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 42 凯文凯利 失控24章全解析 中
第09章 冒出的生态圈
本章继续谈生物圈二号,在封闭运行的二年中,8位科学家始终处于忙碌之中,不仅要对付杂草、虫害,还要应对空气成分的变化。他们几乎没有吃过饱饭,其中的一位更是从二百零八磅骤减至一百五十六磅。这导致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但由独立的科学顾问委员会递交的报告肯定了这项实验的意义,起码在封闭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在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维持人类生存和生态平衡的知识和经验两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经过测定,生物圈二号中大气中氧的含量从21降到了15,相当于处于类似西藏的高海拔地区,为什么氧会消失,消失的氧去哪了,始终是个未解之谜。但是困扰类似太空舱环境中的微量气体积累问题,在生物圈二号中并不存在,这片荒野的集体呼吸使得其中的空气纯净的出乎意料。
生物圈二号里的生物就没这么幸运了,昆虫几乎灭绝,作为主要粮食的作物也消失了5种,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生物圈二号很有可能会如林恩。马基莉斯所言,成为城市野草(指生活在人类栖息地附近的动植物)的乐园。想要维系一个物种的生存,不仅需要适宜的环境,还需要大自然的狂野,如狂风暴雨,如野火燎原,生命需要失控。
“冒出”是指一个新鱼缸在经历起初的混乱后,突然稳定下来的现象。生物圈二号里面的上千种生物,想要达到一种平衡,需要漫长的时间,几年或者几十年,说不定哪天突然就“冒出”了。而一旦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冒出”了,就没有什么能够让其再倒退回去,如同其被这种复杂性所吸引,人类社会也是如此,而机器如果赋予足够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也有可能同样会“冒出”。
生物圈二号是生态和技术的联姻,生机盎然的背后,是隆隆作响的机器和无处不在的控制系统,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通过科技去影响和控制环境,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虽然机器技术通过不断改进和学习,终极会具备生命特征,但是也只是生命技术的一个暂时替代品,生命技术才将是终极技术。
生物圈二号对科学领域做出了两个显著的贡献:1、让我们了解封闭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让我们获得了在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维持人类生存和生态平衡的知识和经验。重要的收获是扰动对生态的重要性!生物圈二号中的一切都是受控的,但是大自然需要狂野,需要一点混乱。因此,生物圈二号中的人类就成了扰动之上帝、混乱之代表。本章第二节介绍了边缘物种,乌鸦、鸽子、老鼠和杂草,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城市边缘随处可见。而当今的世界正在被分裂成一个个的小斑块,因此这些边缘物种得以生存得很好。它们有时却是斑块内生态系统共同进化的重要因素。第三节中,作者提到了关乎地球生态的几个核心指标:二氧化碳、氧气、碳、氮。这是当今地球稳态的核心参考指数。凯文凯利在尾,首次提出了“冒出”这个词。一个系统的平衡态的冒出,意味着它进入了一个稳定期,而不会轻易地趋向倒退,仿佛这个系统被新的复杂性带来的凝聚力所吸引。因此,一个系统能否冒出的一个重要因素,看来就是有足够的复杂性!第四节,凯文凯利引出了技术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和融合问题,提出了“失控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圈二号帮助我们证明了:生命就是技术,是终极技术。机器技术只不过是生命技术的临时替代品而已。随着我们对机器的改进,它们会变得更有机,更生物化,更近似生命,因为生命是生物的最高技术。
第10章 工业生态学
本章凯文凯利介绍了涉及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概念。未来,智能传感器和智能线路也许会遍布于房间的每个角落,无论是电话、电脑、门铃、烫斗,聪明的房间会自动识别每一个新进来者,包括主人。每当你走进一个房间,这个房间会知道是你,它会把你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并调整光线到合理的程度,它会感知外界的天气,从而自动打开百叶窗到合适的斜角。如果你是入侵者,则它会咬你。
如果说,虚拟现实的出发点是将自己置身于电脑世界,则未来,你将被电脑的智慧所包围。当这些嵌入式智能的数量大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它们就自动会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你会相信某一个未来的建筑群,会是一个机器的共同进化生态系统吗?若整个建筑群都能随环境而进行适应性变化,那会是何等神奇,既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那些“机械生态系统”自然就会引发凯文凯利的思考。它们能否像有机生态环境(如:细胞内大量物质在非生长期间进行内循环)那样,内部产生的所有废料都能循环利用?以解决工业自身排放污染的问题。由此引出了本章的标题工业生态。这个术语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已使用,当时用来考量工作场所的健康和环境问题。工业生态必须发展为网络化的及时生产系统,动态的平衡物质流量,使本地多余或短缺的物质得以穿梭配送,进而最小化应变库存。
