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ll 《喧哗与骚动》
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名作很多,《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可以是愉快地閱讀起始。最挑战的选择,是从五个人的视角去展现的《喧哗与骚动》。
因为「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小说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获颁诺贝尔文学奖。
他所写的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相比,八成以上的作品都以他虚构出来的「约克纳帕塔法」这个县城为背景。
就像《尤里西斯》作者乔哀斯正写反写都是在写都柏林,莫言的《丰乳肥臀》和《红高粱家族》再怎么魔幻也都是在写山东高密。
福克纳一辈子都在写他的故乡,美国南方。写那里的城镇,庄园,白人黑人,生活,历史,回忆,没有公开跟没有公开的荣耀与痛苦。
因为讲究,所以迷惘愤恨哀伤
美国南方是農業為主的地方,许多家族早期倚靠农奴累积起财富跟生活品味。但是,这些优势在美国步入真正的現代化過程中,一去不返。
上一代人建立在剥削之上的优雅,一定会褪色。但是,隔代遗传到的讲究,后人可能想苦苦维持,可能想翻篇重来,更可能迷惘愤恨哀伤。
以《蒂凡尼的早餐》以及非虚构小说《冷血》闻名的杜鲁门·卡波蒂,把南方的失落感融入他带有哥特风的精雕细琢的小说里。
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则是把过去和现在的拉锯和痛苦,化成《欲望号街车》里的台词:「不论你是谁,我总是仰仗陌生人的慈悲」。
第一个获得诺奖的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在他的获奖演说中说福克纳「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
福克纳的长篇与短篇小说,每一篇都像是玻璃罩底下的微型小镇。即便時間被凝固,人物被定格。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血肉饱满的生活。
福克纳的名作很多:复杂深奥的《押沙龙,押沙龙!》,讲一个庄园的建立跟颓败,《我弥留之际》讲妈妈死前要求归葬故里,载著尸体的骡车在三天赶路过程遇到的折腾跟暴雨。
最愉快的阅读福克纳顺序,或许可以从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开始。最挑战的选择,我强力推荐《喧哗与骚动》。
因为禁果,造成我的逆反心理
爱米丽·格里尔森小姐过世时,咱们镇上的人全部去参加葬礼了。男人是怀着敬意去的,因为一座纪念碑终于倒下去了。妇女们多半是出于好奇心,她们都想着看看老太太屋子里究竟是个啥模样,至少有十年,除了一个老男仆——既是花匠又兼当厨子,别的人都没有进去过。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一开始就让我们知道爱米丽死了,我们—包括镇民跟读者都很好奇,这个几乎40年不跟人来往的大家闺秀,是怎么了。
爱米丽的家,显然就是哥特小说的标志性荒废城堡。爱米丽跟她的过去,就是哥特小说的神秘内核。「我们」开始拼凑耳语,传说,回忆,想像跟推理。
最后,答案在吃瓜群众走进大宅之后揭晓。爱米丽家族严格的家規跟期望,让她必须待价而沽到门当户对者现身。但是,等到花儿都谢了,良人还是没有出现。
終於,有个修路工人为了工作跟姑娘家打起交道。天雷立刻勾动地火,一切都来得太快。但是,人家路修好了,人家要走了。
不乐意的爱米丽把他给毒死,伴尸而眠40年。难怪她不跟人来往,也不让人走进大宅。聽起來有點网飞的惊悚剧吧?
其实,你读来会觉得有点幽默感跟心有戚戚焉。因为,那个寂寞跟等待,我们都懂。
心理学里面有个说法叫做「禁果效应」,你越被禁止做这件事,你越被做这事的吸引力给诱惑。这种逆反心理所造成的悲剧,真的让人很无辜地受到伤害。许多伤害,还会延伸出新的禁果效应。
因为懂得,所以合理感性诗意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书名源自莎剧《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结果是:爱米丽,你不可以跟低下阶层的人在一起。
《喧哗与骚动》则是反禁果效应:我们家族很伟大,我们必须维持下去。
一家之长康普生律师满口愤世嫉俗,每天喝得烂醉之后早逝。刻薄无情的妈妈抚养四个小孩,想要维系家族荣光的哥哥昆丁跟妹妹凯蒂很要好,大弟弟杰生狡诈现实,小弟班吉则是天生智能不足。
被管太多的凯蒂被睡大了肚子,受不了的昆丁投河自尽。凯蒂远走他乡,杰生用酸言酸语来发泄,同时也用尽算计来谋求出路。
《喧哗与骚动》的精采在于,他用四天为章节,让四个小孩外加他们家的黑人厨娘迪尔西,共五个人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个家族。小说最后还有个附录,理性而绘声绘影的记载家族发展史。
所以,这是一个南方家族的故事。这是一个南方的「罗生门」,被五个人从五个角度来说自己的理解。也就是说,这根本就是用文字来展示五个主角五个观点的五集电视剧。
许多人所称道的「意识流」寫法,就在说故事的人展现自己的想像,感受,联想当中,流淌出来。
合理,又充满感性跟诗意。
虽然失败,但是他们皆为人子
著有三本福克纳研究专著的美国文学教授菲利普•韦恩斯坦,在他写的《成为福克纳:威廉·福克纳的艺术与生活》这本传记当中写道:
不论是福克纳的生活,还是他的作品都不是以进步为特色的。他在生活中体验的、在艺术中探索的都是那些被遗弃的「他者」的进步。
福克纳自己也说他筆下人物的人生總是以失敗收場,因为,他们总是不合时宜。
被时代来回辗压过的人,他们不准备与时并进,有的只是善良或邪恶的心。世界到处都有这种人,他们还在继续喧哗,继续骚动。
福克纳的小说,展示了那些被玻璃罩盖住的微型社会。他們,没有进步,不准备进步。
他们皆为人子。你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