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不是梦,脱贫攻坚是关键
提起钱,一个字,俗。
不,这是老一辈人的思想了。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一夜暴富,才是他们的终身理想。
一夜暴富不是梦,脱贫攻坚是关键。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有效扶贫。他们认为,科学扶贫的关键在于改变贫困人群的行为逻辑,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简而言之,就是让穷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将资源利用,从而完善自己和家庭,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从而摆脱贫困。
穷人们为什么会那么穷?即使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但依旧贫穷,从而更加繁忙地工作,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恶性循环中。获得普利策奖美国作家希普勒在《穷忙》一书中探讨了这个问题。
“脱贫致富看来是需要万事俱备的。你需要一整套技术,合理的起薪,晋升的机会,这些都是先决条件。但这些并不够,你还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十足的勇气,强烈的自尊心,没有巨额债务、疾病或者毒瘾缠身,还要有支持你的家庭,品行端正的朋友,以及私人或是政府机构的妥善帮助。这一系列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麻烦就会接踵而至,因为贫穷就意味着你无法保护自己。你就像橄榄球场上的四分卫,没戴头盔,没戴垫肩,没受过训练,也没有经验,前面是一排都只有百磅的队友,弱不禁风。在比球场更大的世界里生存,如果一个穷人没有储蓄,没受过训练,在社会败类的威逼利诱面前没有防备之心,没有还手之力,那么他或她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被解雇——惨遭重击,鼻青脸肿,屡战屡败。如果在周而复始的失败中有那么一次例外,那么人们就会说这是美国梦的实现。”
作者描述了美国社会的许多“穷忙族”的生活现状,移民、偷渡者、单亲母亲……他们或许是因为没有签证而躲躲藏藏、或许是深陷毒瘾、或许是家中有许多孩子而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去照料。他们往往日复一日地工作,最终拿到手的被层层剥削的少到可怜的薪水会被尽数用来交房租、水电费、修车、医疗、食品等等,基本上不可能会有结余。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存款,更不可能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由于大多数“穷忙族”做的都是短工,他们的雇主是不会为他们购买医疗保险的。在家庭财政拆东墙补西墙的状况下,他们的个人和家庭都是无比脆弱的,经受不住一丝一毫的打击。倘若在这个家庭中有人重病或者出现意外,其它家庭成员会由于去照料他们而失去工作,没有工作也就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存款、没有保险,一家人会因为支付不起房租而居无定所,孩子们会失去教育机会,教育失败会导致下一代同样陷入“穷忙”的境况……贫穷就这样一代一代蔓延。
作者通过大量举例,清晰地揭示了本书的主题:贫穷,永远是一个“系统”问题,它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源于个人。你不能说“穷忙族”们自身不够努力,他们自己往往已经尽他们自身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了,但依旧无法改变现状。这就需要政府或机构来引导他们脱贫。因此,扶贫应当系统地进行操作。美国有许多的机构和个人都在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期望能够稍微改变“穷忙族”的境遇。他们告诉“穷忙族”们面试和人际处理的小技巧,不要轻易辞职;学会储蓄,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引导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给孩子,重视教育,让下一代不要重蹈覆辙……
“金钱也许不是万能灵药,但是它往往能避免一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叠加。有能力的父母可以不必举家搬迁,放弃财产来解决困难,他们可以花钱请人帮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技能来承担责任;把他们的房子、工作和生活方式保护在墙内,免收苦难侵扰。然而在穷人的家中,这些墙壁单薄脆弱,一桩桩的麻烦会相互渗透,难分难解。”由此看来,要在残酷的现代社会立足,金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代年轻人一天到囔囔着“穷”、“不要爱情只要钱”、“一夜暴富”自然是情有可原的。
回到前面说的脱贫致富的条件,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境况或许不是他们自己囔囔的那么糟糕。一般来说,他们不会有巨额债务、毒瘾缠身,教育程度不至于一字不识,他们需要的是树立一个坚定的目标,努力完善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学会储蓄理财,做好人生的PLAN B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且不论一夜暴富,这样做应当能够让他们在2020年即将实现全面小康之际不拖祖国母亲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