接下来是凯文凯利自己观点的阐述,工业生态既然讨论如何“更可持续性发展”,那么,遍布人身周的适应技术,如:分布式智能、弹性时间计算、生态位经济,以及教导式进化,都会唤起机器中的有机性。这里的有机性,就是符合自然生物的组织之道。它的前提是,事物组成的复杂性已经达到了生物级别。凯文凯利写到:“自然是掌控复杂性的大师,在处理杂乱、反直观的网络方面给我们以无价的引导。”
在本章最后,认为下一个纪元的特色是新生物学而不是仿生学,因为他认为生物学终会胜出。凯文凯利说“生物学之所以总是胜出,是因为有机并不意味着神圣。它并非生命体通过某种神秘方式传承下来的神圣状态。生物学是一个必然,近于数学的必然,所有复杂性归向的必然。它是一个欧米茄点。在天生和人造缓慢的混合过程中,有机是一种显性性状,而机械是隐性性状。最终,获胜的总是生物逻辑。”至此,凯文凯利将自然之道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11章 网络经济学
凯文凯利在本章开头就引入了虚拟现实、赛博空间的概念。难以想象,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有了如此超前的想象力,凯文凯利的第一台电脑是苹果电脑,他这样描述:“我把它联结到电话线上,从此获得了一种宗教般的体验。”他那时意识到,计算机的未来不在数字,而在于联结!他说他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是的,有了联结,才有信息。如果说,信息的熵和物理学的熵是何其相似,那么因联结而产生的信息爆炸,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是非凡的。
凯文凯利是一个十分有预见性的人,在写这本的年代,互联网才发展不久,他就开始描述一个“纯网络化”的公司的特点,并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分布式,公司运作不在是在单一地点运行。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组合成八到十二个人的团队,放在同一地点进行。他们可以被看做一个企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由一打人组成。去中心化,如果只有十个人,怎样才能完成一个大规模的计划?凯文凯利的结论:一个百分百网络化的公司,只需要一个办公室就能容下其所有的专业人士,通过网络技术与其他的独立团队相联结。凯文凯利这里讲的就是“外包”和“众包”的概念。协作性,将内部工作网络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公司这个概念,会从那种紧耦合、被严格约束的机体,变成一种松散耦合、松散约束的生态系统。”适应性,这里凯文凯利已经十分有远见的看到,从产品到服务的转移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复制的成本越来越低。而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可以生存。“要想在新的时代挣到钱,你得追随信息之流。”
一个网络就是一个信息的加工厂。当一个产品的价值随着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的增加而提高时,产生这些知识的网络其价值也随之增加。凯文凯利提到了网络化企业的“容错性”问题。在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网络里,如何自发的建立类似人体“免疫系统”的内部容错、纠错机制!凯文凯利认为,网络式经济的未来,在于设计出可靠的流程,而不是可靠的产品。而网络经济的本质意味着这种流程是不可能最优化的。只有不断地趋近于满意,而且这种满意也只能保持很短的一瞬。
在最后一小节,凯文凯利做了一些关于网络经济的总结。有几点上面都提到了,这里他增加了一下几个:1、拥有者得之,先到者得之;2、公司与消费者,最终“共同进化”;3、以知识为基础。最终,他提到了关于网络文化中会涌现出一种“全球意识”的可能。“我们人类将无从得知这种全球意识在想什么。因为意识本身就不允许其部分能理解整体。”
第12章 电子货币
这一章凯文凯利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的两个现象,数字加密与虚拟现实。一方面是政府,他们要求获得所有的数据,要求全面的公开化;另一方面试要隐私权和公民自由。而趋势似乎是“加密永胜”,就像印刷术削弱了中世纪行会的权力,改变了社会权力结构,这是凯文凯利引用了蒂姆梅的说法。在一个以分布式方式存在的东西,没有控制中心,也几乎没有清晰的边界,如何保护?民间自发的密码朋克组织,1992年的秋天开始出现,那个时候,这样的小组竟然已经在讨论在线买卖的信誉体系问题,简直是不可思议。凯文凯利认为,加密技术实际上是经济学!因为加密有其需要,但有成本。
传真机效应,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每多一台传真机,每个人手里的传真机就越有价值。这就是网络世界典型的收益递增定律。多能带来更多,网络经济奖励那些较多者,而不是那些较少者,凯文凯利这里其实解释了网络世界“免费”、“开放”的本质,这和善心没有关系
是的,在联网的信息世界,信息要的就是自由的流动和被复制,没有加锁和束缚。在一个由去中心化的节点组成的网络世界中,成功属于那些顺应信息复制和流动主张的人。
在12.5,凯文凯利总结了几点数字货币对网络经济的蜂群思维的重要影响:加快的流通速度,如同paypal,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包括网上银行的模式,大大加快了资金交易的效益和周转。
连续性,电子货币成为连续流。
无限互换性,脱离了实体,使得交易的对象变得千奇百怪。
可达性,当金融进入数字时代,按分钟收利息都成为可能。
自由化,电子货币的方便性,让它成为私有货币的理想候选!
