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亲子沟通更容易
12月8日(周二)下午,每周一次的家长读书沙龙活动正式开始了。今天下午的读书活动仍然继续分享《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一书的有关章节。今天读的是第三章《接纳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主要内容是如何接纳孩子,帮助孩子给情绪“消毒”,让孩子及时释放恐惧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亲子沟通。
今天的读书活动,仍然是每人读一段,读完之后,根据自己所读的内容分享,结合自己当下的心理状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分享的过程中,每位妈妈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故事。
一年级的一位妈妈说:“以前孩子说害怕小狗,我总是吵他说,有什么可怕的,你还是男子汉呢!今天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这样武断的说法是没有了解孩子内心发生了什么,也没有真正的去接纳孩子的情绪。我应该告诉他,妈妈小时候也很害怕小狗,以后长大了,慢慢地就不害怕了,不应该武断地斥责他。”
二年级的一位妈妈说:“以前每天辅导孩子做作业时,我总是吵着、督促着,没有真正关心过孩子为什么做作业慢?今天读了这本书,我以后要学着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还有一位妈妈说:“ 以前孩子把玩具弄坏了,我情绪上来,只是一味地吵他、批评他,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今天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今后我应该改改我急躁的脾气,学会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
各位妈妈发言之后,郭老师也分享了她做的一个案例。一位初三的男孩,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敢表达,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后得知,这个孩子从小到大有一个强势的妈妈时时在压制着他,爸爸在生活中也很少听孩子说话,生活中的一切都由妈妈安排。所以这个孩子的情绪长期被压制和压抑,造成了他的这个思维定式,直到长大了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直至会影响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由此可见,长期被压抑的情绪带来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
其实,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它有信号的功能,像信使一样提示着我们体内发生在发生着什么,如果我们否定了一个人的情绪,在体验层面上这个人就被否定了,一个经常被否定的孩子,是很难建立真正的自信的。
人本主义质量大师卡尔.罗杰斯创立了 “来访者为中心” 的疗法,其核心理念就是无条件的接纳来访者的情绪。
接纳就是放下自己的价值判断,愿意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愿意去倾听和了解对方。无条件地接纳一个人的情绪,就是接纳他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情绪和感受。
接纳就是愿意了解一个真实的生命,接纳也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的管教行为中缺少理解和接纳。孩子一个不正常的行为发生了,父母并没有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是一味地斥责和责骂。这样的行为只能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接下来未被处理的情绪会以变形的方式释放出来,如出现混乱行为,失控行为等。
所以尊重和接纳孩子,才能真正与孩子做朋友。生活中,要经常帮助孩子给情绪“消毒”(接纳—加工处理—返还给孩子);帮助孩子诉说情绪,让情绪变得清晰,可忍受;让孩子及时释放恐惧情绪,允许孩子自然地释放压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还感受到他整个人被理解和接纳,不只是在表现好的时候被理解和接纳,他才敢于在你面前自由地表达想法,展现他的痛苦和快乐,而不担心被否定和批评,他才太乐意和你说心里话,你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这样,亲子沟通才更容易。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确实需要和孩子做朋友,但不是在现实层面做朋友,而是在人的生命体验层面上,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体验,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并且不因为他有不同的生命体验而拒绝或厌弃他。
让我们尊重孩子的生命体验和发展规律,和孩子做心灵上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