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

随感

2019-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口特立独行的井

    这周语文作业是写一篇小说。我早就想写点东西了,但是思绪太多,就或者肚子里墨水太少,总是动不了笔。

  我从很早开始看书就没有什么目的性,什么范围都涉及,并不只钟情于古典,或者科幻或者武侠或者人情世故或者爱情或者治愈。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不仅看书,或者是多媒体,也或者是跟别人聊天(其实就是现代人日常)。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杂学家的含义的话,那我就是当代江不韦。(好不要脸)

  我看二混子在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前言里面写,他是在玩电脑游戏的时候,萌发出的研究历史的动机,因为他想搞懂这一件小事情,在整个大时代背景里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样就促使他再往前探究,这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而我了解的事情多了以后,有时候也会发觉他们之间有着一点点联系。唯物也好唯心也好,人的主观意识跟物质世界都是不可忽视的。所以社会学家跟心理学家(并不是说他们高人一等)真是很厉害的人物。

  可能囿于眼界或者年龄限制,我觉得人的性格实在是很难琢磨透的,要说他们不太一样吧,人又有很多通性,在适当的契机和背景下能够团结起来或者发生共鸣。但是更多时候呢,人们对同一事物又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王羲之在“若合一契”的时候会这么激动了。

  李贽反对神化孔子,是极具有现代人眼光的,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思想是绝对超前的。敢在那样的年代发出这样的声音,就像夏洛蒂勃朗特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写下简爱,又像唐吉可德的诞生。

  这说明什么,人群中已经有小部分个体发觉文化统一化(概括不太恰当)的危害性了,满大街的骑士小说,世俗小说,精神愉悦的同时不觉得思想空洞了吗?你有多久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了?后来我学到政治必修3,才知道这些想法,原来是被概括到这么一个体系里,这些理论也是人摸索出来的,成型之前也是像我这样的零零碎碎的念头,一想到这我就感到非常奇妙,历史好像永远在轮回。(其实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又更加全面具体权威的,他的个人的看法,只是我一直都没有看完这本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