的确,电子货币是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是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哈耶克的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只是市场派经济学家的一种想象,或者说思想实验。12章最后,凯文凯利用十分精彩的中国阴阳来形容这种关系:“网络是阳,密码分子就是阴,一种微小隐蔽的力量,能够驯服去中心、分布式的系统引发的爆炸性的互相联结。”
第13章 上帝的游戏
13章,凯文凯利带我们进入了他那个时代的游戏。如《铁路大亨》、《文明》、《模拟城市》等。确实,20世纪末,当个人电脑刚开始流行时,电脑游戏是可以给你带来“灵魂诱惑”般的吸引。凯文凯利所说:它创造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它让你沉浸在角色扮演中,越是好的游戏,内部的算法越是复杂和逼真,就像《模拟城市》竟然采用了城市动力学模型。有时候,不得不想,编一个游戏,某种程度就是在创造一个世界。而强尼.威尔逊就是模拟系列游戏的缔造者。
13.4节里,凯文凯利提到了MIT的媒体实验室Media Lab,这是当年虚拟现实的先锋。在凯文凯利写此书之前,他就访问了著名的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斯尼格洛庞帝,它提到了他们那个时候研究的一个技术,就是视频压缩,现在无论是DVD,还是蓝光,还是数字摄像机、IPTV等,都用到了视频压缩算法。凯文凯利写电脑游戏,写电脑游戏的创造者,写电脑仿真,其实是有深意的,他提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要让电脑游戏本身,具有创造性?的确,自由意志和创造性,带来一个开放而无限制的世界。就像我们人类,可以设计一个自己出来。
凯文凯利在本章最后的那句很精彩:“绝对的控制也就是绝对的无趣。要想诞生出新的、出乎意料的、真正不同的东西,也就是真正让自己惊讶的东西,你就必须放弃自己主宰一切的王位,让位于那些底层的群氓”
第14章 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本章接续上一章的结尾:想要赢,先放手!的话题。也是从这一章开始,凯文凯利开始进入到“生命”这个主题,进行更深入一些的探讨。开篇第一小节,凯文凯利引入了著名的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博尔赫斯所管理的图书馆。以博尔赫斯的巴别塔图书馆为原型。凯文凯利将如何在一个庞大的图书馆里寻找一本书的方法,引申出一个假设。什么是方法?凯文凯利说,方法就是我们这一切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若图书馆是“书”的可能空间,那么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可能空间”。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计算机系统自己能够主动去探索这些可能空间里的未知形态?需要怎样的算法和自然之道?
第二节,凯文凯利讲到被SUN收购(SUN现已被ORACLE收购),创办于1982年,1994年破产的思维机器公司。这家公司诞生的那个年代,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它们在1993年最辉煌的时刻,建造了著名的连接机5,它的缔造者是卡尔 西姆斯。凯文凯利讲到,“方法,也即进化,可以被看成是繁殖,而不是旅行。”这里,第一次开始提到一个重要的领域,人工进化!
