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精明到极致的亲戚吗?

2017-02-12  本文已影响181人  糖葫芦Sindy

1

小时候,你会听父母(尤其是妈妈)在聊天的时候讲某个亲戚吗?比如亲戚家在某件事情上的做法太过算计,精明地有点过了头?或者和已婚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那些家长里短里是不是常常会有个特别精明的角色存在呢?

曾经看过一个帖子:一个女孩子有个亲生哥哥。从小哥哥都会给她零花钱、生活费等等。后来,哥哥结婚了以后,单身的她就很少拿得到实际的经费补贴了。有一次,女孩子和哥嫂要一起坐火车去一个地方。哥哥跟她说,自己买自己的车票。于是,女孩子炸了,她怒斥嫂子太精明,哥哥给妹妹买一张火车票,怎么了?

针对这个帖子,我记得当时的回复是有站队的。很多人说,既然哥哥已经有自己的家庭了,重心当然要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不给妹妹买车票或者不给妹妹生活费也是能理解的。也有人说,买张车票也是应该的呀,小姑娘一个人还没成家,亲生哥哥买张车票也不为过啊。(哥哥的老婆)对小姑子得大方点。

后来,我问过身边有亲哥哥亲姐姐的女性朋友。未婚的女孩子在兄长结婚后一般都还是能得到一定的物质照顾。但数额上不会那么多,或者频率上没有那么高。但在自己结婚之后,兄长对于自己的物质照顾基本就停止了,除非是遇到了比较大的事情需要帮助。

我们的父母辈基本都有兄弟姐妹。于父母来说,手足之情、兄妹之情在如今各自知天命的年纪里更显弥足珍贵。大家凑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老一辈回想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发生的儿时旧事多少会感慨动情。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往往很难理解那份情感。

2

听过一个故事,妹妹结了婚以后很重视自己的小家庭。亲生哥哥是老大,老大在体制内干了十几年后转型下海,事业很成功。婚后,在争取了老婆同意以后经常帮自己的弟妹以及侄子们做各种事情,尽自己所能帮各种忙。弟妹们自己的家庭在大哥的帮助下经营地很不错,事业顺利,儿孙满堂,各自的家底也很丰厚。

老大自己的女儿早早出国念了书。十几年后,女儿回国了。但她发现自己的父亲已然成了整个家族的负担者。得不到好处的事情,自己的姑姑叔叔们都会推到自己的父亲身上。家族聚会的经费、老人家的赡养全由自己的父亲负担是不成文的规定。弟妹之间,甚至有了这样的共识:有好处的,大哥一定要带着我们。没好处落亏的事儿,找大哥就对了,千万别找我。我有了困难,找大哥帮忙,因为大哥愿意免费帮我们的。

回国后的女儿无法理解自己已经做了爷爷奶奶的姑姑叔叔为何还能像年少时那般凡事都“仗养”自己的大哥。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做大哥不容易啊。大哥这媳妇儿可真是娶得好呀。这气度,可真不是一般女性能有的。

3

一般来说,作为兄长、大姐,对于弟妹的照顾之心能存在很久是大家能理解的。尤其当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家族的责任担当感会驱使他们更加重视弟妹,重视家族凝聚力。我问过身边有弟妹的朋友,的确,对自己的亲生弟弟妹妹,小时候看着挺讨厌的,但长大成年后的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会像爸妈一样,尽自己所能照顾好自己弟妹的欲望特别浓烈,物质和精神上,总有一样是尽可能无私给予的。只要,自己有这个能力的话。

何为精明?

精细明察和聪明。第一个故事里,其实很难说谁精明,只是得看从谁的角度出发。表面上看,一张火车票,真的不代表什么。如果女孩子还是觉得婚后的哥哥给自己生活费是天经地义,是人道义务,是理所当然。那么,这个观念显然是不对的。

如果哥哥依旧在未来帮着妹妹,也许女孩子在自己成立家庭之后,她很可能会变成故事二中的妹妹。在婚后,依旧将占大哥便宜视作权利的行使。从妹妹的角度看,哥哥愿意付出,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也建设好了自己的小家庭,又有何不妥?

其实,亲戚之间的交际还真不比社会相处来的简单。配偶的想法、子女的想法,又怎会不重要呢?和现实生活相比,在你看来,故事里的亲戚也许已经精明到了极致,也或许依旧在你的接受范围内,毕竟每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在脱离原生家庭组成自己的新家庭以后,新的家庭成员的特质以及各自的成长都是化学元素,化学反应会催化出各种结果。

中国人素来尚“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血脉是连结一个家族的纽带。凡事过于计较,界限划得太清,或得寸进尺过了度,终究会有裂痕。如同两性交往,你情我愿,主角不觉得有问题就没事。但涉及到婚姻家庭,自己婚后的小家以及原生大家庭的尺度把捏是门大学问。

真心相待的血脉之情,有时候也需要点彼此客气、你来我往,相互理解的经营之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