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双方意见不统一?找到共同目的

2018-10-13  本文已影响32人  安珂安公子

《关键对话》拆书上一讲,当对方误解你的沟通意图,我们采用否定肯定法消除对方误解和敌意,这一讲来拆拆当对方并没有误解你的目的,双方目的看上去不一致,怎么破?

《关键对话》

想要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只是令人激动的第一步,不过光有这个念头还不够。调整到正确的心态之后,我们还需要改变应对策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当我们发现对话陷入僵局的原因在于,我们期望实现的是一个目标,而对方希望实现的是另一个目标。我们认为这种矛盾永远无法调和,这是因为我们总是把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等同起来。实际上,期望目标是一种策略,策略带来的结果才是实际目的。换句话说,我们总是把愿望或目的和策略混为一谈,这就是问题所在。

例如,下班回家后我说我想去看电影,你说你想待在家里休息,于是我们便开始争论起来:“看电影”,“看电视”,“看电影”,“看书”等。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是因为外出和待在家里是完全水火不容的对立选择。

通过本场片段的拆解学习,大家弄清“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的区别,并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通过“单方做出承诺-了解实际目的-开发共同目的”三步找到双方的共同目的,从而促进对话的顺利进行。

看完这个片段,大家是不是还沉浸在片段中的一些概念,“期望目标”、“实际目的”。我想看电影,对方想在家里休息,这是期望目标还是实际目的?不着急,我们通过这一组概念的对比理解,从而找到双方目的不同情况下的沟通解决方案。

因为是外国人写的书,翻译过来的,原文是期望目标,可以理解为“以为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一般我们说出,“我以为怎么怎么样”,是不是意味着和实际最终的结果是有差距或者是偏差的?

片段中的例子,我想看电影,是一定要去看电影吗?如果挖掘一下背后原因,可能是我觉得两人好久没有过二人世界了,电影院两人靠在一起爆米花式的观影能让我们找回恋爱的感觉。另一半想在家里,可能是不喜欢商场里人太多太吵。那么我提出看电影,他提出呆家里,就是我们这次对话中的“以为的目的”,那么看电影和呆家里是冲突矛盾的,如果止步于这两个选项,一场“去哪儿”的争论一触即发。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概念, 也是我们重点要讲的——“实际目的”,实际目的是“真正的目的”。

看电影真正的目的是培养两人感情;呆家里真正的目的是寻求安静。如果识别出真正目的,那么是可以同时满足双方的——比如呆家里营造二人世界的气氛,去小众的观影房,或者去一个安静的咖啡店坐着聊聊天。那么一场“世纪大战”就可以避免啦!

又比如冬天母亲总是念叨不肯穿秋裤的我,穿秋裤,穿秋裤……大家认为,让我穿秋裤是妈妈的“期望目标”还是“实际目的”?对的,穿秋裤是期望目标,实际目的是不让我着凉,替我担心。所以以后各位如果和长辈就“穿秋裤”问题展开争论,可以多想一层,我是不是可以从实际目的着手解决沟通上的矛盾。

最后归纳一下“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的关系,期望目标是“以为的目的”,实际目的是“真正的目的”,期望目标是途径,实际目的是结果,期望目标是条条大道,实际目的是“罗马”。

有时候,当我们发现双方的实际目的存在相同之处,这个时候协商出一个共同方案即可。但是,很多情况,我们发觉双方的实际目的南辕北辙,没有共同之处,那怎么办?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我提炼出的步骤,之后大家再在我的步骤基础上进行补充细化。

首先,单方做出承诺。当双方对话观点不一致,进入关键对话时,首先暂停讨论充满争议的话题,并且主动说出愿意和对方进一步找到双方满意的方法,来给对方营造安全感。“看上去我想看电影,你想呆在家里,我们再商量一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接下来,了解实际目的缓和了气氛之后,了解对方需求背后的实际目的。“你为什么想呆家里呢?”“最近累,就想懒人躺在沙发上”实际目的是放松,而我的实际目的是和你有独处的空间。

第三步,开发共同目的。如果双方的实际目的有重合,选取共同部分就可以了,比如我可以陪你在家,点上两人爱吃的食物,电视上点播两人想看一直未看的电影。

但如果双方实际目的没有重合,比如你要去外地学习一个月,而我觉得最近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你不能缺席。这种情况,开发共同目的,应当拓展自己的视野,关注范围更广的目的。

有两种方式供参考,一是关注更为长期的目标,比如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更重要,我的出差学习可以选择下一期。第二种是从当下事情的重要程度来考量,比如这次学习拿到证书我可以直接竞聘部门经理。

大家get到这个点了吗?

可能有些小伙伴在想,哇好像有用,但真遇到棘手复杂的情况,我可没法想这样多。首先,当我们遇到关键对话时,体内激素开始作妖,为避免冲动,我们可以试着放慢对话节奏;其次,多熟悉一种技巧,我们能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更有头绪一些,或是提前做好一些应对准备。只需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可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改变和效果。

通过《关键对话》两个片段的拆解和运用,大家能更深地体会到,营造安全感在沟通对话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对方误解你的意图还是双方目的不一致,我们既有感性的同理心——用否定陈述“我不希望……”打消对方的误解,以及主动抛出橄榄枝;也有理性的分析思维——不断了解对方的实际目的,以及共同开发最优目的方案,最大化双方利益。

人人都认为别人应该做出改变,但实际上能够启发、激励和塑造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希望大家都能从“自我”做起,不断探索,成为生活中的对话高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