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愤怒的背后有怎样的信念和模式?
大多数的愤怒,只是为了让别人产生负罪感。
上面这句话,来自于《亲密关系》第一阶段的第八小节。
大家在生气愤怒的时候,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很多书友的回答大致分为两类。
冲动型:摔东西、大声吼叫、打骂、抱怨、指责、说话伤人等。
冷静型:不说话,沉默、无所谓、冷战等。
读完本小节,我把自己的婚姻关系梳理成四个阶段的愤怒类型。下面分享给大家,方便做自己的梳理参考。
一.第一个阶段的亲密期
那是新婚后的模式:一人闹一人笑。
每次回娘家后,家里的老人总是会问:“你们俩处得怎么样啊?吵架不吵架呀?”
我说:“不会呀,我一生气,他就一脸赔笑。他生气的时候,我也笑笑不说话。”
二.第二个阶段的磨合期
相互挑剔的适应期模式:小任性的叛逆模式。
那时候,我一生气就赌气不吃饭,或者逃离出去,找朋友、去网吧,甚至想再也不回去了。
那时候,我们经营着一家小饭店。每次到最后都是心软,怕他一个人辛苦,忙不过来,最终又不计较的回去了。
在有了孩子之后,好似又回到了安稳期,基本跟一人笑一人闹的阶段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冲突。
三.第三个阶段的疲倦期
生活压力导致疲惫的:激烈争吵和冷战模式。
这个时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比较大。我在初创业阶段,关于对待事业的看法,我们意见总是相左,外加上资金外债的背负。
经常开车在路上就大吵大闹,在家里家外都有喝醉、摔东西等等一些情况。
实在是吵累了闹够了,只会选择冷战,我曾离家出走过两次,第一次是一周,第二次是一天。
四.第四个阶段的成长期
察觉愤怒背后:体会感受和需求的模式。
人们常常说,只有真正痛了,才会愿意去改变。
目前这个阶段,正是我个人的学习成长期。
通过《非暴力沟通》的读书学习后,我学会了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并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效果好得多,不需要刻意的去改变别人,只需要先成长自己,再慢慢的去影响对方。
我的导读老师曾说过:
一个人不可能真正的改变别人,除非他感受到了爱。
当自己变得温和、平静的时候,他也不再说话那么的暴躁、尖锐,慢慢的越来越平静、缓和。
因为我没有放弃的爱,他能感受到。表达的感受和需求,他也能体会到。
五.表达愤怒的三种方式和目的
通常,人们表达愤怒的三种方式分别是:攻击、退缩(情绪抽离)和被动攻击。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对方产生负罪感,从而控制他的行为。推开自己的不舒服感觉,让自己处于正确的一方,从而逃离不适感。
就像我之前的沉默、冷战、离家出走,都是无意识的惩罚他的过错,让他产生负罪感。
我们在前面一篇当中也说过,让别人产生负罪感的目的,就是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是对的。
六.愤怒背后的信念是什么?
实际上,愤怒对我们有害无益。
所有的伤痛和不适感,都跟你的信念息息相关。
如果你意识不到愤怒背后的信念,以及信念背后的真相。只会强化自己的孤独感,一直逃避内在的因果种子。
在以往多次的人际关系中,我为了避免那些不舒服的感觉的到来,还会预先给予别人有目的的爱。
只为提前告诉他(她)们,我是正确的。如果别人对我不好,他就是错误的,就会有负罪感,因此产生内疚。这种惩罚,好似有一点幸灾乐祸的成分。
有了这些觉知以后,首先接纳,再去回看小时候的信念根源。总觉得父母或亲戚朋友不够爱我,或不重视我。
七.找到愤怒信念背后的真相
下面咱们一起参考书中的练习,来试一试能否找到愤怒背后的信念。
1.回想一下你的伴侣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会惹你特别生气?
2.通过生气,你逃避了什么样的不舒服感觉?(可从下面选择)
*被人抛弃:(感觉被遗弃,孤独被拒,寂寞、孤立、没人要等)
*一无是处:(没价值不够好,没用,糟糕,没人爱,无足轻重)
*心碎:(伤心欲绝,悲伤气馁,失望,惨遭背叛等)
3.你从小时候或长大后的几岁开始,内心就一直怀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4.这种感觉有,我相信我是_____紧密相连。(答案只需要一个词或两个字。)
5.我的伴侣并没有通过他的行为给我造成这种不适感,而是帮我意识到这一点,也让我意识到,与此紧密相连的信念。
通过这个练习,让我意识到自己有:不被爱、不够好、没有安全感的心智模式。
察觉到自己的信念是:多给我一点爱!
冷静梳理和分析信念背后的真相后,发现:没有人不爱我,父母最爱的就是我,最重视的也是我,亲戚朋友们认为比较优秀的也是我。
因此,我们还要学会:
识别信念背后的真相,破解某些潜意识的假相。
八.能量的转换练习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个潜意识能量句。
自我给予或潜意识增能:
我是被爱的,
我是安全的,
我值得被爱,
我值得拥有安全感。
你的信念也许跟我不同,可能是:大家都要欣赏我,认可我,那信念背后又是什么?
自我去探寻一下,然后把能量具体换成自己的信念模式:
我是被欣赏的,
我是被认可的,
我值得被欣赏,
我值得被认可。
祝愿所有友友:喜乐、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