人工进化从某意义上,就是设计一种计算机的自学习自进化的算法,让它自己繁殖自己!至于繁殖的对象,可以是鸽子,也可以是图像!这是人类在探索接近自然的一种艺术!当卡尔.西姆斯看到CM5上将灰色的杂点繁育成生机勃勃的植物生命时,感叹“进化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它能够超过人类自身的设计能力。”是的,当电脑的程序,通过自身的这些算法,创造出千奇百怪的“生物形态”、“艺术图像”时,令当时的很多设计者崩溃!那个时候的程序很多还是用BASIC语言编写的。
有些艺术家,用基因控制的理念和生长规则,扩展出了一套基因工程学,来设计现代艺术图案,那些图案超乎艺术家想象!由此可见,基因在系统进化、人工生命里的重要地位!这个领域,尤其在纺织业的图案设计里,获得了充分的展示!目前,很多当代艺术家,利用人工进化技术涉及的作品,也处于法律的真空带。
利用计算机探索未知形态库,会创造出一些神奇的新事物。也许我们人类已经习惯了我们所在的大自然环境,其实,作为生物的多样性形态,是无穷的!凯文凯利在第5节里,提到:“自然之美就存在于物种进化的历程里,存在于形式必须完完全全地合乎生物之道这样一个重要事实中。”第5节KK还留下一个疑问,复杂性究竟指的是什么?
第6节里,凯文凯利介绍了人工生命类游戏的先驱者。编写俄罗斯方块游戏出名的作者,开发的一个“电子鱼”作品,由一大批俄罗斯数学系的人编写。每条鱼都包含几十个基因,八百个参数,让游戏用户们去养育、交配、繁殖,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换鱼卵!
本章最后一节,KK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当搜索空间足够大时,有效的搜索流程就是与真正的创造并无二致了。”所以,思维是大脑内想法的进化吗?是否所有创造物都是进化出来的?写一本书,一篇文章,后面的每一个单词,都是一次大脑的搜索。所以,某种意义上,写一本书,就是进化出一本书吗?
第15章人工进化
接续上章,本章开始真正的进入探索关于“进化”的神秘之地。似乎很多的生命科学家都是从观测大自然的体悟中,获得灵感。第一节的主要人物是汤姆雷,一位生态学家,他在观察蚂蚁、鸟、蝴蝶彼此关系的过程中,被如此自然演进的复杂系统所折服,他描绘道:“那是在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行军蚁们吞噬着其前进道路上的所有动物,把一群飞虫赶得慌不择路。一种鸟逐渐形成了跟随这个掠食大军的习惯,愉快的享用那些在空中四散奔逃的虫儿。而这些飞鸟的身后,蝴蝶又接踵而至。她们享用着这些鸟的粪便‘大餐’-那是产卵所急需的氮的来源。”后来他编写了名为Tierra的计算机人工生命模型而出名。
当雷还是哈弗本科生时,他的老师就是美国著名的昆虫和生物学家艾德华威尔森。他主要研究对象就是蚂蚁,尤其是蚂蚁通过弗洛蒙进行通讯的机制。他于1975年写的《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是社会生物学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
其核心就是认为,社会行为是进化的结果,并对此进行研究和证明。从另一个角度看,任何一种复杂现象,都是有其演进的轨迹,而不是一蹴而就。汤姆雷的Tierra系统里,还发现一个现象,进化的过程中,寄生虫不可避免!这似乎是生命的普遍属性!在一个复杂世界里,希望不劳而获的个体,会自衍生出来,而且永无止境。
第二节,凯文凯利继续介绍雷的Tierra系统的一些神奇之处。例如:如何在一个几万名病人的医疗记录档案库里,找出一个典型患者的症状。此时,进化者软件会对最大多数患者的最宽泛的病历进行优化。它尝试给出一名典型患者的基本描述,然后检查有多少患者符合这份描述,再对病历进行多维度改进,看看是否有更多患者与之相符,然后修改、选择、再修改,直至最大数量的患者符合这份描述。
第三节里,凯文凯利引出了遗传算法之父约翰霍兰德,他是复杂性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先驱。与汤姆.雷的算法不同,霍兰德的遗传算法从性入手,让交配起主要作用,而突变成了幕后策划者。通过将交配和突变结合在一起,系统变得灵活且宽泛。霍兰德在算法中,还大量的使用了并行机制,这成为绕过随机变异所固有的愚蠢和盲目的重要途径。每个智者,无论后来是多么伟大,在他年轻时都会有启蒙者的存在。可能是一个人,或是一本书。对霍兰德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1953年,他看到的费希尔于1929年写的《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凯文凯利写到:“达尔文引领了从对生物的个体研究到种群研究的转向,而把种群思维转变为定量科学的是费希尔。”霍兰德从费希尔的书,开始意识到数学运算可以对生命进化进行有意义的模拟,也领悟到了费希尔关于进化是一种概率的洞见。
