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演讲力36计的学习让我打破思维的墙
《拆掉思维的墙》是类比计里学习的一个拆解案例。是少年科学家薛来在《超级演说家》里的一篇演讲。要不是参加PPT演讲力36计营的学习,我可能至少在此刻以前不会想到要去看这篇演讲。但是,不仅如此。
看案例视频是在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时看的,因为再不看就来不及交作业了。看完一遍儿子就跟刚刚下班回家的爸爸说:爸爸,你知道怎么穿过墙吗?爸爸说:穿墙术呗!儿子看了看地板砖,选了一块站上去说:我站在这里,这个砖缝就是墙的位置,我先跨过来,然后墙再在这个位置砌起来,我不就过来嘛!
爸爸一头雾水!但是眼神里闪耀着对儿子简直是钦佩的光芒~!儿子说:这是妈妈视频里的少年科学家说的。还说:科学是个很狡猾的东西,爸爸,你觉得狡猾吗?
看到这里,你可能明白我想说的吗?类比让一个孩子也学懂了“拆掉思维的墙”。
想起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组数据等式的情景:
1+1=1;1+2=1;3+4=1;5+7=1;6+18=1;
当看到这组等式时,大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什么逻辑?!不可能吧。
顺着往下看,看到的是视角的转换,在每个数字的后面加上单位,那就变成了如下等式:
1里+1里=1公里;
1个月+2个月=1个季度;
3天+4天=1周;
5个月+7个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这组等式无懈可击就完全成立了!
在此之前,我会把这个数据等式判定为一个脑筋转完测试题。但这一计的拆解之后,我会意识到:
我们的大脑往往会受到过去的习惯、经验影响,从而对问题产生直觉性的判断,就是惯性思维。所以每每遇到问题之后,我们常常会说“不可能”。而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当转换思维后,问题迎刃而解。
在PPT36计营里有很多收获,类比计案例拆解《拆掉思维的墙》里薛来通过点、线、面的维度升维后跨越障碍,简单的类比,却从此影响到我让我下意识地有所改变。
这样的道理平常会遇到很多,道理也都懂,但并没有对我有太多的改变,至少没有打破大脑固有的惯性思维。
这一次类比的拆解和学习,让我产生了下意识地去思考:遇事先别急着说“不可能”,试着先想想“怎么让它变得可能”。
在PPT演讲力36计营第二季第二期的学习里,让我收获了从“不可能”的思维到下意识地去思考“怎么做”。
打破思维的墙,很多你看不懂、想不通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来,来PPT演讲力36计营,会有更多“不可能”变成“怎么做”。来了,你就知道有多后悔:来晚了!不来的你,会一直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