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一场感冒,击碎了我最后的坚强
我一直以为感冒是小事,扛一扛就过去了。直到妻子这次又躺进医院,确诊肺炎,我才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
上上周日,妻子开始感冒。按照我一贯的认知,感冒无需吃药,撑过一周自然会好。我就是这么对待自己的,也这么看待她的不适。于是整整一周,我照常在家吃午饭,照常上班,甚至在上周六,当妻子哑着嗓子说“好多了”时,我竟心安理得地推出自行车,与骑友一道骑了八十公里赏秋。
傍晚归来,疲惫却舒畅。推开家门,竟是病中的妻子为我下了碗面条。那碗面,我吃得理所当然,如今回想,心中满是愧疚。
上周日,妻子一直睡着。除了强撑着起来做饭,她几乎没离开过床。更让我心惊的是,饭做好了,她却没来吃——只有我和九十三岁的岳母,沉默地对坐在客厅里。
这周,病情急转直下。周一晚上,我回家一趟,妻子仍昏睡着。我只是在门口问了问病情,说了句“周三我陪你去医院看看”,便转身出门去见了远路而来的同学。
看,人在习惯中变得多么迟钝。 我忽略了所有的信号,直到今天早晨的CT结果摆在面前——“肺炎”。两个字,像一记闷棍。
因为第三节有课,我把妻子独自留在医院,返回了讲台。站在学生面前,我的心却悬在医院的病房
下午,女儿打来电话。听闻母亲确诊肺炎,她当即要我动员妻子去宝鸡看病,她说她请假去宝鸡陪妈妈,在宝鸡看病她才放心。女儿长大了,关键时刻,她成了这个家最清醒的支柱。
晚上七点,我赶到医院。妻子正挂着头孢,好在低烧已退。八点多,女儿又打来电话,追问我们的决定。我告诉她,妈妈暂时不发烧,先不去宝鸡了。
电话那头,女儿的声音带着哭腔:“爸,对我来说,家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妈妈出了什么问题,你让我怎么办?我都不敢想……”
女儿的话,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我强撑的镇定。
今晚,妻子独自在医院挂着吊针,身边无人陪伴。而我,一个教书育人半辈子的教师,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用。工作焦头烂额,家里顾此失彼,甚至连妻子的一场感冒,我都没能照顾好。
五十多岁的我们,真不能再逞强了。身体用如此方式提醒我们:岁月不饶人。那个曾经能扛过一切感冒的身体,如今已容不得半点马虎。
明天早晨,我一定要抽空给妻子送一回热乎的饭。
她的健康,才是这个家真正的顶梁柱。 这个道理,我懂得太迟,却也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