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看:世界大转折的伟大寓言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彼得•希夫的《美元大崩溃》
《读书》2008第十期 作者:陈彩虹
如果你读过《资本论》并理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那么,当你读彼得•希夫的《美元大崩溃》(以下简称为《美元》)时,你就会惊讶,“劳动价值论”在当今美国或者说在西方世界仍然相当活跃。事实上,彼得的《美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资本论》的现代读本、通俗读本和案例读本。
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基本理论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只有人类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所有者剥夺,剥夺剥夺者不过是夺回自己的东西,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资本从面世开始就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即创造价值的劳动者,这预示着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必然。
彼得的《美元》,从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到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再到美国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美国的超高消费率和负储蓄率,他认为,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显示美国的繁荣完全建立在他国提供信贷的基础之上,几近无偿地享受了他国的低廉商品和服务,剥夺了贸易出口国的财富。因此,剥夺剥夺者的时候终将到来。不论美国如何把玩美元货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游戏,美国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即对美国的贸易出口国,美国将在无法承受巨额对外债务中走向衰落。彼得的思想建立在实际生产理论之上,他认定,只有实际生产才是财富的基础,美国“不生产、不储蓄,只消费和借贷,加上印制美元”,预示着它不久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彼得的生产理论等同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但前者非常明显是接近后者的。
资本主义是一个时代的存在,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预言了这个时代的终结。尽管这个时代还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时代的病灶和它生存过程中变迁的轨迹,特别是它在变化之中萌发出来的新时代元素。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一直有种内在的、走向新时代的力量。
美国是资本主义在这个时代最典型和最完整的存在,彼得用“生产是财富基础”的理论,预言了美国巨大经济危机的必然。一方面,它给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时代终结的预言提供了一个过程中的证明案例;另一方面,它又引申出一个更加惊人的预言——世界大转折时代即将到来。
《美元》是二○○六年底完成的著作。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书中预言的美国住房次贷危机已经被言中,美国股市灾难也按照预言在演化之中。我们可以相信彼得由此而预言的世界大转折的到来么?若真如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荒岛故事”揭示的奥秘
在一个荒岛上,有五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他们面临饥饿。商量之后,五个亚洲人负责打猎、捕鱼等觅食活动并制成熟食,美国人则负责吃饭并将残羹剩饭分给亚洲人。亚洲人每天辛苦忙碌,美国人则漫步沙滩,享受食物也享受自己为自己选择的生活。亚洲人当然不能长此以往无偿地提供食物,美国人就开出一张张欠条给亚洲人,承诺亚洲人今后可以用这些欠条,换取美国人已经有的舒适生活,如可以到沙滩散步等等。这就是彼得讲的“荒岛故事”。
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亚洲人的辛勤劳动,使得荒岛上所有人能够得以生存,美国人除了吃饭、休闲和签发欠条,什么也没有做。如果说,是美国人的吃饭、休闲和签发欠条,引动了亚洲人的觅食和做饭活动,美国人是荒岛人们生存活动和生活的推动力,那是多么荒谬!
后来,荒岛上来了一位银行家,他帮助亚洲人收集和管理美国人的欠条,并不断地告诉亚洲人,这些欠条积累起来,就可以获得像美国人一样的生活,甚至于超过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这样,美国人的欠条有了巨大的激励功能。从美国人来看,在欠条的压力之下,他一方面不得不让亚洲人偶尔来自己的沙滩散步;另一方面,又制造出一些魔术或把戏让亚洲人玩,告之这些魔术或把戏可以在未来得到更多的欠条,由此从亚洲人那里暂时地收回一些老欠条来。但是,美国人除了那个沙滩之外,别无其他可供亚洲人使用的东西,而他的饭量还越来越大,对食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他开出去的欠条也就越来越多。这样的过程日积月累,美国人和亚洲人及银行家之间的欠条游戏越玩越大,越玩越复杂。亚洲人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准地向美国人提供食物,美国人则更多地签署欠条并“创造”更加复杂的魔术或把戏,亚洲人之间也用欠条来进行内部交易,银行家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欠条业务,荒岛上出现持续热闹的景象,变成了繁荣之岛。
如果读者没有看过或是忘记了上面的“荒岛历史”,只是看到荒岛繁荣后的一切,那么,美国人的欠条是亚洲人觅食等生产活动的推动力,似乎就是真实的了。因为亚洲人天天都在为欠条而辛劳并带动了所有荒岛上的相关活动。这时,说美国人是荒岛繁荣的推动者,便看不出其荒谬了。
很不幸,很多读者的确没有听说过“荒岛故事”,更有很多读者忘记了历史的过去,他们将美国人的欠条,连同美国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都赋予了繁荣进步动力的意义。他们只看到亚洲人用辛劳换取欠条,认定荒岛上亚洲人的生活和生存的全部内容,就是通过欠条的积累,去追寻美国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至于亚洲人是荒岛世界繁荣真正创造者的真实存在,亚洲人辛劳的原动力来自于对幸福生活和诗意生存的渴望,则在这些读者的视线里完全消失了。忘记历史时,既看不清未来也看不清现实,我想到了这句可入名言之册的话语。
然而,彼得作为深刻理解荒岛繁荣的原因者,他清醒地看到了其中的奥秘。据此,他提出了让荒岛上居民们振聋发聩的问题——如果亚洲人用所有的欠条向美国人索回物品或服务,美国人却无法足够提供,荒岛将是何种世界?
