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每天写1000字

大半夜,我亮瞎了眼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496人  一尘未染

本来睡觉前,我想看看简书热文学习下,结果那篇文章的一则评论让我亮瞎了眼。

大半夜,我亮瞎了眼

这篇文章的47楼评论引起了一轮长达90➕的热议,也算互怼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的天翻地覆,上百个用户参于了这场辩论。

大半夜,我亮瞎了眼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我是真就看完了,可能是我在日本呆久了,变得很中庸、我甚至不知道该站那边。

借这件事,我就不谈对错是非,就说说我的研究生导师—中平教授,给我们讲过的一些道理吧。

第一,什么是修养?其实很简单,修养就是说话办事让别人舒服。

比如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不要随手扔垃圾,吃饭的时候尽量注意清洁,公交车上尽量不要打电话去影响别人,接到别人信息的时候记得回复等等,多问好,多说谢谢,随手做些利己利民的事情,就是修养,并不是你看多少书,受过多少教育,就是一个简单的思维转换,能换位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其实做起来真的不复杂。

第二,说话的态度要比内容更重要。

开口说话,首先一开口要有让别人听下去的欲望、也许你说的很有道理,但第一句话就能引起别人的反感,再往下说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任何意义。比如这个47楼的杨先生,你看完他后面的解释并不是全无道理,但他的说话方式出现了让人想“绝缘”的效果,没办法再去有欲望听他的见解。所以,说话的态度比内容更能重要。

第三,在没有完全了解情况下,不要轻易的去说对错。

一篇文章只能体现一个面,但并不能体现到全部,就从这篇文章来看,我们能掌握笔者的信息无非就是自己租个房子,房租2000多。只凭这一点其实任何论点都是难以支撑的,笔者也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我们既不了解她的收入,也不了解她的家庭背景,更不了解她现实的生活状况,轻易下结论很容易偏激,就像八卦新闻经常会拿明星某个行为去发表一大篇人性说一样,都是建立在一个没有充分论据上的言论,我真的很想问一句:“你们跟人家真的很熟吗?”管好自己要比管好别人更重要,别轻易去攻击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也许初衷是好的,但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四,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多面性,很多事情是矛盾共存、黑白夹杂的,我们要看到它的A面,也要看到它的背面。

就拿这个房租来说、很多人认为一个毕业生自己租这么贵的房子太奢侈浪费。也有人认为女孩很独立也很励志。

其实大家都没有说错,各有各的道理,有很多人一毕业就年薪10万➕的,也有人拿不够温饱的,自己经济独立上的消费我都认为是合理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是个变数不是一个定数,所以不能仅看到自己周围的消费水准去道德绑架别人的,并不合情合理。再说即便女孩过度消费,单独居住如果能给女孩带来很多的写作灵感,提高现在的工作效率,有些财富是隐形的,有待发掘的,利与弊,因人怎么利用资源有关系,跟周期长短也有关系。甚至利弊都存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有利必有弊,有失必有得。

第五,做什么事情,专注自己的目标,和目标偏离的东西都不重要、也不必在意。

我们来简书干什么呢?绝大部分人跟我一样,来写文和看文的,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再有幸结交上三观一致的文友,是多么舒心的一件事。

没有人来这里是吵架的,大家浪费这么多时间在死争一个本来就无结果的言论,其实蛮可惜。这个时间不如用多写几行字,看几篇美文。

中平教授总是让我们逆向思维,先考虑你想要什么,然后再去考虑自己该做什么,其实这个方法往往让很多事情变的“事半功倍”。比如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应该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浪费在谁的错的争论上。事以至此,更多人希望听到的是你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指责。建议比指责更能让对方接受,鼓励比指责更容易唤起对方的动力。

再拿夫妻生活来说,我和我爱人恋爱5年,结婚8年,我们吵架不超过5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因为我吵架的目的是希望沟通,让我们夫妻关系更加和谐。

