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错?
同事生了二胎,欢天喜地了一两年。三岁起,小毛头读幼儿园,同事就开始愁眉苦脸了。办公室的话题,她是主要发起人“我家宝宝……我可怎么办呀?”
她儿子今年六年级,省略号里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话,都是诸如以下内容:记不住生字、背不会儿歌、字写得难看、不喜欢读课外书、手工作业让老师批评了、做作业磨蹭、练琴只知道哭、报名作文班却死活不去、不参加英语兴趣小组……
孩子天天懈怠,父母时时焦虑。
我试着帮帮她:“你给孩子安排这么多事情,征求过孩子意见吗?”她一脸苦丧:“问他没用啊,他啥都不想学。”“那你看孩子喜欢啥,就依着他的兴趣学吧。”“他喜欢打网游,能依着他么?!”
“那就把学校的搞好,课外的都停了!”
她看着我仿佛看见了外星人:“姐姐,你开玩笑啦。谁家小孩敢这么带啊?!全班都学,你家孩子敢不学么?!光学学校那点,能有竞争力么?!再说了,学校的也不轻松啊,老师指定的课外书,他拖欠了很多了呀!!哎呀,今晚只好再晚睡些,还得让他补一些才好!”
顺便说一下,自从上小学起,她和儿子没有一天是晚上十一点以前就寝的。
我邻居家的女儿这学期每天晚上去校外作业辅导班写家庭作业,十点才被家长接回。回来练琴一小时,书法半小时。十一点半就寝。
邻居这样向我诉苦:“能在十一点半睡觉就阿弥陀佛啦,练琴磨蹭太久!不呵斥她,不催她,十二点都搞不完!我都要累死呀!”
眼下有句话很流行:“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青年时期,我读《居里夫人传》,里边有个情节是这样的:居里夫人幼年时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乡下的庄园里。她的母亲患有肺结核,这种病当时是极具传染的不治之症。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母亲不允许三个孩子接近她,他们一整天一整天的待在室外。在庄园里,孩子们认识各种植物、动物,每天兴高采烈地带回来很多问题,由他们的母亲远远地解答。孩子们快乐而又不断地获取着知识。
这个情节,作者一笔带过,而我却记到至今。
当然,居里夫人如果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生活在当今之中国,不知还能不能那么惬意地接受教育。
全社会都进入了快车道,教育也不由得要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