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009|真真切切的幻觉
2018-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比特鱼
从这一讲开始,吴老师将带我们进入第一个模块的学习——“认知的源代码”。第一单元的话题是“感觉的原罪”。
1. “亲身体验”才靠谱?
我的理解是“道听途说”不如“眼见为实”,“眼见为实”又不如“亲身体验”。比如“吃不到的葡萄”到底酸不酸,看着它肯定不知道,看人家吃的表情也不能确定,只有自己尝一尝才知道。
吴老师接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亲身体验一定是靠谱的吗?
2. 牵涉性疼痛
“牵涉性疼痛”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当我们身体的某一个地方发生病变时,身体疼痛的地方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比如吴老师一段时间背疼,但实际是心脏的问题。
这种信息传递当中的误导,就是“牵涉性疼痛”。
3:真真切切的幻觉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名词:“损失性厌恶”。做过投资的都有体会,如果自己真金白银换来的资产浮亏百分之十,就觉得很难受,一定要赚回百分之十五,甚至是百分制二十才好受一点。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幻觉”。资产缩水百分之十的结果,其实没有感受到的那么严重,但是很多人却认为这是真的。赌徒心理之一,就是不能接受亏损,但往往是亏的更多,最后“割肉”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