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日刊(12)别让给你的过渡期待毁了孩子的一生!

2020-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万花筒丶百晓生

新学期开学才不久,一则 “儿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的消息冲上热搜: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她对5岁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即便儿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会觉得非常失败,因为她自己班上有一半的孩子考了100分。教得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为此,秦女士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试图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以证明自己并非无能之辈,“瞧,我孩子的成功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但是,父母过高的期望让孩子背上强大的思想包袱,由此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这个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焦虑与恐惧

孩子了解到父母无限美好的期望之后,会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怎么办?担心与压力会逐渐让孩子感到焦虑。

第二阶段:逃避或回避

如果第一阶段没处理好,学业不良会使孩子觉得自己让父母失望了,从而会更加焦虑,影响孩子的行为、智力及人格,表现出退缩、过度顺从、逃避等。

第三阶段:对抗或抑郁

家长越来越多的失望会激起孩子的不满,同样,家长言语、行为的不满会刺激孩子的不良反应,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对抗,“就是在沉默中灭亡”——抑郁。更多的孩子可能拒绝上学、视父母为路人、离家出走等。

家长要明白,最好的期望是让孩子稍加努力后就能实现。就好比摘桃子,不用跳就能摘到桃子会使人产生惰性,怎么跳也摘不到桃子会使人失望;使劲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才富有挑战意义,会使人充满希望。为此,家长要做的是:

1、注重孩子的感受

有些家长在孩子取得优秀成绩时,会异常高兴;但当孩子成绩稍不如意时便会怒气冲冲。

其实,面对成绩,只要孩子感到满意,家长就要学会认同,可以说:“你真棒!”不要打击孩子或者和孩子的情绪唱反调。否则,以后他再也不会向你汇报情况了。

2、不作无谓的比较

有些家长在得知孩子的成绩时,会习惯性地问:“你们班上第一名是谁?某某某这次考了多少?”

这样的做法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有进步,家长在表达高兴的同时,可以说:“告诉妈妈,这次进步这么大,你是怎么做到的?”把孩子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只要是进步了,就要表示鼓励。

3、定合理的期望值

有些家长,无论孩子取得多好的成绩、多大的进步,总是不满意,提更高的要求。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焦虑重重。

针对孩子的自身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期望,好孩子是夸出来而不是压出来的。多一点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指责,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之中健康成长。

总之,期待无罪,但要合理且适度,适度的期待和爱有如“好风”,助孩子“上青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