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脑梗、中风后遗症怎么治?粟龙教授让您“针到病除”
脑卒中、脑梗、中风后遗症……这些疾病治疗手段有限、愈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诊疗中是否会感觉束手无策呢?
《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数也”
治疗脑卒中、脑梗、中风后遗症这类疾病,真希望有一套系统成熟的方法,可以让医生和患者都快速看到疗效,建立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粟龙教授在为患者诊疗头针调神、体针调气、透刺调形
“形气神同调”是由中医名家粟龙教授创立的一种针对中风病的针刺诊疗体系,其病为在脑,与心、肝、脾、肾四脏密切相关,主要由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引起蒙蔽脑窍,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强调“少而精”,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尤其是善用毫火针疗法,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疗效确切,深受患者信任。
在针灸治疗中风和偏瘫类疾病,粟龙教授就是本着“调神、调气、调形”这种思路,将头针、体针(毫火针)、局部透刺法综合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此文是粟龙教授治疗脑卒中、脑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总结。
粟龙教授在为患者做毫火针一、头针调神
“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志的密切关系,现代医学从神经解剖及大脑功能分区的角度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头针就是将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疗法,通过刺激大脑相应部位和头部经络穴位,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发明是在实践中验证过的,并且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推荐,还纳入了针灸教材。
头针的治疗范围很广,本人临床多将其运用于中风的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异常,对于顽固性的皮层性水肿,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头针治疗偏瘫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扎上针之后让患者运动患肢。在头针的针法强调意气合一,头针结合运动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意气合一。大脑功能区受到刺激和激活,让患者产生一个运动肢体的意念,然后通过肢体配合运动,将经气与意念逐渐达到协调的状态。
粟龙教授在为患者针头针二、体针调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这里的气至,不仅指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应,而且还包括得气感应行至于病所。气至病所是针刺取效的基础。要达到气至病所,除了定穴准确,操作熟练之外,还必须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去“调气”。可以说,调气是针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如《灵枢》所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刺节真邪论》);“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终始篇》)。
在针刺方法上,粟龙教授擅用火针。粟龙教授强调,现在我们所用的火针,可以用毫针代替(简称:毫火针),与传统火针不大一样,功效显著,痛苦轻微,故能为多数患者所接受。且毫火针针入穴下,立时正气鼓荡,血脉澎拜,不用提插捻转,其气自来,气至病除。毫火针虽以出针,仍有针感(针留穴中之感),缠绵不断;仍有气感(酸,胀,木,沉之感),鼓荡不绝。速刺法针体在穴内虽停留不到1/10秒,其经气于穴中却可徐徐不绝,常常持续百余分钟,而经气犹存。
粟龙教授双手捻针调气三、透刺调形
中风会常常伴随的很多局部问题,比如握拳不开、口眼歪斜、舌体歪斜等,古人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也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应对方法——透刺,并且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灵枢·终始》
比如说中风手指握固不开用合谷透后溪,患者当时即可逐渐松开紧握的拳头;针对面瘫造成的口角歪斜问题,就使用长针透刺,当即可看到改善的效果;针对舌体歪斜、语言謇涩的问题,就用“舌三针”来解决,很多患者当即就能感到口吃清晰很多;又如足内翻的问题,用丘墟透照海;手指握拳不开:合谷透后溪;舌体歪斜、语言謇涩:舌三针;足内翻:丘墟透照海;尿潴留:秩边透水道;肩臂痛:肩髃透臂臑。另外,还有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阳陵泉透阴陵泉、条口透承山……
脑卒中、脑梗、中风后遗症……这些疾病治疗手段有限、愈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诊疗中是否会感觉束手无策呢?
《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数也”
治疗脑卒中、脑梗、中风后遗症这类疾病,真希望有一套系统成熟的方法,可以让医生和患者都快速看到疗效,建立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粟龙教授在为患者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