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机会“偶遇”——社交篇

2018-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火球君

本文写于2018年4月14日,首发于简书。

这周完整的从头到尾都在出差,除了看场地考察项目,几乎每晚都有不同样的社交需求。作为一个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来说,我的角色是与政府方或者其他乙方的专业人员做行业交流,技术探讨或者项目对接。但是这几日连续并且频繁的饭局之后,让我对于如何更加利用好这段在有些人看起来是浪费时间的活动有感而发,甚至是,回看我涉世不算太久的时间里,是如何对待此类活动,并且从中获得最大收获的经验和教训。

除开已经有资本的地位的大佬不说,草根企业和创业者在面对市场时候是一样的势微。如何避开企业初期创业路上不必要的麻烦和障碍,并且尽可能的抓住一些可能转瞬即逝的机会,对于个人成长和企业初期发展及其重要。

如何能够辨别,并且抓住这些藏在社交桌上的机会,这些原则你需要知道。


社交就是价值交换


准确的说,社交是一件在有限时间内高度浓缩的价值交换的行为。

社交是一件在有限时间内高度浓缩的价值交换的行为。

虽说可能这不是你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了,但是作为一个价值交换的基础模型,这句话要作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因为在社交过程中很多的错误或者不合适行为的产生,都是没有对如此原则足够的重视。

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而每个人最大的社交成本就是自己的时间。社交不存在“没有价格的社交” ,觉得自己没有付出的,要不就是去听偶像的演唱会,听大师的讲座,去追喜欢的女孩子,无论她做什么只要你跟她在一起就行。

这种感觉不需要自己付出任何成本,或者感觉自己其实是赚了的情形,真实的成本其实已经被转嫁了。对于演唱会舞台上的歌手来说,他的成本已经被无数个粉丝或者主办方买单了,于是才会有跟你八杆子打不着的明星为你表演,逗你开心。这种情况顶多算花钱还能买得到的服务而已。听大师讲座,类似的道理,是无数个听众们的集合,才能对应一位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我们也都知道,一对一的辅导课价格,肯定比一对多要高很多,这就是对交流场景的定价体系在背后的调节作用。

追女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喜欢在一起才会愿意花时间,要不怎么有这种说法:她喜欢你的时候,总是有时间的;不喜欢你的时候,才会一直说忙。还不是因为,社交的时间成本太高了。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也恰恰证明,我们需要更多资源,更多平台帮我们提高寻找对方的效率,因为大家平时都挺忙的,谈恋爱这种需要充分前戏时间铺垫的事能省就尽量省了吧。


保持头脑的极度开放


除了对社交的本质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一条原则可能会把很多人挡在机会之外。我想说的是,让机会遇到你成为可能,就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保持头脑和思想的开放,保持你收取周遭信息雷达的极度敏感,并且不断通过周围的信息输入来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

要保持头脑的极度开放,首先要意识到是什么在阻挡我们保持头脑的开放。

举个例子:对一个还没有上学的小孩子来说,一片草地上的小水洼可能是一处非常好玩的游乐场,小朋友可以进去踩水,玩泥巴,然后弄的浑身脏兮兮,开开心心回家了。然而大人看到了,一定会给小孩子说要离水洼远一点,因为拍小孩子踩湿鞋子,怕小孩子弄脏衣服,因为我们从我们认为的意识出发去判断一件本身可能是极其客观的,中性的事件,而做出判断,导致我们认为玩泥巴是一件——我们大人们眼里的脏,大人们眼里的不卫生,大人们眼里的,因为需要去清洁衣服和鞋子而导致的麻烦。

可能对于绝大部份成年人来说,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想法是如何不同已经非常难得了,更别说去理解一个与我们之前期待完全完全相左的事情。如此,也就更难从与我们意见不同甚至完全相左的人身上学习到我们可能需要的,或者能帮助到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了。

