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青春飞翔
不是他们要让我去写点关于他们的事,也不是我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是文字在胸中翻滚,非要跳出来,那就给他们一个发泄口吧。
眼下这群娃娃们,有那么几个,机灵鬼怪,但不靠谱。
懒字当先。十几岁本该是激情四射,朝气蓬勃,不知道是哪根弦出了问题,萎靡不振取而代之。我印象中的晨读是朗朗书声。但不乏倚墙而立,书在怀中紧紧拥抱着,双唇不启,低头玩弄指头之人。或靠窗矗立,双臂下垂,久久凝视户外。或双膝跪凳,佝偻背趴在直立的书墙上,静默。或用书遮住脸庞,和不远的他窃窃交换颜色。或干脆什么都不拎,紧绷着嘴矗立。多次提醒依然是老姿态。每天布置读书任务,好让他们有目标,但这种状态依然持续。
夜自习,各科作业写了一黑板,这该有事可做了吧,随着夜幕的降临,他们的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了,乖乖的听从瞌睡大师的安排,和桌子紧密相连。要么机械的坐在桌边,时闭时睁,手垂在桌下,脸贴着桌面。当问起作业时,回答不带一点羞涩,直言不讳,“不想写,太多了,比如语文,政治,汉字太多。”他们心里很明白自己的职责,就是不去做,因为不做,照样可以无忧待在这里。挨个开小灶聊,大到规划,小到不完成的后果,青春期娃们开始爱美,就用“字如其人”哄骗,字之所以能写好,是因为练的多,天天去写,一天两天没有变化,几个月或者几年后就会有明显的改变,当字好了,人的面容也会随之变帅。真的吗?当然是了。娃们毕竟是娃,回去拿出作业开始写。但都是片刻之效。夸哄着能写那么一点点。笔在他们手里像是千金重锤,怎么也抬不起来,稍纵就停下,再也不拿起来了。
以往的体育课,孩子们都喜欢在户外玩耍,操场上叱咤风云,篮球场上呼啸飞奔,蓝天白云下,草坪上晒太阳…。冬天,多云午后,娃们自作主张把体育课搬到了教室,成为一节彻头彻尾的坐息课。赶不进班的少年竟成了不出们的闺秀。
聚懒成笨;早做晚不做,早晚都得做。他们懂得,他们似乎又不懂。真不知怎样,他们才想抖动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