如果明天打算离婚,我可能打闹一天一夜,就当出气、反正不过了。但我想我们最终还是要一起生活下去,尽量缩短在一起的不开心时间,半个小时够了,能沟通的问题也沟通好了,不能沟通的东西闹上半年,还是沟通不来,所以半个小时后我会认错,不管谁对谁错,回归正常生活是我的目的。一辈子这么长,以后再找机会沟通便是,夫妻之间没必要去争个你死我活,谁争赢了对家庭而言都是感情的消耗,无休止的争论只会两败俱伤,对孩子也是心灵创伤。

再拿这个杨先生diss笔者来说,杨先生可以写一篇文来阐述自己的完整的观点和给笔者一些更好的建议,比如从经济学等角度怎么写你这个文章,让写者参考下,我相信结果会和现在很大不同。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是个孩子,希望“先给我爱再来教育我”,关心别人是去教导别人的必要前提。

第六,不要把情绪和心情去浪费在对自己无关痛痒的事情上。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放在自己在意的人和事情上。别的事都是小事,该忽略的应该自我过滤掉。

拿我来简书这9天来说,看到许多朋友都在因为文章阅读量、粉丝数而郁结于心。其实、我认为这个是可以忽略掉的数据。因为很简单,10万个粉丝现在拨给你,挂在你头上,又能怎么样?无非就是看着好看,带来一点“羊群效应”。这跟你的作品的含金量没有半毛钱关系,有人说我就会有机会出书了,先不说机会渺茫,就算你靠它出了第一本书,没有足够的含金量,是不是又会为销售量郁结于心?就算销售量可以,你是不是又要为第二本书开始患得患失?自己给自己不停的挖坑,每天心神不宁,纠结在这些名利上,注定难成大气。费心劳神这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提升自己。

再回到这个事情上,杨先生攻击后,笔者很郁闷,其实放年龄大点的人根本都不会在意,根本就是无关痛痒的一句话,既不能影响到文章的热度,也不会影响一日三餐,真的可以不用理会。别人给你刺一刀,你做到刀枪不入要比跟他对着捅更有价值,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不值得我们去耗费宝贵的时间和写作的热情。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只留给懂自己、能沟通的人进行有价值的沟通,才是更加成熟的选择。

简单打个比方,路上一个神经病,打你一拳,成熟的人会躲过去,继续走自己的路,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因为冒着生命危险跟一个神经病干一仗豪无价值,还可能因此丧命,我们要学会聪明的回避危险,理智的选择自保。

第七,看清大局,首先要看清各行各业中成功的人始终是极少数的。但我们可以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功学在中国的市场上热度很高,在国外反而失败学的文章和理论偏多。成功除了真有才以外,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外加运气的一个组合,缺一不可。来简书,首先我们要抱着“怎么写也不会火”的心态开始写,才能不被很多东西而困扰。不是一心想着如何去分享,去加一堆写作群、去互粉、去群发消息让人点赞,那只会让你走火入魔。宝贵的灵感都被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弄没了,才是一个笔者最大的损失。

来简书几天、我加过很多大v,人各有志,有的是真心埋头苦干的实干家,比如妖怪来也哥哥和 邱士舰老师,一天更文几千甚至上万字,着实让人敬佩。还有太秭帝自动删除微信99个写作群,这样的情怀也让我为之感动。还有某些大v天天群发简言求赞求付费求互粉的,我只能说跟我不是一路人。我是来学习的,是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和扩大视野的,你所求不是我所求,我也希望这样的朋友不要再发给我这些信息,去找你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人各有所求,无对错之言,但我和你“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八,成功的定义本身就可大可小,一开始别给自己定位太高

有位大 v每天发如何靠写作发财之道,有人写作求财、有人求名,也有人求乐呵。定位不同对成就感的感知度也不同。我在简书追求的成功就是写的舒心,聊的舒心。所以我每天在这里很快乐,我就认为我很成功。把写作当爱好、当信仰要比当职业更加轻松。如果你在写作路上因为稿费很痛苦,那不如先让自己的“成功定义”放低姿态,学会让自己先放松下来、让自己的文字也跟着心态快乐起来。

