做着长久的打算,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温暖有度;爱惜身体,有节制的放纵;培养长久的兴趣,为精神的充实打好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幸福的老去。

模仿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7aDX-K4-7tUuCvN2dDTEYA

作业三、阅读一本书,按照课程中介绍的精简版讲书稿步骤,写一篇精简版讲书稿,字数:2400-2600字(字数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否则视为作业不合格)。要专门标记清楚,你在什么地方用到了“阅读理解、旁征博引”中的什么技巧。说白了,就是要你去刻意用公式去写作。

由内到外的造就自己,你只需要养成7个习惯

网上有句流传度很高的话:你只不过是看似勤奋,其实疲劳而无所获。

没有效率的努力,不过是浪费时间和光阴,还不如蒙头大睡一觉。

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高的效率才能转化勤奋为结果,才能让你的努力有所收获。

很多人都面临过一些状况:

事情很多,忙得不可开交;

明明做了很多事,可是却没有什么效果;

看到别人有所成就,表面挤出微笑,内心却难受得不得了。

已经开启了第10次节食减肥行动,可几周之后有溃败而归,为什么坚持是这么难的事情?

为什么那些特别成功的人,明明比我们更加的忙碌,可却还是能在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功,也能时常陪伴在家人旁边,享受家庭的温馨,还拥有特别多自我的放松?

(博的技巧,详细阐明问题。)

如果你恰好也处于这种状态,内心又渴望能为自己的人生甚至这个社会做点什么。那么今天的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刚好就能帮助到你。它将从生命哲学,心理学等多方位帮助你在逐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理想。

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科维博士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荐他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他对生命的感悟就是:要完成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发掘并游刃有余的应用一些原则和自然的法则,因为那些原则和法则会左右着我们苦苦期待的成功。
(复述)
所以他会带着对原则和法则的遵守来为读者分享,如何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去适应规则,在适应中成就自己。

01 成就自己,首先需要重新探索自己,由内而外的认知和改变

我的伯父,是个懒惰没有耐心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遇到一点阻碍就退缩放弃。所以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发贫穷和艰难。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又抱怨着赚钱的艰难,我就顺势说了一句:很多事情吃不了苦,坚持不下去,就是做不成。他竟然回复我:所以我们就活该受穷,命中注定我是个穷人。

(征的技巧)

在人生漫漫的长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大或小,有时候我们会被问题带偏,让自己陷入一种负面的自我否定的情绪之中,有时候我们也会被问题挫败,认为自己的能力就是如此,所以妥协的接受自己就是一个差生。

(征的技巧)

一位美国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学说:“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的卓越的人生。”

(征的技巧)

所以很多人,他们之所以对自己不满意,一无所成,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或是命运注定如此,而是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思路就存在了问题。

因此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如果改变现状,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就要先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引)
确实如此,我们最需要改变的是对问题的看法。

02 大幅度提高自信,帮助个人成功的三个习惯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些甘愿平庸的人,大多是因为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兴趣,又或是在无数次的挫败中失去了斗志和信心。

还有很多人依赖着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的价值感和安全感来自于他人的看法,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便会极度沮丧。

(征)

所以史蒂芬博士告诉我们,第一个要培养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很多人都能够针对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选择,主动为自己创造一个 有利的环境。

美国的哲学家梭罗说:“最令人鼓舞的事,莫过于能主努力去提升生命的价值”。(引)

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在调整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听自己和周围人的对话,看看是否有“可能,希望,有可能,我不得不”之类消极的语言出现。或是找出一个工作生活中令我们倍受挫折的问题,判断它属于直接控制、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并付诸行动。

(征用的技巧)

第二个要培养的习惯是以终为始。

我曾经供职的公司的老总,是一个说风是风说雨是雨的人,他很喜欢有一个灵感立即就带着公司干,根本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干,要达到什么目标,所以在过程中,总是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几次之后,结果越来越不尽人意,于是又不了了之,白白耗费了公司的人力和财力。

(征用的技巧)

这是很多人习惯的做事思维习惯,不能向着目标清晰而坚定的走下去。因为一开始,他们是以某一个灵感或事机缘开始的行事。

以终为始,是要教会我们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的层面,我们都应该以人生的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和阻碍,都要遵循着一个原则前进。

(引用的技巧)

第三个要培养的的习惯是要事第一。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体会,当我们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轻重不一的诸多琐事之时,我们总是习惯把最简单最不重要的事情先完成了,再去啃那些艰难却有重要的事情,这样的的结果往往是要紧的事我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着手了。

所以高效能人士,总是敢于对琐碎不仅要的事情说不,集中精力去解决当急的要务事情。因此他们面对越来越多的事情,却越来越高效。

0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公众领域成功的三个习惯

据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率高达85%以上。(征)

那些人际关系处理糟糕的人,往往都很难获得公众的成功。

而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给人信赖,让他人有一分安全感。

英国辞典编纂家塞谬尔.约翰逊说:“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

在人际关系里面,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又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我们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史蒂芬博士建议大家培养好三个习惯。

第一个是双赢思维习惯。

有着双赢思维的人会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非角斗的战场。我们要习惯摒弃非败即胜的习惯,在与人相处之中不断寻求双边利益。为了培养出这样的习惯,我们要把诚信定为自己的价值观,用成熟的状态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信念,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还有就是知足,我们要始终相信世界的资源是充足的,人人有份。

第二个是知彼解己的习惯。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太在意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劲的试图说服甚至强迫对方了解自己。而知彼解己则是让我们调整一下方式,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争取让对方来了解自己。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比较难,因为人都带有一些自私的特点在里面。懒得聆听,急于表达。

我们可以试着选择一个关系比较糟糕的人际关系,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并记下他的处境,通过聆听理解来缓和。

第三个是统合综效的习惯。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与自己的领导或是比自己更聪明机智的人意见不合的时候,很少人能够愉快而爽朗的接受他们的意见。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抱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果两个人意见相同,则其中一人必定多余,所以不一致才是正常的,进一步想他的主张里可能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这值得我去加以理解。带着这样的心态去沟通做事,相信每个人都能赢得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04 第7个习惯:不断更新,及时为自己充电,实现个人由内而外的造就。

培养习惯是个持久且有难度的事情,但俗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竞成”。只要坚持,不用说6个,就算是60个也能达成。

我们始终要相信,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我们要不断的在过程中审视自己,更新自己,

以睿智而均衡的方式持续运用天性中的优势,在习惯之中成就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