基于荒岛上的美国人吃饭、休闲和签发欠条的生活方式,他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多的物品和服务来赎回所有签发出去的欠条,上面问题的答案,也即荒岛未来的图画就轮廓迅速清晰起来。这就是,美国人将会被赶下大海,亚洲人会因为物品丰富和闲暇增加,生活和生存得更好,美国人的欠条则成为废纸一张或成为一些有心人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物”。
我们的“繁荣荒岛”将走向何方?
让我们从故事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繁荣起来了的“荒岛”,欠条就是美国印制出来的货币美元。至于亚洲人,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为整个与美国进行贸易的外部世界。和“荒岛”上的情况一样,美国通过其美元“欠条”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换取并享受着他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形成了美国对他国巨大而且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他国则日积月累地增加着美元的储备数量。并且,在美国之外的他国之间,也流通使用美元来进行贸易等经济活动。荒谬的是,这样的格局,世界居然会有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贸易逆差推动和创造了世界经济繁荣,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此而论,彼得用一个通俗的故事,透视了当下复杂世界的真相,还荒谬以荒谬本来面目,着实令人感佩。
从现代货币理论看,也可以从“荒岛故事”自然推导出来,美元“欠条”不过是美国对贸易他国的一种购买力承诺,承诺来日可以用这些美元得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人能不能够提供出足够大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信守住这份购买力的承诺。彼得正是由此去寻找他的答案的。
国际贸易和货币史告诉我们,从物物交换,到金银金属货币的介入,再到纸本货币的问世,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最后获得了历史的恩惠,得到了签发美元“欠条”的特权。历史有它自然的演进过程,美元本来是国别货币却又赢得了国际货币的地位,其中包含着美国人的初始辛劳、超前智慧和日积月累的实力,也还有一定的历史机遇和运气在内。在此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历史的是是非非,而是历史走到今天它的无奈性或称自然合理性:我们别无选择也没有另外的选择。作为美国之外的国家,我们可以羡慕却不必妒忌。
不可以选择过去的历史,但我们完全可以预测它如何演化下去。历史给予美国的恩惠只是美元欠条签署特殊权力的一半理由,另一半理由还在于美国人的劳、智、力。如果后者不足以撑掌半边天,美元会不会沦落为“历史文物”?美国又会不会走向衰败?同样的,历史的恩惠会不会因此而转向眷顾他国而远离美利坚的大地?按照“荒岛故事”里的逻辑和现实格局,这一串问题的回答都只有一个字:会。这个“会”字,便暗含了一个历史的大转折即将到来。
美元在历史上曾经是以黄金为发行依据的。由于黄金是实在的物质财富,它一方面限制了美元的发行量,保证了美元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将美元国际化后的购买力承诺建立在物质财富体上,他国拿到美元就等于是拿到了黄金或拿到了实在的购买力。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尼克松震荡”使美元脱离黄金基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并随之形成了所谓的“牙买加体系”(即浮动汇率体系形成),美元在没有他类货币替代的情况下,延续着它国际货币的地位,却离开了坚实的物质财富基础,它完全由美国中央银行的官员来决定其数量,美元的购买力就绝对地不确定了。这是世界一次重大的转折,美元成为纯粹的“欠条”占有着他国的商品和服务,至于“欠条”是不是可以实现购买力兑现承诺,从此成为一个巨大的疑问。
美国曾经是世界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那时,美元的购买力即使不建立在黄金的硬度上,也有美国实体商品和服务财富的支持,即所谓的经济实力基础支持美元的价值和信誉。在美元货币国际化之后,印制美元就可以占有他国商品和服务的优势,使得美国生产被消费替代,储蓄被借贷替代,出口被进口替代,巨大的贸易逆差和流转在外的美元“欠条”数量就这样累积起来了。既然美元只是“欠条”,终究是要清偿给持有者实际商品和服务产品的,那么,美国消费他国的商品和服务数量就越多,外部累积起来的美元数量越大,美国未来需要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就必须越来越大。不幸的是,美国同时失去了生产的动力和生产的能力,它根本无法用自己足够的商品和服务面对与日俱增的外在美元持有数量。
当外在美元的增加和美国国内在生产和服务能力降低突破一定阈值时,美元就将快速贬值,进而加速外在美元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索回要求,形成供求的巨大失衡,美元成为废纸一张就不可避免了。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游戏。对于这一点,精明的美国人非常清楚。
