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Jane小白917
今天在看焦虑建构解决之道的时候,再次聚焦咨询的目标,当事人咨询的目标,这让我反思上一次的儿童亲子咨询,面对家长和孩子,谁才是来访者,谁是当事人,她的来访目标是什么?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有放在第一位,让自己清晰,只关注问题,那注定会是一次失败的咨询。
回顾当天的咨询,妈妈因为孩子脾气暴躁,经常有不想活的想法前来咨询,带着孩子一起,说实话,我只倾听了孩子,没有从妈妈的立场出发理解妈妈,还满以为带妈妈看到孩子是如何从压抑变成控制不住的暴躁的,为何会有不想活的想法的,她应该会找到改变调整的方向,但最后,我感觉她对咨询应该是不怎么满意的,虽然没有表达,但微信回复比较官方。
这可能是亲子咨询往往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往往太知道亲子问题往往都是家长的问题了,而忽略了妈妈的诉求,在这场咨询中,妈妈是倾听了孩子的心声,但也刀一刀在割自己,检讨自己做得有多不好,唠叨,脾气暴躁,经常骂孩子,生气不理他,道歉也不原谅……这一条条罪状,没有给妈妈力量,也没有给她希望感,甚至连一个好的咨询关系 都 没有建立,更没有理解妈妈,围绕妈妈的目标进行。毕竟孩子也才9岁。
记得书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探讨当事人想要的目标,而非检讨母亲。
记住这一次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