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维《僧房避暑》:这是一处避暑胜地
入伏以来,气温持续走高,天气闷热潮湿,这种天气状况使人觉得极不舒适。为躲避暑热,有人躲进空调屋内;有人远赴天涯海角,有人信奉心静自然凉;更有人用心体会暑热之下的生活滋味,每人心中都有一处理想的避暑胜地。在一个酷热的夏日,唐代诗人严维走进寺院,在那里,他寻找到了难得的清凉,写下了《僧房避暑》一诗,原文如下:
支公好闲寂,庭宇爱林篁。
幽旷无烦暑,恬和不可量。
蕙风清水殿,荷气杂天香。
明月谈空坐,怡然道术忘。
“支公好闲寂,庭宇爱林篁”,高僧喜爱幽雅清静的环境,在庭院中种了一丛惹人爱怜的竹子。诗人开篇点题,以“支公”照应题目中的“僧房”,以“林篁”暗示寺院环境的幽静,照应题目中的“避暑”。“支公”指晋代高僧支遁,后来用来代指高僧。在这一联中,诗人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来称赞僧人的佛法修为高超。诗人来到寺院,欣喜地发现,这里有清幽的环境,更有内心清静的人。
“幽旷无烦暑,恬和不可量”,这里幽深旷远,没有让人厌烦的暑热;身处其中,心中的安静平和无法度量。这一联承接上联而来,正因为僧人们喜爱清幽的环境,正因为庭院中种着一丛丛竹子,所以,寺院才会有“幽旷”的特点。诗人置身其中,终于摆脱了让人厌烦的暑热,于是心情愉悦,心境也随之恬静下来。在这一联中,诗人由环境写到心境,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到达寺院之后内心的安宁平和。
“蕙风清水殿,荷气杂天香”,清凉的风吹过洁净的佛殿;荷花的香气和礼佛的香气混合在一处。诗人缓步来到大殿之上,只觉清凉的风拂过一尘不染的佛殿,清风带来的阵阵幽香里,混合着荷花和燃香的香气。在这一联中,诗人动用视觉、触觉和嗅觉三种感觉器官,来体会独属于寺院的那份清幽。以诸觉结合的手法,突出了寺院的清雅、幽静的环境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明月谈空坐,怡然道术忘”,坐在明月下谈论佛教义理;多么的安适自在啊,以至于忘记了出仕之心。诗人是如此喜爱寺院的清雅,从白天盘桓到晚上,还不忍离去。于是,趁着月光和高僧谈论佛理,渐渐忘却了尘世之心。在这一联中,诗人使用倒装语句,把“谈空”和“道术”提前,一是便于押韵,二是为了强调“坐”“忘”。此时,诗人的心境真正意义上与佛寺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避暑的最高境界。
在这首诗中,诗人到寺院避暑,先是感受到了寺院清幽环境带来的清凉,而后心境也随之安静平和下来。于是,在月光下与高僧谈论佛理,达到了“人相忘于道术”的境界。这给我们以启发,那就是,心中少些欲求,或许能更好地感受到“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