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9跟《终身成长》学做父母的智慧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溪久

案例七

母亲:嗨,你在难过些什么?

男孩:我教给老师答案的时候,忘记写数字8了,我感到很难过。

母亲:有件事可以让你开心起来。

男孩:什么事?

母亲:如果你告诉老师你已经尽力了,她是不会生气的。

母亲的建议就是成长型建议。

案例七

问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你会给班里数学学得不好的孩子什么建议 呢?”

这个孩子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他的建议:

你是否经常放弃?你是否在遇到难题时想一分钟就放弃了?

如果是这样,你应该多思考一些时间,比如两分钟。

如果还是能不明白,那就应该举手请教老师。

这建议是不是很棒?

案例八

16岁的艾丽莎对母亲说,她和朋友们 想尝试喝酒,她能不能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参加鸡尾酒派对。

表面上看,这个要求太放肆了。

但是这话背后的含义是,艾丽莎和朋友们参加过一些提供鸡尾酒的派对。

但他们不想在不安全和没有成人监护的情况下尝试酒精。同样他们不想在喝酒后开车回家。

他们希望征得父母同意,在父母监护下喝酒,父母可以在最后接他们回家。

艾丽莎的父母针对这件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而不是愤怒和带有批判性质的直接拒绝和处罚。

作者说,

下一次,你想处罚孩子时,先问问自己。

你这样做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我会批判和惩罚你你,还是会帮助你思考和学习?

案例六

被标签压垮的孩子

桑迪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毕业前一周,她想转成心理学专业。

作者觉得请求奇怪,但是她感受到了学生绝望,这个学生的成绩不是A+,就是F,作者仔细倾听了她的故事。

桑迪的父母希望她能进哈佛大学,但是桑迪没能进入,于是她陷入了仿徨,这种情绪一直折磨着她。

有时她能振作起来有效学习,就能得A+;有时她无法做到,只能得F。

作者说,这样的孩子被标签压垮,真是个悲剧。

桑迪的父母是典型的固定思维模式者,他们认为只有上哈佛才能体现孩子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孩子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只是为了一个标签。

这个故事告诉父母,望子成龙的正确方式:帮助孩子培养兴趣,获得成长,领会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