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贫穷与童年(四)火盆、挤油
2018-10-18 本文已影响13人
勤田心
老高山的冬天很冷。下雪冷,化雪更冷,湿了鞋最狠。冬天的教室里瑟缩着生满冻疮的我们。
取暖防寒是很重要的事情,除了尽量多穿衣服,很多人会带火盆上学。家家户户都是烧柴火做饭取暖的,一年下来能积攒不少碎木炭。趁早上煮猪食,从灶底下刨点红火灰,装到穿了铁丝把手的烂洋瓷盆里,挑些质量好的木炭烧红了窝在里面。早上出门的时候,提一盆热乎乎的炭火,三五成群的踩着积雪去学校。到了教室把炭火吹旺起来,烤一烤冻僵的手,再脱了被雪弄湿的鞋袜,烤出满教室臭脚丫子味儿。
上课时候忽然嘭嘭几声炮仗,原来开小差的同学捂在火灰里的苞谷子炸成了爆米花。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骂一句不争气的混账东西,丢一枚精确制导的粉笔,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时候碳烧完了,就跑到没有围墙的操场坎下,弄些树枝放在剩下的一点红碳上面。呼啦啦的把火盆抡成圈,让火苗快些烧起来。烟熏火燎的场面,恍惚还在眼前。
课间十分钟,挤油要用功。等下课铃响了老师刚出教室,带头的棒槌一招呼,靠教室门的角落就排满一溜人。所有人都喊着挤油挤油,用满全力推挤前面的人,贴墙不够紧的就被从中间挤出来,又赶紧跑到尾巴上接着疯闹。有时候胆大力气大的女生也会加入男生的队伍,把瘦弱的男生挤得哇哇直哭。我们挤出了风格,挤出了温度,冬天不再冷,冻疮也忘了疼。
(厨房里熏腊肉的柴火堆,在QQ空间找到的08年回家过年的旧照片,可能是土坯房里拍的硕果仅存的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