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在善良里
阿沐家在路边,这种境状和她娘家相同。只是娘家在村头,现在是在村口。
村口就像村子的咽喉,因此进村的人必须要经过她家门前。她家门前的路下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潺潺流水润泽着连绵的良田,夏秋两季,田野稻谷金黄,风吹香飘,是村里人一座取之不竭的大粮仓。许多家远的农户的责任田就在这。
离她家50米处,是一道进村必爬的又长又陡的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土路,雨天泥泞,雨后天晴沟壑起伏,给翻越增添了许多难度。那时农村搬运物资主要靠肩膀挑、自行车驮、板车拉。农家重物又多,打下的谷子,生产用的化肥,烧的柴火,等等,这些东西靠人力弄回家极不容易。
夏天拉的物尤多,收割的早稻谷子,晚稻用的肥料,都集中在这个季节,其间暴雨又多,被冲刷得坑坑洼洼的路面村民们也抽不出时间去修,大坡里头套着无数的小坎。而爬坡的时候多是收工的中午或傍晚,本身又饥又渴又乏。因此村民们在爬坡前都得在坡底下歇脚,蓄足了力气再去冲刺征服这条坡。
于是,阿沐每天都会多煮茶,在门前晒物、喂养禽畜时,看见拉重物的村民经过,便热情招呼他们进她家歇脚喝茶。要是孩子们在家,就喊他们一起去帮助村民们推车爬坡。
夏天的时候,阿沐特别辛苦,每天为了烧更多的茶水,得早早起床。煮好早饭不久,厨房里摆的五六个大钵头,便盛满的茶水。
她煮的茶水也不简单,里头除了茶叶,还加放了金银花、夏枯草、鱼腥草、茅根等解暑的草药。这些草药大多长在崖上和沟边的险恶之地,阿沐有点胖,腿脚又有风湿,采挖这些对阿沐来说尤其费劲,每次都弄得她浑身汗如雨下。弄回来后认真洗净、晾晒干,点点累积,小心存储,用时取出。
茶水除了给歇脚的村民们喝,也给田里干农活的村民们喝。出门劳动时,家远的村民们都会带茶水,用竹筒装着,但量总有限,尤其是双抢的时候,天气热,劳动强度大,消耗快,因此茶水很快就会喝光。
阿沐很有经验,根据日头的烈度可估摸到他们的竹筒何时干了。估摸时间一到,她就跑到路边,喊田里劳动的人们上她家喝茶,歇一歇。
村民们有的不好意思给她添麻烦,有的舍不得放下手中活,阿沐就给他们送过去。
暑假孩子们在家的时候,有时就叫他们帮助送。烈日如刀,人朝狗踹一脚它都懒得躲,年少的孩子们难免会给她说“不”:“管人家那么多干吗?又不是亲戚。”她笑着说:“太阳底下干活缺水容易中暑,我们家在这里很方便,帮帮人家是应该的,去吧,我的孩子最乖最善良了。”
得了夸奖的孩子们便听话地去送。
不论何时,阿沐总是笑眯眯的对待村民们,仿佛是她刚刚获得他们的关心帮助的喜悦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