第四节,凯文凯利讲到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连接主义。即:希望通过海量连接中涌现出秩序。从互相连接的愚钝节点中孕育出组织,而凯文凯利的问题是,这样的网络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人工进化者们仍然在追寻着连接主义的梦想。他们感叹,并行计算机纵使再强大,也无法和大自然的并行速度相比。
凯文凯利坚信,如此“野”的进化,是可以被驾驭的!是一种能被轻易转化为计算机代码的自然而然的技术,他说:“在富兰克林之后二百年,人工生成的可驾驭和可度量的闪电通过电线被导入建筑物和工具,成为社会尤其是数字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力量。在二百年后,可驾驭和可度量的人工适应也将被导入各种机械设备,成为我们社会的主要组织力量。”
凯文凯利随后举例了主要用于新药研发的定向分子进化,列举了一些公司,比如达尔文分子公司,没想到其专利持有人是另一位复杂性研究的前沿人物,斯图尔特.考夫曼。
定向进化与自然进化的一个最大不同是,选择压力是由人来决定的,而不是自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定向进化是另一种监督式学习,选择由培育者引导。
第7节开场,就提到了鼎鼎大名的原贝尔实验室,它拥有的1800多个专利是影响整个人类的!艾克利是所里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员。艾克利一些感想很有意思:“对个体而言最好的,对物种而言却不一定。”这是一句古老的生态学格言。“我们弄不明白从长远看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这点让人很难接受,但是我想,嘿,这就是生命!”什么时候是对生命来说,“最愚笨、最孤陋寡闻的老师”,艾克利说,答案就是“死亡”。
死亡是进化中唯一的老师。所以,一个公司里,员工始终不更新,就将失去进化的动力!下面是本章比较关键的一个论点:“在所有可能的计算和学习的空间中,自然选择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是一个极点,在这个点上,信息传递被最小化。它构成了学习和智能的最低基线:基线之下不会有学习产生,基线至上则会产生更加智能、更加复杂的学习。”这个观点,让我对自然选择之于生命本身,突然有了全新的视角!
进化和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不论哪种策略,如上一章所说,都是在进行搜索。看到这里,脑袋里忽然闪过,每一次软件或网站的版本升级,是否就是体现了一种“进化”?凯文凯利在这一节最后提到了计算机程序的进化和自然进化的区别。也即:拉马克进化可以在计算机世界里存在,因为计算机代码兼任了基因和躯体两个角色;但自然进化受困于化学物质,受困于一条严格的数学定律:求多个质数的乘积容易,但分解质因素则异常困难。补充解释一下拉马克进化,它的核心观点是: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认为生物在出生后,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可能产生变异,而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第8节,凯文凯利提到了蚂蚁算法。一个蚂蚁军团,智愚而不知测量,视短而不及远望,却能迅速找到穿越崎岖路面的最短路径。的确,蚁群就是一个并行处理机!生态的相互作用就是并行的最优化技术。多细胞生物本质上就是在宇宙尺度上运行大规模的并行代码。进化能够想出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想清楚的并行编程,进化是最自然的编程方式。
