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童年

那年夏天捻子果的味道

2020-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余果L

      夏天,又到了捻子果成熟的季节,仍然记得印象中的童年时光,当时家庭条件不算好很少吃零食,家里的红薯干,龙眼干,妈妈做的糯米糍粑就是我们的“零食”。星期天去拔地里的花生放在用瓦片和石头做的“灶台”上炒着吃,去掰玉米来烤着吃。没有电子玩具,玻璃珠,弹弓,泥巴,还珠格格的贴纸,还有把竹子砍下来一截做成的竹枪就是我们的玩具。

 

原创—竹枪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小家伙就说好第二天去摘捻子果,去十多里路之外摘,听说那里有几个山头全是捻子果,我们有个堂姐嫁到那边。

        我,哥哥,弟弟,还有芳芳和阿芬,五个人各自拿了一个袋子,我弟说“我们拿饭盒装吧,这么热的天气,拿袋子装的话果子会发热,黏糊糊的。”

        “你傻呀!你提个饭盒万一遇到了马蜂肯定会被打翻的,笨!”

        芳芳适时来了句。

        弟弟吐了吐舌头,没再说话。

        后来我们都拿的布袋子。

太阳热辣辣的,我们几个没有人带伞,也没有带别的防范雨具,那时年少贪玩,日晒雨淋已是常事。

        出发了,一路上我们都没停下来休息,像初生牛犊一样蹦着跳着,一路上吵吵闹闹的。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并不感觉到疲劳,路过堂姐家的时候,也没有进去休息,想着快到果地了,就一路狂奔而去……

        果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到了果地的时候眼之所及全是捻子果。

        半人多高的小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紫色山捻子,一个个紧挨着,手指头般大小,熟透饱满的小果像娇羞的姑娘们低着头聚在一起说悄悄话呢!

        刚成熟的果是红色的,随着成熟度越高颜色由红变紫,再由紫到黑,光润亮泽。果子尾部有五到六片绿色的花瓣状的蒂。

        把整个底部捏掉,剥开皮一手把它塞到嘴里,感受它在嘴里爆开,甘甜的果汁流出,渗入到牙缝里,温润细软的果肉甜而不腻,汁儿把舌头和嘴唇染黑。

        如果摘得多还可以用于酿酒,喝酒的时候打开酒缸,清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尝一滴,回味悠久,轻抿一口,唇齿留香。

                 

原创—好看又好吃的捻子果

          烈日当空,大树也承受着烈日的炙烤,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站在那里。

        很快,我衣服背部就被汗水浸湿,弟弟的头发被汗水打湿变成一条条粗粗的耷拉在额头上;阿芬咧开嘴巴,露出一口被捻子果汁染黑的牙齿;芳芳用被染黑的手指理了理耳边的碎发 ;哥哥一本正经地叮嘱我们注意马蜂,叫我们认真摘果,说再过一会儿就回家了。

        知了不停的在树上叫着,仿佛在给我们助威,我们加快了动作,心想多摘点回家给爸妈吃,把袋子挂在一边胳膊上,两只小手不停地采摘着。

          ……………………

          过了好久,我们打算回家了,因为路途遥远也不敢耽误时间。刚走出果地,天就开始打雷,轰隆隆地响着,我们不由得加快脚步……

          路过堂姐家门口时,哥哥说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出门来这么远的地方,到了堂姐这边至少也得打个招呼再回去,如果真要下雨了,还能问她要几个帽子或者雨伞什么的。就这样,我们进去了……

      到堂姐家里,第一眼看到的是亲家公。

        “哎呦!你们怎么来了呀?就你们几个吗?这么远,没有大人带着,你们也敢过来哟!”

        “没事的,我们出来的时候跟家里说好了,天黑之前能回到家的,放心吧!亲家公。”

        哥哥说。

        然后我们就站着在那东张西望的。不一会儿,堂姐过来了。

        “你们跑来摘果了?这么热的天走这么远也不嫌累啊?”

          “不累呢!我们准备回家了,过来跟你说一声的。”

        “哦,吃了饭再回去吧?”

        “不吃了,不饿呢。”

          “咳咳……好吧,要下雨了喔,你们赶紧回家吧!免得爸妈在家担心呢。”堂姐咳了下看着天空说了这么一句。

      “好的,我们现在就走。”哥哥说。

        就这样,我们没敢问她借雨具就出来了,刚走出门口就开始有细雨偶尔滴落在我的鼻尖上。

        脚步匆匆,走了不远,狂风大作,雷声响得更大了,整个天空已经乌云密布,黑压压像一只恐怖的大怪兽轰隆隆的咆哮着,我们不得不再次加快了脚步。

        挂在胳膊上的袋子可能是由于绳子太长人又太矮小的原因,走路的时候一甩一甩的打在大腿上。

        “滴滴答答”的雨声响起,黄豆大的雨点不停地打在头上,身上,几个呼吸间,我们就全身湿透,大片的雨水顺着耷拉的头发流到眼里,嘴里,然后滴落在身上,地上,一双鞋已粘满了厚厚的红泥 ,我们拖着沉重的鞋子步履如艰。

        为了避免在走路的时候打滑摔跤,我们各自在路边折了一根棍子当作拐杖。

        一路上,雷声伴随着闪电响个不停,当闪电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我心里就更慌了,哥哥说闪电打雷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在大树下,尽量往空旷的地方走。

        当雨势越来越大,瓢盆大雨打得我们身上发疼的时候,我们在一个池塘边上的一座小茅亭里休息了片刻,等雨势小了,又开始继续赶路。

        过了好久好久,路过街上的时候,街上的大人都用不同的眼神打量着我们,有心疼的;有好奇的;也有平静的。

        终于走到沥青大路了,雨也停了,五个人开心地走着……

        终于回到家中,妈妈看到,马上拿了干毛巾给我们擦头发,二嫂也催着芳芳和阿芬去换衣服。

        那时听到我妈嘴里叨唠着:“什么人呐?四五个小孩去那么远的地方摘捻子,雨下了这么久,你们经过她家的时候就快下雨了吧,雨衣也没给小孩一件,哪怕拿个白色胶袋割开给小孩披着也好!”

        “就是!这么远的路,小孩淋着雨走回来,万一发烧了怎么办?”二嫂和着。

        当我们打开袋子的时候,袋子里的捻子果明显已经“破相”了,软绵绵,湿漉漉的,有不少裂开的,只有少部分能吃。

        现在的夏天再也感受不到以前的那种味道了,现在的小孩估计也没有多少愿意步行两个多小时的泥路只为摘一点山间野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