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简诗

《自画像》:自我发现与确认的欢狂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11人  读几页

自画像

(海子)

镜子是摆在桌上的

一只碗

我的脸

是碗中的土豆

嘿,从地里长出了

这些温暖的骨头。

文本细读:

镜子是摆在桌上的

一只碗

镜子很亮很明澈,起映照点化作用,而碗有承载包裹作用,两者都有本真意味。土豆(我)在镜子中发现真的“我”,由此找到某种意义上的根基。

我的脸

是碗中的土豆

“脸”是外在意义上表征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为什么身份证上的照片是人的头像?道理一样。世界上没有任何两张脸是相同的。这种独特性就是每个人的本真生命。此处的“脸”,象征最独特而颇具本真性的自我。注意:本真性和本真不同。

“土豆”是黄的,不规则的椭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肤色都是黄的,而且还可能是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里人因饥饿造成的一种“病象”——面黄肌瘦。“椭圆”不仅和人的脑袋十分相似,联系到许多海子的照片,你不免惊异地发现,“土豆”的形状和海子的头何其相像。也许,海子做此诗时,正是坐在桌边,沉浸于静寂的诗意中,偶然间在镜子了看到了自己的脸,就像土豆放在碗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如果是这样,那就真做到了“诗与生活”的统一。比起“骨头”来说,土豆仍显得软显得暖,就像外在的皮肤皮肉,意象的递进由外而内,不断自我发现,自我掘进,只不过这并非理性意义上,而是灵性直观意义上的。

嘿,从地里长出了

这些温暖的骨头

“嘿” 这是一声轻轻的深深的感叹,俏皮可爱的语言流露出温暖和蔼的情感,亦是一瞬间发现内部自我的欢狂之喜。

为什么不说从“土”里长出了?

因为“地”比“土”更具人间意味,人的色彩,人类用双手双脚把“土”化为“地”,从此贫瘠、荒芜、松散变成了茂盛、丰饶、结实、丰收。而我们总是把种田的地方叫做“庄稼地”、“田地”,而不是“庄稼土”、“田地”。这就是海子对于语言的敏感与领悟,这也是骆一禾惊赞海子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是温暖的骨头呢?

骨头,是令人震惊的意象,因为它可能让你联想到人死之后一堆白骨,进而产生恐怖感。我认为,这是这个意象的本体性内涵。然而,海子毕竟没有用“白骨”这一裸露的意象——在这里,我不得不由衷赞叹海子的语言功力——而是用了“骨头”这一词语,那么就深广了内涵和表现力,侧重生存、活着,骨头支撑了人体,而且很硬,象征自我精神诗歌生命的根基之深之强劲。加之,是在温暖的色调诗意氛围之中,你似乎更能体会那种海子特有的“华美而无上”的精神凝聚力穿透力!意味不止于此。如果回想到骨头的死亡本体性内涵,你一定越发觉得温暖的短暂,进而生出分外的珍贵感,而再看这骨头的生命,你是否也会觉得分外温暖分外幸福?!这是一首“纯诗”。如果说海子后期的长诗(“真诗”)裸露了土地、文化、原始等元素的话,我会说这首短诗(“纯诗”)裸露了原始意义上的生命。这也是我不会用一般的什么“刚柔并济”来理解最后一句的原因。当然,受边建松启发,我禁不住要猜想,这是不是海子生命深处潜意识深处辩证法的流露呢?

文本综论:

这一篇意象的选择都十分精当,十分具有代表性,蕴味无穷。镜子亦映照,亦承载包裹,也由于某种自然的机缘,“我”在镜子的点化下发现自我,先是发现自我外在的具有生命性的颜色、形状、感觉等,然后灵光一闪,“嘿”的一声,进入了自我的内部精神灵魂,发现它的绝无仅有的壮美本真,而感到了无限幸福。“诗与生活”的统一,使诗歌理路分外清晰,虽然在许多细节处海子的诗才还是造出了扭结纠缠的强力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