全章最后一节,凯文凯利提到了软件生物学和活力计算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分析自己的状况,修正自己的代码以适应新的需要,净化自己,不断的排除异常情况,并保持适应与进化,程序才能生存。而人工进化是唯一能使软件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方法。
而进化的代价就是失控。“生存在这个世界里,需要一点模糊、松弛、更多适应力和更少精确度的态度。” “这就是进化的交易。我们舍控制而取力量。对我们这些执着于控制的家伙来说,这无异于魔鬼的交易。”
第16章控制的兴起
本章,凯文凯利带我们进入电影动画人物的世界。为什么会与控制的未来有关呢?因为,当今的动画电影人物,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里面的全3D动画角色,并不是靠手画的,所有的动作,都是由电脑完成。这里有涉及到角色智能的控制问题!所以,控制的未来,也是人工智能的未来。
第一节,凯文凯利就引出了著名的工业魔光公司,由《星球大战》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于1975年创立。变形金刚3、钢铁侠、加勒比海盗,都使用了它的特技制作!你无法想象,这样的一家电影特效设计公司,里面运用了大量的生物学的数学模型。里面的设计师发现,用电脑仿造一个活物的最佳办法是种植它。就是设计一个数字种子,然后让它开始生长。这是从生物学中提炼出来的生长法则。
乔布斯1986年,用1千万美元收购了工业魔光公司的电脑动画部门,成立了著名的皮克斯公司。2006年,被迪斯尼以七十四亿美元收购。皮克斯最著名的一本《玩具总动员》,相信大家都看过,3000万美元的动画制作费,票房却超过三亿五千万美元。
回到主题,如何用电脑模拟生物,涉及到行为学架构,其核心是去中心化这样的一个关键概念。著名的荷兰裔英国动物行为学家,尼克.丁伯根,在其1951年的名著《昆虫研究》中指出,动物行为是一个去中心化协同。其核心思想是,外在行为是从错综复杂的一些“代理”(简单输入输出模块)的组合中涌现出来的。由于行为源头的分布式特性,底层最简单的代理也能在上层产生意料之外的复杂行为。若将这些模块网络图用计算机来做,相当于逻辑流程图,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行为是可以电脑化的!在这个领域,当时MIT的媒体实验室是走在世界的前沿!派蒂.梅斯和桑迪.蓬特兰德既然电脑的模拟成为可能。
下一个主题谈到了当时在控制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怎样在不剥夺人工生命角色自由的情况下,给它设定某种结局?于是,控制研究的这种前沿思路也改变了故事情节作者们的写作目标。“我们正在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所创造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个世界。我创造的是一种人格,而不是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这是未来动画电影的真正模式。而真正神奇的是,未来的人工虚拟角色,还具有自学习能力。很多人不会想到,著名的米老鼠会是人工虚拟角色的前辈之一。在KK写书的时代,2001年,数字化米老鼠已经可以装在一个2G的移动硬盘里。而自1997年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去用手画米老鼠了。而且这个数字化的米奇,具有学习模块,经过5年地学习,米奇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此时,这个虚拟米奇的虚拟人格,已经不可分割,就跟心理学一样。而到了2007年,米奇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虚拟演员了,有很强的幽默感。而且,他永远不会死,也永远不会老。
米奇对于这样一只具有自己人格的虚拟米奇,它已经失控了。虽然会间接的接受我们的影响和指导,但已经脱离了我们的支配。对于这样的关系,凯文凯利举了一个放牧的例子:当我们放牧一群羊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不具有完全的权威,但我们也并非全无控制。所以,当你可以在虚拟世界放牧众多人工生命时,是多么新奇的事!
