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读书

中国式教育:你是我孩子,我打你是应该的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leeloo瑾


1

昨天微博上一个热门话题“女童模被踢踹”,一时引起了广泛热议,被踢女童的妈妈甚至被人肉,频频被送上热搜。

视频中小女孩不知为何被旁边的这个女人狠狠地踹了一脚,事后得知这个打小女孩的人正是小女孩“妞妞”的妈妈,因为小女孩不听话就踹了她一脚。该视频上传到网上后,引起大家共愤。

很多网友表示“这样的人不配为父母,靠女儿挣钱还拳打脚踢。”但也有人表示“网友太过上纲上线,父母打孩子不是应该的吗?谁小时候没有挨过打?

2

自古以来中国教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小孩从小挨打被默认为理所当然的教条。“父母打孩子不是应该的吗?谁小时候没有挨过打?“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少有人提出来批判性的思考: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简单粗暴的“棍棒式教育”真的可以教育好孩子吗?

其实并不然,棍棒底下出的不是孝子,棍棒底下出的都是伤心子。有一个朋友,记忆中的她是一个清纯甜美、白白净净的女孩子,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角落里看书,偶尔有人和她搭讪说两句话还会情不自禁脸红。没有完全了解她之前我认为她一定出身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和她成为朋友之后了解了她的故事,竟对她有一丝同情。

她生长一个无灾无难,衣食无忧,看似幸福的家庭,但是她说很没有安全感,因为长这么大从未感受到父爱。可能她的父亲在外人看来不错,有时候放学下雨会撑伞接她,上辅导班的时候也还是愿意给她花钱。但是提到父亲给她更多的是畏惧、憎恨,她想到更多的是父亲对她掌掴、拳脚相加的情景以及难以入耳的辱骂声。其实比起挨打,她更讨厌辱骂性的言语以及无底线的讽刺和比较,所有的自尊都被踩在脚下碾成粉碎。

她曾经也极力反抗过,比如说自杀,砸东西,但是并没有作用。后来她便学会了隐忍,把所有的难过、痛苦都吞在肚子里。她说从小就特别羡慕可以跟父母做无话不谈的朋友,可以粘着父亲撒娇的女孩子,可是对她来说就是一种奢望。后来长大了懂事了,她觉得父亲年纪也大了也不容易,她尽量避免与父亲发生争执,但是她还是在逃避,逃避与父亲的每一次的亲密接触,每一次的眼神交流。

因为这种严格的棍棒式教育,从小心理就有阴影导致了她的一些性格缺陷比如,缺少安全感、讨好型人格,也导致了她以后感情坎坷。

棍棒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使父母上了年纪,孩子懂得尊重父母,但是却难以说出一句”我爱你“,因为孩子不知道严加管教也是爱他的方式,他永远记得父母执掌打他时他的委屈。

大概就是:父母一生都在等待孩子向他们致谢,而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道歉

3

在英剧《王冠》中菲利普亲王从小在严格军训的私立学校长大,典型的“从小被打大”。虽然这样军训式的教育使他锻炼成男子汉,但是也是他成为了阴郁敏感的人。后来亲王为了锻炼软弱的儿子查尔斯,也把查尔斯送进了那所私立学校,在艰苦的环境下,查尔斯没能如父亲的愿望成为勇敢无畏的人,反而性格更加懦弱、胆小,也为后面糟糕失败的人生埋下伏笔。简单粗暴的“棍棒式”教育并不能锻炼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当大家认为“打孩子”是一件对的事情,没有人反思、也没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很多虐待儿童的家长就有了保护伞。“你是我孩子,我打你是应该的,”竟成了理直气壮。

近日日本命令禁止对孩子体罚,加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但是在我国面对熊孩子该怎么教育仍然是一个头疼的难题,但是并不是只有“打一顿就好了”的粗暴方法,熊孩子的淘气更多程度上是父母惯出来的。

前段时间美国有一位爸爸为了惩罚凌霸同学的女儿,老爸罚她顶着2度低温走上8公里上学,通过这个小小惩戒之后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走路只是一时的疲累,却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暴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人们的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小小的惩戒与无止境的动则打骂区别很大。孩子一出生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自由。他不应该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以及赚钱的工具。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leeloo专刊,期待与你相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