顺便说下写作求财的朋友,不是我打击,真的出书了也挣不来多少钱,写作本来就是一种半信仰职业,所以收入也无法支付付出,很多出名的作家也都收入不高,靠钱来支撑写作热情的很容易熄火。言情第一当红作家叶非夜,日更几万字,自报年收入也就100万左右。其实风投、房地产等高回报的产业很多,如果想挣钱,写作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行业。在这里使用太多的营销手段和套路,其实事倍功半,一个网红淘宝店或者微商,用这套,钱来的会很容易些。

那天我朋友问我天天这么拼,能挣几个稿费?我半开玩笑的跟他说:“姐我放着一个月3万到5万的兼职不好好干,在这没日没夜的写是为了那点稿费?”我朋友笑着说:“那倒是。”

说这些并不是我在炫耀,我也没什么可炫耀的,想正确理解我这句话首先要弄清日本的物价和收入水平。日本的人均收入都是基本2万人民币。我只是刚够活,我的坐标是高收入高消费的另外的国家,我的收入也就是一个相对好点的工资而已。换句话说,跟在中国西安拿8000元人的白领生活水平可以是等同的。

举这个例子我只是一来说明写作挣钱的话真的不如其它行业。二来强调下如何正确理解和接收别人传递的信息。这跟那篇文章的2000多元的房租“同出一撤”,笔者所在的坐标很重要,是在物价全国属一属二的魔都,2000多元的房租真的跟奢侈浪费挂不上边。她不是在三线城市,更不是在你们村,而是在人均收入上万的魔都,2000多元的房租真的属于中下等房,基本都还不在市区。北京、上海市区的房租,基本一个月都是10000元左右。所以不要一看2000多元房租就立马和自己的3000元工资扯在一起衡量,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读取数据,这点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术研究中,都至关重要。数据分析最为论据的核心部分,是支撑论点的关键,一个错误的数据分析会让所有的论点都坍塌。(我是理科毕业,可能认知有些偏激)

第九,学会包容别人是做人的最基本情怀。

包容别人的错误是慈悲,包容自己的错误是智慧。人非圣贤,谁都有错的时候,谁都有一时冲动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的情况,拿杨先生来说,关注0、粉丝0,去看一个热度第一的文章,或许本来就跟他的“期望值”有很大落差,造成他心里对简书的失望。而这种失望又发泄到了笔者身上,他可能想看到一个高含量的技术文,而简书却给他推了一个鸡汤文,严重的心里需求不匹配造成一时心理失衡。他这种心情也是人之常情。我可能推断有误,但凡事都是事出有因,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找因,至少让他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和理由之后,再针对解决问题去沟通,效果会更好。

这点日本人做的很好,拿三色幼儿园那个造谣事件来说,发布消息的当天,我的朋友圈一片骂声和声讨声,当时我正和几个日本朋友在做国际交流,就刚好把那篇荒谬的报道翻译给他们听。比起朋友圈的谩骂,日本人第一思维是不发表任何建议、去判断这种事发生的机率有多大,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最后还能包容所有幼儿园老师的焦躁,具体看看下面我当天的截图,当时我用最委婉的说法发了一条朋友圈去辟谣。(当天我还遭到了不少朋友的语言暴力攻击,但我没反击,后来官方辟谣后,攻击我的朋友们自主的给我道了歉)

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当天我发的朋友圈内容

来日本14年,尤其是在日本大学的四年本科,两年研究生的学习,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教育重在传授知识,日本的教育重在传授思维构架。回头再给大家单独写一遍关于比较教育学的文章。

谢谢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来拜读我的文字,因为工作关系,写微小说比较多,偶尔会写写这种短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用。再次谢谢各位的光临,希望大家多指正我的文字和语法错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