他们的对策是,通过所谓的“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最大限度地维持美元“欠条”在外的状况,保证不被他国持有者集中拿来索取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或者将这种索取分摊到一定的时期长度内,或者将这种索取不断地推迟到未来,或者将其改变形式分散到不同的国家等等。这也就是当今世界美国是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创新”最为丰富国家的最根本原因。实际上,不这样做,美国人早就终结美元的历史了。不幸的是,所有的这些“创新”,都只是把玩货币的游戏,而没有回到生产财富的基础上去,它们只会推迟危机出现的时间和累积发生危机的严重程度,根本没有杜绝危机到来的力量。彼得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预言了美元崩溃到来的必然。
美元“欠条”在当今世界的存在和运转情况是这样的。其一,由于历史的恩惠,部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介一直在外流动并不回到美国,美国根本不需要用实在的商品和服务去收回来,长久且无偿地占有着他国的商品和服务(如同荒岛上亚洲人之间用“欠条”进行内部交易而不用收回);其二,美国以其部分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提供,实现了部分美元的回归,这是正常的国际贸易下的情形(如让亚洲人有偿地到美国人占有的沙滩散步);其三,美国通过发行国债、创设大量金融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出售给他国来暂时地收回一些美元“欠条”,减轻美元“欠条”累积起来后他国对美国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压力(搞些魔术或把戏让亚洲人玩,试图以此减少或毁灭一些“欠条”);其四,美国用美元到世界各地进行投资、投机活动,收回或是抵消在外的美元“欠条”数量(如和亚洲人一起开赌场,或新开一个沙滩来收取“欠条”);其五,通过美元一定量的贬值来降低美元购买力的承诺,减少需要最终偿付商品和服务的量(即“欠条”承诺的内容非常巧妙地越写越少)。
除了上面的第二项之外,其他各项都是纯粹的货币魔术或把戏,它们将美元对真实财富基础的距离拉得更远,这只能使美元苟延残喘并日益病入膏肓。当货币魔术或把戏累积起的破绽成了巨大的漏洞,让所有的人都一目了然时,货币的魔术或把戏就不得不收场。这不是故事,这就是当今的世界和即将出现的世界。
回归到真实的财富世界里来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创造,但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它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如生产一个茶杯,生产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就凝结在这个茶杯上,当且仅当这个茶杯在市场上卖出去后,劳动创造的价值方得以实现。显然,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生产过程和市场交易过程,不仅因为它们的过程完全分离表现出不同,还因为前者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后者只是价值通过交易的实现过程而不同。令人遗憾的是,价值在市场实现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地忘记了价值的创造过程,误认为价值实现就是价值创造,是市场“创造”了价值。结果,人们更多地从市场里做文章,试图从市场得到更多的财富。这是完全的本末倒置。
彼得的《美元》正好将这种深深的误解剖析得一清二白,揭示出了美国在美元基础上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特别是这些市场上“创新”的制度、产品的虚幻性和虚伪性,在对美国美元危机和整个社会经济危机到来的预言中,鲜明地举起了回归实际生产过程,回归真实财富世界的大旗。
从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出发,细细品味彼得的美国美元案例,你会发现,美元崩溃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美国的又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甚至于美国社会、政治危机,也绝不仅仅是国际货币体系一次新的革命到来,还绝不仅仅是另一个国度对于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等的代替,而且有着人类社会将从虚幻的市场财富向真实的生产财富转变的世界性大转折内涵。这些庄严地告示,劳动者、真实财富的创造者将主未来世界之沉浮;崇尚劳动创造价值、生产创造财富的国度将主未来世界之沉浮。换言之,新的人类社会历史,将必定眷顾那些财富的真实创造者,眷顾那些以财富的真实生产为基础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彼得做出了世界大转折的伟大预言。
二○○八年七月六日完稿于北京西郊西闲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