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
01
去年年底,我在学习群里见识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就被几个群内“正义之士”给手撕了,还不幸被扣上了“伪善人士”的标签。
那天有人在群里找枪手,代写朋友孩子作文大赛的稿件。
他艾特了群里所有人,发了一个有偿征文“启示”,我看见顺嘴说了句:“一个买枪手的事情,居然敢理直气壮在群里发小广告,很光荣吗?你不要再发了!”
这个人还没有说什么,群里冲出几个伶牙俐齿的家伙,说我是“绿茶”,“多管闲事”。
还有人说:“写就写呗,人家那是自己花钱买成功,你有钱你也可以做”,“自己的孩子没有钱雇人助力,也不许别人借用外力吗?”
在我精疲力竭的时候,站出来一位同学,他说“你们以后打算就这样教育你们的孩子吗?”群里渐渐安静了。
圣雄甘地曾说过: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不”,要好过于为了取悦,甚至是为了避免麻烦而说出的一声“是”。
代写大赛作文的行为,本来其中是非不辩自明,结果我却被人诟病,实在令人吃惊。
我非常懊恼。从何时开始,“好人”变成了一个尴尬感很浓的词儿?一旦有人给你发了张“好人卡”,自己就似乎跟“Loser” 这个身份挂钩了?
《礼记.大学》中说:“德者,本也。”其实做人的起点在心,做好人的起点在“正心”。如果我们每个人,行得端、走得正又有什么错,为什么要羞于做好人呢?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群里分了两种意见,观点也大不相同,从意见分歧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平时秉承什么样的做事风格,这点点滴滴都足以看清一个人的品质。
品质,正于微末,才见其“精神”。
02
“向善,为人之本,教育之源”,所以小事才绝不能含糊。
同学的父亲是一个很耿直的人,他曾是县城燃料公司的经理。
那时国家规定,买煤都得签字审批。这是个肥差,不仅批煤国家给补助,买煤的人还会为了买一点好煤,而给他不断送红包。
可是他直到退休,不仅没有拿过别人一分钱,就连办事的人给的一条鱼、几瓶罐头都严厉拒绝。
亲戚朋友说他傻,不就是给点人情往份,哪至于“上纲上线”。他的子女都不明白,父亲为啥一有人送礼就立马黑下脸来。
老人说,不能收!这事看着小,小恩小惠长了就是一个大窟窿。如果这个社会连最基本的正义感都没有,怎么会变好。
如果明知道不对,还姑息,一点点为不良之行让步,与“世故”形成一种“灰色的默契”,这又得给人心“捅多大的窟窿?”
一件小事恰好是人品最好的“照妖镜”。让我感受到了老人骨子里刚正不阿的坚持,从此我们也对不好的言行“零容忍”。
如果大家总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破坏”宽容。
在有人闯红灯、随意穿越马路、大声喧哗、乱插队、欺侮别人、看似无害的恶作剧时,得过且过,早晚会养出一批无视品德的人。
所以越是微小,越能见其品质,越不应姑息沉默。
着善于细微,却足以聚沙成塔,最后,直指心之所向,势不可挡,形成改变社会的力量。
03
曾有位哲人说过,“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别忘了你的行为本身就是别人的一种环境。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而众人的行为就是社会的环境。”
它由一点点的好和坏积攒起来,汇聚成我们今天身边遭遇的一切。
平时为人处事,往往不经意让人流露出习惯,我们把生活里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起来,就是每个人的品质。
大英雄亦始于小点滴,一个人的人品,多半要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展现,说起来,可能就是这样一点一滴:
是否爱护公共场所,愿不愿意帮助别人、会不会主动在场面混乱的时候保持秩序,是否会及时抵制不合理的现象……
正是这一件件小事,一个个人品的汇集,才积攒出“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勇敢。
一句话公道话,也足见高尚;一片废纸随便乱扔,也足见心有瑕玷。
若别人插队,你熟视无睹毫无制止,下一个耽误的可能是你;
若亲朋被商家坑,你没任何感觉,只当谈资笑话,下一个被骗的或许是你;
若同事一起恶意排斥外来工友,你同情却只当没看见,下一个被欺负了人只怕一定是你;
若隔壁邻居经常半夜大喊大叫,你沉默放任。
有一天你忍不住再找他理论,他会觉得“你不应该习惯这些吗?”
你对世故的隐忍,就是在埋下“恶”的种子。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只有好人当道,这个社会才有次序,有爱心,有信任。”
所以,唯有心怀正义、胸藏血性的人,会用自己微小却平实的善举,化成一个个火炬,驱走冷漠、温暖人心,在天地间燃出一片亮色。
作者简介:于非让,写手圈学员。文章首发写手圈(xieshouquan010),爱写作的人都在这里。转载请联系写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