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
唐晋往事:风雨燕云十六州
主讲:姜鹏
上一讲我们说到,在李存勖的带领下,后唐消灭了后梁,成为五代时期第二位霸主。那么对于李存勖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大军头朱全忠生前曾经对他有个评价,朱全忠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李亚子就是李存勖,这个称号怎么来的呢,咱们上一讲说,唐昭宗曾经夸赞十一岁的李存勖,说他英勇善战,而当时唐昭宗的原话就是“可亚其父”。
李存勖的确是战争天才,在消灭了后梁之后,他又委派军队灭掉了前蜀政权,这件事我们会在以后介绍十国的时候单独提及。但是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掌权中后期,李存勖在治理方面的短板不断的放大,最终酿成大祸。
李存勖在治国方面主要有三个问题,我们一一来说。第一,李存勖的政商的确比较低,或者说他对民生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由于从小就在军队里长大,李存勖总是把精力投在对外征伐上面,但由此导致的民生问题,比如说逃户、粮食生产短缺,这些问题他都不是很重视,而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民心背离的现象。第二,李存勖掌权后期走向了享乐主义。李存勖自小就有个爱好,喜欢听戏唱戏,所以攻灭后梁以后,他经常和这些伶人混在一起,不理政事。这样一来,伶人就成了李存勖身边的红人,而后唐掌管财政的这些官员们,也会通过搜刮百姓财富,去讨好李存勖身边的伶人,把政治风气搞得乌烟瘴气。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李存勖猜忌心重,言而无信,与功臣,以及军队的关系逐渐破裂。
李存勖听信了伶人的谗言,杀害了当时的一位重要功臣,名字叫做郭崇韬。郭崇韬可是灭掉前蜀的重要将帅,这件事使得将领们人人自危;前蜀被灭以后,前蜀后主王宗衍投降后唐,并且毫无抵抗的遵守了李存勖的命令,举家迁移到洛阳。李存勖也许诺说,只要你们一家过来,我绝对不会亏待于你。但是王宗衍正在路上的时候,后唐内部发生了叛乱,李存勖担心王宗衍趁机作乱,就直接下令杀了他们一家。这是背信杀降,很影响人心的一件事,所以当时后唐很多将领一看,你对投降过来的亡国君主都如此的狠心,那你对我们又会如何呢,所以这件事,再加上之前的郭崇韬之死,让后唐的将领们开始对李存勖心怀芥蒂。
再加上李存勖失政,后唐很多地方出现了灾荒,就连将士们都吃不饱饭,甚至到了贴儿卖妇的地步,军队当然会对李存勖不满了。而军队的不满,对于李存勖来说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因为历史虽然已经发展到五代,但是这个时候本质上和唐朝中后期藩镇林立的局面是没有区别的,在唐朝藩镇,节度使的废立谁说的算,不是皇帝说的算,很大程度上是军人集团说的算,到这个时候,李存勖虽然做皇帝了,但是他和节度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他最倚重的还是军队,一旦军队产生不满,他的命运基本就完了。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造反了,一股军队占据了邺都,李存勖就赶紧派遣一个叫做李嗣源的将领去镇压。李嗣源也是李克用的养子之一,和李存勖一样,年纪很小就上战场,而且善于骑射,史书上说他,“仰射飞鸟,控弦必中”,箭射的非常准。在战场上,这个人属于那种纯粹的武斗派,非常勇猛,号称“李横冲”,经常冲锋陷阵,杀在军队前头。
但是一旦下了战场,他性格当中沉稳、恭谨的那一面就体现出来了,为人相当低调,从来不说我立下多少战功,要给我多少奖励,从来不这样,反而是把得到的奖赏分给手底下的这些普通将士们。
这种人在军队当中,一定很有威望,所以李嗣源带着命令到邺都,准备将叛军稳定下来的时候,叛军马上提出了一个口号说,我们要拥立你李嗣源做皇帝,你必须跟我们一起,把李存勖拉下马来。这个口号一提出,就连李嗣源带去的亲兵都开始哗变,和叛军联合在一起,强迫李嗣源调转枪头,直取洛阳。
