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十五期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工_8f94

读书并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

静下心来读书,其实就是在和大师对话,有的话语可能会产生共鸣,有的可能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有的会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因此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过程。本周读书反思:

一、言出必行

        言出必行是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风格,首先体现在说到做到。如果你说下次课给学生放视频,那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你给学生说要给予某某学生奖励或惩罚,那也一定要做到。不能失信于学生,否则你的话语将不值得信任。言出必行还体现在以身作则,你说出去的话,自己都不能很好的遵守,不能很好的去践行,如何让人信服。例如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我们要求学生大声唱国歌,自己有没有大声唱国歌呢?在如果我们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开小差,自己却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看手机、不遵守学校规定,拖课等等。试问一个自己都不遵守规则的人如何能够教育处遵守规则的学生。

二、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方面,书中提到,优秀的教师关注期望,另一些教师则关注规则,最差劲的老师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每门学科都有自己学科的课堂要求,每位教师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课堂规则,当然也可以称为要求或期望。反思自己的课堂,做到的是先礼后兵,有期望也有规则,当然有时也会有破坏规则后对学生的惩罚措施。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有的教师会说不认真听讲会降低你的学习效果,而有的老师会说,如果你们总是说课说话、做小动作,那么你们今天的作业就要翻倍。如果你是学生,你会希望听到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话语呢?我相信大家都会选择第二种。第一种就接近期望,第二种重点考虑的是惩罚,用惩罚来威胁学生按照要求去做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越是威胁学生,学生越容易逆反。

三、学生首位

        我觉得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生首位问题。把学生放在首位说说很容易,大多数老师都能说出这样话语,但是我们的行为不会作假,我们的行为比观念表现的更明显。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能够体现出我们是否把学生放在首位。有的老师喜欢说“这个知识我都讲过很多次了”,讲过很多次学生还不会,我们如果把学生放在首位不是 不可以变通一下讲的方法,思考学生的盲点,如何讲学生才能会。这样我们就不会把学生的不好作为借口,我们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我们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好。

                                                  ————张瑶

今天去参加了一个无领导讨论的活动,让我认识到自身的很多问题与不足。整个讨论的环节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从这些简单的回答、讨论中真的能体会到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组织统筹能力。这次活动并不是我想象的一个简单的座谈会。在三分钟的自我思考过程中我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思路,虽然有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在短时间内却不能很好的找到自己的证据或者说理由来支撑自己,这体现出自己的积累还是较少,在处理紧急事件时候不能有很清晰而严谨的想法、办法。所以给我提了个醒,生活、工作并不是只有慢节奏,而还充斥着很多的紧急情况,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短时间内的应对能力。后期的小组讨论环节中体现出一个人的倾听、提取信息、组织、领导、总结的能力,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我听到了其他成员的发言,能够听出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差别,知道了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自己对于一个话题的认识其实是很不全面的,通过这个讨论才知道了很多不同的思路和想法。同时也看出了自己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就是不能很好的保持自己的观点,在听到别人的观点时候很容易被说服,这样就容易跑偏。联系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听过别的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后,就会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修改,而很多时候不是在自己的想法上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样就失去了自己灵魂。这种不能坚持自己的主见的行为对自身的发展不利,因为不同人的工作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自己另外的一个不足就是主动性不够,讨论中并没有特别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没有主动的去组织或者所谓的领导,导致自己只能处于“被领导”的状态。结合自己日常的生活,确实是习惯于服从命令,完成任务,而对于工作的领导却特别少。领导力是作为后备干部的重要能力,也是自己责任心、组织力的体现,所以自己在这些方面缺乏是以后的努力改善的方向,而我认为很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表达,主动申请工作,给自己找活干。除此之外多与同事沟通交流,多向其他领导学习请教,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是同样是个不错的办法。总之,前面的路还很长,而自己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刘晓彤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常常会出现“意外”,面对这些意外,作为教师,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情绪,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呢?显然是抓住机遇。

教学机智不单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融会贯通的结晶。

讲台虽小含宇宙,课堂不大变化多。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没有教育机智、不会随机应变是难以胜任的。我回忆起很多上课的时候发生的小意外,比如,上课来到班级没有擦黑板,平时的我总会说教一番,改变一下方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自己擦黑板,学生看着会有什么感触?上课的时候学生抛出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停下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他们,扩展一些课外知识,是不是也很棒,把问题抛给学生,下节课在让学生做分享也好过直接告诉学生这不是我们所学的内容要强很多。

课堂也会因为一些不经意的小事情而精彩。

                          ————霍云乔

今日教研员来听课,我收益良多。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对于学优生,复习旧知识,就是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新意,无聊乏味。对于学困生,就知识本就没有掌握,这样囫囵吞枣地复习也会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然。如何让复习课上得有新意呢?经过研修员的指导,我有两点体会:第一、对于同一道圆的题采取一题多解,学困生至少掌握一种方法,学优生探究出其他方法。对于同一道题,一题多解并不是没有意义,不同的方法,思维量不同,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不同,所采用的思想方法也不同。用一道题可以将求解、证明角度和线段长的问题的基本方法全部涵盖,学生在做其他题目时就会得心应手,为其他题目节省时间。第二、在课上要让学生主动质疑,经验和反思同样重要。同一题目,不同解法是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后实际上还要有聚合的过程,就像求线段长的方法: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角函数。不同的方法实际上都是在找等量关系,构造方程的过程。如果在课上可以让学生思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发散的思维再次聚合起来,那将是点睛之笔。第三、复习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所以做例题时可以记录下学生得分情况,在做练习题时再次统计,从而检验自己的复习是否有效果。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目的不是得满分,但是要写出有效的一两句推断,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复习课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前学过的内容,不是机械地重复和简单地练习,要重出心意,练出能力,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新授课是聚合的过程多变一,而复习课把是把一变多的过程。从规律出发,由高处向低处望,从主干向细枝延伸。

                                      ————项连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