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阅读与行走理事会点赞汇总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不安的哲学

2024-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幽夜蛙

不安会经常出现,因为未来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生活的不确定性都会让我们产生不安的情绪。

对生、老、病、死的不安;对人际关系的不安;对工作的不安,以及仅仅是在马路上散步,都可能会有不安的情绪。

这种不安的情绪并没有像恐惧的情绪有强烈和明确的标的。不安的对象是“无”,相当于“没有由来的觉得不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安的情绪?

人们产生不安情绪的目的是在逃避自己的人生课题,无论是工作还是人际交往上的人生课题。

有的人会说自己是社恐人员,但其实回顾一生,可能并没有发现有人际关系造成的重大伤痛,但是他们还是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安。

1.不做决定的不安

不做决定的不安——并不是因为不安而无法做出决定,而是为了不做出决定,所以不安。

比如在犹豫要不要换工作的人而说,他们明知道需要做决定,但是又无法做决定,他们会产生一些不安的情绪。而,只要主动做出决定,无论是换还是不换工作,这些不安的情绪就会随之烟消云散。

2.逃避人生课题的不安

有人会想,生活这么痛苦,不如死了算了,还有些人过着浑浑噩噩的人生。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真正期望的当然不是死亡,他们只不过是想要放弃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3.控制他人的不安

有些时候,不安不仅仅是某些内人内心产生的情绪,还有可能会当做控制他人的工具。

有些人会用哭泣、痛苦、不安的表现来博取他人的同情,和逃避责任。

一个孩子天生也会使用哭泣来换取父母的陪伴和爱。

4.形而上的不安

考虑形而上的人生问题也会产生不安。

以上是产生可能产生不安的几种具体原因。而在具体的人生课题中,这些原因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作者描述了面对五种人生课题的不安

一、人际关系的不安

阿德勒说:“所有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而这种普遍的认知,让人产生了一种不安,无论是因为不安而逃避人际交往,还是因为害怕人际交往而创造了不安,都是非常普遍的事。

而这种不安,如果不做改善,对人际交往只有害而无利。

嫉妒,会让人永远处于不安之中。而嫉妒主要是针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或者比自己幸福的人。而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嫉妒追求的是绝对平均,是想把高处之人拉下来,而不是为了激励自己提升。

而想消除嫉妒心,就是要保持自信。

人际关系中还有一种是无法面对面的不安。

比如,当微信发消息给对方,然后对方没有回复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对方的意识,而感到不安。

二、对工作的不安

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因为无法取得满意的结果,而感到不安。

社会上的只看结果理论和竞争模式都会促进这种不安。

而面对这种不安,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认可自己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或者退出竞争能够缓解这种不安。

理论是这种理论,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不安,在一定程度的把控下应该是有利的,而不是说我们因为感到不安,所以要退出竞争。

我们无法做到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在这种社会模式下,根本无法独善其身。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去调节这种不安,把它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就像在比赛之前会出现“紧张”,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加强说我很紧张,或者我要的比赛的结果怎么样(幻想失败或者是幻想一定要成功的结果)。我们可以承认在这个时刻我是紧张的,因为我在乎这个比赛。然后,采用深呼吸或者正念的方式保持当下,让自己更关注比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来调整自己不安的情绪。

三、对疾病的不安

得知患病后的五个心理阶段,尤其是得知事关死亡的重大疾病后。

1.否认与隔离阶段

在得知自己即将死去时,患者首先进入“否认与隔离阶段”,怀疑这是一场误会。

2.愤怒阶段

当“否认与隔离阶段”过去后,患者会意识到一切并非误会,随后产生愤怒、冲动、妒忌、暴躁等情绪,质疑“为什么偏偏是我”,并且将愤怒等情绪转嫁到周围人的身上,这就是第二阶段——“愤怒阶段”。

3.讨价还价阶段

接下来,患者为了尽量延迟不可避免的结果发生,开始做各种恢复健康的努力,进入“讨价还价阶段”。

4.抑郁阶段

因为病情还是不可逆,所以患者进入“抑郁阶段”。

5.接受阶段

最终,患者接受了死亡即将来临的事实,进入“接受阶段”。

接受疾病的五个阶段,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都没办法摆脱对疾病的不安,因为我们没办法确定明天是否到来。疾病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福利,就是生病后我们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过往的人生,同时思考未来的人生。

要了解我们的人生时间不是一个不知道长度的线段,因为我们无法提获知自己的寿命,比如50岁,我们一般称为年过半百,但是我们真的还有“半百”的寿命吗?

过好生命每一天,自我价值在于生命本身,这些都是大道至简的道理。

四、对于衰老的不安

我们什么时候会意识到衰老?

当我们开始开始长白发,开始牙齿松动、听力下降,有一天在公交上有人给你让座……我们可能才意识到自己进入了衰老的状态。

而对于衰老的不安不仅表现在担心自身为在人际关系中造成困扰还表现在对自身价值的贬低,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而,作者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生命本身,而不是在于生命的功能性。退休后萎靡不振的人,通常也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失去了价值。

同样也会有些人也激励衰退为借口,拒绝尝试明明可以做到的事情。他们以衰老为借口,此为借口逃避人生课题。

他们认为衰老是不幸的原因。

而作者认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对他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相信人的价值不在于创造性,而在于生命本身。

五、对死亡的不安

因死亡而不安的问题,都是虚假的问题,是为了逃避人生课题而产生的恐惧。

苏格拉底说过,人不应该思考生命的长度,不应该对生命有太多执念,而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度过活着的时光上”。

面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不安,我们要如何去摆脱这些不安呢?

其实在之前介绍各种不安的时候,作者已经提到了每种不安的消除方式,整体来说就是活出自我,认真的活在当下。

当自己被烦恼和痛苦骚扰时,也许我们需要一个老朋友来进行倾听和诉说。这时如果拥有一位自由是多么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当我们因生病而感到不安时,我们可以将医生视为伙伴。借助医生的力量来消除这个不安。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人的著作来解决一些困难,从而缓解一些不安。比如阅读这本《不安的哲学》,就可以让你得到一种安心的力量。

学会拒绝他人、勇于无视他人的期待,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也可以缓解一些不安。

最后,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不要为我们看不到的未来,而放弃我们唯一可以把控的“当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