史书上的介绍,一般都是说李嗣源是被逼无奈,才最终发动了对李存勖的反叛,但事实也未必真的如此,因为大家要知道,李嗣源这样,有军功,有资历,而且在军队中又很得人心的将领,是很受君主忌惮的,所以李存勖做了皇帝以后,对李嗣源非常猜忌。李嗣源在接触邺都叛军之后,为了自保,未必没有主动联合叛军的可能。
不管怎样,李嗣源都带着大量的军队从邺都打回来了,李存勖得知以后吓傻了,赶紧出兵迎敌,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李嗣源已经攻破了大梁,占据了优势。李存勖无奈之下,只好率领军队再返回洛阳。由于军队当中本来就对李存勖有很大的意见,现在又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底层的士兵很快就不听指挥,擅自离去了。李存勖出兵的时候,手底下有两万五千人,等开始返程的时候,一万人已经跑没影了。
到这个时候,李存勖知道体恤士兵的重要性了。他开始把金银财宝分给他身边的卫士,还给他们画饼说,咱们刚刚灭了蜀,那边宝贝可多了,过几天就送到洛阳了,到时候,我就把这些金银财宝都分给你们,卫士回答说,“陛下赐已晚矣,人不感圣恩”,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哗变,李存勖被乱箭射死,享年四十三岁。
李存勖死后,李嗣源成功成为后唐的第二个皇帝,史称为唐明宗。这场发端于邺都的政变被称为邺都兵变。邺都兵变反映了一个现实,就是,皇帝本质上和节度使没有区别,他们太过倚重军队,导致将领通过武力行动夺取皇位的可能性急剧增高。谁有军队,谁就有话语权。这也是五代十国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
咱们话说回来,李嗣源在当了七年统治者以后,悄然去世。在经过短暂的皇室内斗以后,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成了后唐的君主。当时后唐最重要的人物,除了李从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将领,此人叫做石敬瑭。这是后唐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物,首先,他不仅在消灭后梁的战役中立下大功,还曾经帮助过李嗣源叛乱夺位,资历非常深;其次,此人能征善战,非常聪明。而李从珂是什么背景,他是通过皇室的内斗夺取到皇位的,当然会对石敬瑭这样的重臣感到极度的不信任,多次想要趁机杀了石敬瑭。
石敬瑭作为政治经验丰富的老军头,也觉得自己不能再在中央待下去了,这样早晚有一天会被李从珂给搞死,所以他就称病,返回到地方,做自己的河东节度使。而这正是石敬瑭的老辣之处,他说返回地方去做节度使,绝对不是一种逃避妥协,更像是以退为进,为自己寻找机会。石敬瑭回去以后,做了两件事,第一,继续称病,谎称自己没有余力再统帅军队了,第二,散布谣言,说北面的契丹要打过来了,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央索要军粮。
李从珂本来就对石敬瑭疑心重重,现在你又管我要军粮,又派人来我这打探消息,你这是想要干什么,所以李从珂最终断定,石敬瑭谋反不是是与否的问题,而是早与晚的问题,那与其如此,不如自己这边先动手。
936年,李从珂出兵围困石敬瑭。石敬瑭毕竟只是一方节度使,他再会打仗,实力和中央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打不过,又想自保,怎么办,石敬瑭想出一个主意,求救于契丹。当时的契丹实力已经相当雄厚,并且曾经多次进攻后唐,威胁到后唐的安全。石敬瑭许诺说,只要契丹帮助自己,他就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
这对契丹来说,绝对是一个合适的买卖,所以同一年十月,契丹就率领五万骑兵,马上南下,援助石敬瑭。草原民族骁勇善战,五万契丹军,再加上石敬瑭的军队,在晋安寨一带(山西太原附近)大胜后唐军队。后唐的主力军在这一战中基本被打光了,契丹就趁着这个机会,继续南下。而在这个时候,后唐内部已经散了,地方军人各怀鬼胎,有人旁观石敬瑭和李从珂的内斗,想要从中捞一笔,有人还想着借此机会夺取后唐皇位。
在这样的背景中,后唐很快覆灭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石敬瑭建立的后晋。那么在此之后,历史会朝着什么走向发展呢,我们下一讲再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