本章最后一节,凯文凯利在放牧一词的基础上,找到了更接近他意思的词协同控制。并引出了本章的一个观点:控制的未来是:伙伴关系,协同控制,人机混合控制。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创造者必须和他的创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权,而且要同呼吸共命运。“伙伴关系、协同控制”是否可以应用于公司组织的管理设计里呢?在“管控”和“活力”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第17章生命的定义
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章,因为深入探讨了生命的定义,以及人工生命。这一章里,凯文凯利重点描述的两位人物:约翰霍兰和朗顿,也是《复杂》一书里的主角。可见这一章与复杂性科学的深厚关系。开篇,凯文凯利从蜜蜂的蜂群行为,引入对生命之开放性的思考。
大自然之所以能产生令人震惊的多样性,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开放的。生命的特征之一是它会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开放的基因组带来开放的进化。慢慢开始,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计算机来模拟生命!第3节开篇,凯文凯利介绍了一个重要人物,约翰.科扎,他是约翰.霍兰德的学生,也是将霍兰德的遗传算法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1990、1994、1998年,他分别写了重要著作《遗传编程》三册。科扎在《遗传编程》中写道:“问题的求解过程可以重新表述为在可能存在的计算机程序中搜索最适合的单个计算机程序。”人工生命的研究成果表明,逻辑程序是可以通过渐进式改良进化的。“这就是软件编程的未来。定义一个问题,机器就能在程序员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找到解决方案。”科扎的程序世界通过进化得到的代码,复杂得似乎只有外星人才能看懂,但效率确实高。人类审美里的简约去了哪里?科扎认为:“大自然并不会只为了优雅而简化。”的确,人类追求类似牛顿F=ma那样简单的公式,但在一定范畴内,无论是大自然还是并行计算机,都不会为繁复的逻辑发愁。那些我们觉得既难看又让人头晕的的额外步骤,它们能以令人乏味的精确度运行无误。
如何才能让计算机自行完成任务,而不必一步步告诉它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科扎的答案就是:进化。进化可不管有没有意义;它只关心管不管用。适应是对自身结构的扭曲,以使之能够钻过一个新漏洞。而进化是更深层次的改变,它改变的是构建结构本身的架构。进化不仅是优化。我们知道进化能超越优化并创造新事物来加以优化。目前我们所知唯一一台可以不断自我更新的机器,就是我们大脑的灰质。
第5节,凯文凯利讲到,进化作为一种工具,特别适用于以下三件事:如何到达你想去而又找不到路的领域,如何到达你无法想象的领域,如何开辟全新的领域,而生物的进化,正是一种这样开放的进化!很多生物学家的目标,就是能启动一个进化系统,让分子自己学会如何复制自身。之后,自发进化就将取代定向进化。
第6小节里,克里斯.朗顿是人工生命之父,是一个充满神奇经历的人。年轻时的他,酷爱滑翔机,有一次受到狂风袭击,从空中坠落,折断了三十五根骨头。后来半年里,他都处于半昏迷状态。在严重脑震荡恢复过程中,朗顿感觉到他正看着自己的大脑在重启。记得他大脑深层的功能一个接一个的重现。他为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直觉所震撼。他会告诉你,关于心智形成是什么感觉。
朗顿大四的毕业论文写的是《文化的进化》。对他触动非常大地是冯.诺依曼的元胞自动机,这也正是集智俱乐部前阵子读书会的重要内容!朗顿组织的1987年第一届世界人工生命大会是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在这次专题讨论会上,朗顿开始探求生命的定义!其中,有位物理学家,多恩.法默提了一个界定生命的特征列表,那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能力自我复制的能力,自我表征(基因)的信息库使特征持久的新陈代谢功能,功能交互—它并非无所事事,彼此互相依赖,或能够死亡,在扰动中保持稳定的能力,进化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计算机病毒是首例涌现出来的人工生命。
而朗顿对人工生命的定义是:“从不同的材料形式中提取生命逻辑的尝试。” “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不受特殊材料表现形式限制的行为。” “生命是一个动词,不是名词。”朗顿给自己的使命,就是制造出另一种甚至是几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以此作为真正的生物学的依据,推导出生命本原的可靠逻辑。
“人工生命相当于是合成生物学的实践。”激励朗顿进行探索的,是描绘出所有可能存在的生命空间的渴望,是把我们带入非常非常广阔的“如其可能存在的生命”领域的使命,发现所有抵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东西、过去和未来中能够无限进化的种种物质组合!
“目前,普通的计算机程序可能有一千行长,能运行几分钟。而制造人工生命的目的是要找到一种计算机代码,它只有几行长,却能运行一千年。”朗顿在著名的《人工生命:即将到来的进化》中写道:“其他形式的生命—人造生命—正试图来到这个世界。它们在利用我来繁衍和实现它们。” “本世纪中期,人类已经获得了毁灭生命的力量,而到本世纪末期,人类将能够拥有创造生命的力量。压在我们肩头的这两副重担中,很难说哪一副更沉重。”
凯文凯利写《失控》的时间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现在已经过21世纪的头十年,也许人工生命领域的进展并未像朗顿预期的那样,美国基因组研究先锋克莱格·文特和他的研究团队今年制造出了一个细菌的基因组,并将其植入一个细胞内,他们创造了世界上首个人工合成的生命结构。
这个世界,当一个智慧能清醒的了解自己,并超越自己的时候,那就是真正从无中生有,进入了生生不息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