因为一个我们固有的,经过时间被慢慢遮盖住本真的意识,而导致我们无法做到头脑的开放,继而错过在交流中吸收有价值的信息的事情,是不是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那些能够客观的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并且能够吸收接纳周遭信息最终为我所用,能够主动升级自己认知体系的人,难道不应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么?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拿一个我亲身经历来说:我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导师是一位来自黎巴嫩的舞台艺术家,性别女。在学期一开始的时候,我有很多次设计课作业讨论,会在一两天的时间跨度内,得到她完全不同的反馈意见。经常会有第一天她觉得很好的东西,第二天就觉得不够好需要改。这无形中会增大我的课程压力,也会让我觉得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同一件东西,第一天觉得好的,第二天就有如此多的修改意见呢?我告诉自己有可能是因为女老师,心情比较不稳定,就不要跟她见识了。虽然当时并不自知,但是后来想想,一旦我对这件事情的分析开始变得主观,我就很难再客观,开放的去接受她的其他反馈意见了。这些信息都会像一粒粒米,统统经过了一道我自己设计的信息漏斗,然后进到我的耳朵里。几个星期过后,当我发现我的东西似乎的确没有同伴们深入,图纸没有同伴们完整,细节没有同伴们丰富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可能在给自己找借口而减缓推进毕业设计项目的进度。谁知道我这这段时间里错过了多少有价值,有可能帮到我毕业设计的信息,而这些意识,在我慢慢树立起对她的不开放的信息漏斗之前,是完全不会明白的。

还好我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最后那个学期,我得到了全班毕业设计唯一一个A,并且跟她成为了好朋友,还继而从她的朋友那里得到了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在波士顿的实习机会。

我及时的开放了自己的头脑,得到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机会。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才是你最大的风险。

对一件事的看法不要抱有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态度。尝试去接纳那些跟你有不同观点的人并且极其客观的对待事情本身,再去做出回应和决策。能够做到至少求同存异,就是对自己保持头脑开放的第一步。


合理使用杠杆


这里说的杠杆和金融投资里的杠杆概念几乎完全相同:博取高收益的同时可能会面对高风险。

什么是人际关系的杠杆?

简单来说,就是你如何才能获得那些与比你有地位,有人脉,有资本的人交流的机会,并通过提供给他们有价值的东西而得到优质的帮助。

除了和你同龄的同学朋友和公司同事,如何开拓并开始积累你的杠杆人脉呢?

1. 养成好的交友习惯,永远保持真诚

我们要对我们的亲人,朋友保持真诚,事实上,对任何人的交流都应该保持真诚。真诚指的不一定是要陈述多少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是通过在交流过程中的言谈举止,眼神神态等表现出的,愿意与之平等交流,愿意花时间倾听的态度。

在第一次见一个人的时候,初次交流的几分钟内,我们几乎已经可以通过各种视觉听觉的信息传递去了解一个人的画像了。而了解这种机制,对于我们以何种姿势初次认识一个人非常有帮助。

2. 永远散播善意的种子

要相信我们的发出去的信息都是有生命力的。一个好的印象会像一颗蒲公英种子,尽管飘的时候并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是落地的种子只要环境合适,就会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善意的信息就像有生命力的蒲公英种子,既然我们谈的是社交的杠杆效应,就尽可能不要让负面的信息去削弱这种有可能会产生的杠杆效应。无论对谁,把握住与人为善的原则,传播积极善意的信息,总归是好的。

3. 有借有还

无论是何种社交,记住其本质是价值交换。有交换其实就有相对给与多的一方和相对收获多的一方。永远记住要return the favor(还人情),没有人是应该去帮助任何人的,当你意识到自己得到了来自他人的给与的时候,哪怕只是一杯咖啡一顿饭,安排个时间和场合还别人一个人情。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在资本还不够雄厚的时候,人际关系的杠杆几乎是你唯一可以去撬动更大机会与收益的工具了。事实上,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撬动的机会甚至更大,因为这个世界越来越是一个由共识构建的社会。无论是信用体系还是金融体系,越多人认可你,支持你,就代表你有能力去撬动更大的杠杆。

记住,努力是一方面,如何获取一个集体对你认可的共识,才是你是否可以获得更多资本和资源的决定因素。把握以上“偶遇”机会的原则,会让你无论做什么成功的几率倍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