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银饰 传情一生 80后小伙为爱留大理成人生“银”家!

2017-12-05  本文已影响26人  匠客街

银,

是最淡泊的色彩。

它纯粹,高贵。

给人诚实和极致的美,

是世间的亮光。

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的

云南就有一位银匠。

赵炜文 。

80后新生代手艺人。

生于银匠世家的他,

从小就接触手工银器。

茶余饭后,在院子里,

听爷爷讲述以前,

在街头巷尾敲打银器的故事,

是他最开心的时光。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从小骨子里就透露出,

对银饰的热爱。

大学毕业后便

毅然决然的,

投奔于手工银器制作。

作为新一代的手艺传承人,

创新是他必不可少的想法。

他说“把中式的传统元素

融入现代的首饰设计,

让古老的银器

锻造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将传统之美,

贴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佩戴体验,

才能使更多国人在

追崇欧美、日韩潮流之余能尝试

中国韵味的首饰。

他以简练圆润的线条,

质朴顺遂的纹理,

勾勒出古典意韵与现代的火花!

锤起锤落,日复一日。

作为银匠,

不仅要有,能够长时间

打磨、雕刻的臂力,

更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一块银料到一只手镯,

需要数千锤锻打,数十次淬火。

整只手镯最核心的

工艺部分在于錾花。

银块锻打成型以后 ,

需在银条上设计图案。

根据设计图案粗錾轮廓,

然后用平錾攮出凹凸立体图形,

最后錾刻细花。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錾刻对细节的把握尤为重要,

即使是一步微小的点缀贯穿,

都必须心无旁骛。

小小的錾子下,

灵光闪现。

矫健的光影里,

仿佛一个生命在绽放。

一件作品,

经匠人的手反复摩挲,

注入最虔诚的灵魂。

作品《富贵牡丹》

牡丹作为群花之首,被赋予了高贵、尊宠、典雅的特性和历史厚重感。古代文人骚客们,又用锦布般华丽的文句,为牡丹注入了一种穿越时空的诗意。将盛开的牡丹与浮雕技法相结合,花瓣灵动、层次丰富,使首饰充满动与静的对比,显得婉约而灵秀,柔美中又显现出庄重而高贵的气质,呈现出一种特别的视觉扩张力。

刚柔并济的力度,

一丝不苟的态度。

每一件作品,

都是心神力气的完美交汇。

作品《龙凤呈祥》

圆柱满雕设计,需要精妙的比例,既要突出整体图案的流动性,又要追求细节的精密细腻,需要深厚的功底。手镯上龙、凤各居一半,龙是升龙、张口旋身;凤是翔凤,展翅翘尾,周围祥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精细的凤凰羽翅、龙纹鳞甲,生动勾勒出凤凰修长的身姿,又彰显巨龙雄浑灵活的体态。

纯手工银器制作成本高,

生产效率低,

外加地域限制。

很多优秀原创、工艺精湛的

手工银饰走不出去。

同时,机器批量生产的

标准化、高产量、低成本、

使得机制银饰占据了主流市场。

并且制作过程繁琐,

要用到百余种工具,

从学徒到出师需要10余年的时间,

如今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做这项苦力

使得很多传承的手艺人

也开始借助模具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

传承之路的孤独谁能懂。

传承的路难免孤独和艰辛,但赵炜文从不后悔。

他说:“用温暖的双手去制作一件件银饰,或许在某个闲暇的午后,您看着这只镯子,想起了一段温暖的时光;或许很多年后,年迈的您从箱底翻出这只镯子交与孙女,也把自己的祝福交给她......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世间留下印记,如此足矣!

”因爱而生,为爱造物,

既然选择做个银匠

多大困难都不会放弃!

记录生命中的

感动和美丽是我的信念!“

手工,

是对时间的尊重与敬畏

专注于一艺,

从一而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