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说《大河东去》原创联盟

沙 · 连载 · 三十六 · 草稿

2019-01-13  本文已影响183人  碱湖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腊月的古城一派萧杀,云像冻住的铅块一样灰沉沉的压在天空中,压在人们的心头,寒风一阵阵掠过大地,在空旷的田野上肆虐着。西川堡子村山庄里,马四七的后事在紧张的、有条不紊的处理着。回回讲究速葬、薄葬,本来应该在老汉无常的当日就要抓紧时间埋葬的,但由于"河湟事变"刚刚结束,社会秩序尚未恢复正常,一些亲朋故旧不能当天赶来参加殡礼,马峻和大家商量后决定将父亲的尸体停放一晚上,第二天晌礼结束后抬埋。

        这是老汉入土前的最后一个晚上,不能让亡人一个人孤独的待着。当天晚上,马峻和六十一在山庄空荡荡的北房堂屋里守在父亲身边,打发其他人都去歇息了。凌晨的时候母亲哈丽麦和妻子冶海澈来了,哈丽麦让两个人去眯一会,亡人由婆媳俩守着。晨礼的时辰快入的时候,哈丽麦让儿媳妇先去洗小净,亡人她守一会。

        "阿妈您一个害怕吗?要不我去把阿兰和黑妮哈叫起来陪着您?"

        "不用,天亮有她们忙的,让两个丫头多睡一会,她们瞌睡重。自己的老汉,陪了一辈子了,害怕什么呢,去吧"

        冶海澈洗完小净,时辰刚入赶紧礼了晨礼就来陪婆婆。堂屋里静悄悄的,婆婆哈丽麦披着一件紫羔皮皮袄坐在椅子上,俯首爬在停放马四七的板床边上。随着厚厚的棉门帘揭起,一股寒风猛地窜入堂屋,哈丽麦纯白色绸纱盖头的下摆被吹的轻轻飘起,又静静的落在肩膀上。

        "阿妈,我礼完晨礼了,您去洗小净吧"

        哈丽麦没有回答她,俯在马四七尸体旁一动不动。

        "阿妈我礼拜完了,您去洗吧"

        婆婆仍然没吭声。

        "阿妈!"

        冶海澈放大了声音。

        "阿妈……"

        一种不祥的感觉突然涌上冶海澈心头!

        "阿妈!阿妈!……阿妈您怎么了?阿妈?"

        "主麻!六十一!尕董!你们快过来,阿妈她怎么了?"

        冶海澈又惊又怕,转身跑出堂屋大声喊着。

        一九二八年腊月二十九日清晨,马四七无常后的第二天,妻子哈丽麦在丈夫马四七尸体旁安祥的走了,当马峻和六十一慌慌张张赶到时,母亲的身体上还有余温。

        哈丽麦,一个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妇女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儿时跟着哥哥陕惟诚流落到古城,兄妹俩相依为命,凭着哥哥一手祖传的皮匠手艺谋生。光绪三年十七岁时,由哥哥作主嫁给了孤儿马四七,丈夫在外打拚,自己则默默的在家里相夫教子,操持家业,两口子风风雨雨陪伴了五十一年。

        她的一生没有任何奢望和梦想,也没有任何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没有出嫁前哥哥就是她的依靠,出嫁后丈夫和儿子就是她的一切,只要丈夫和儿子好好的活在身边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她一生中几乎没有向丈夫马四七提出过任何特殊的要求,那怕是要一件自己喜爱的衣裳。她没有出过任何远门,除了光绪四年春天和马四七一道去狄路县封台堡子看望马国兴阿巴的那一次。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一双儿女,少年夫妻老来伴,现在老伴走了,作为母亲、妻子,她已经出色的完成了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在今世的全部使命,就像她悄悄的来到这个人间一样,现在,她悄悄的走了……

        父母亲一前一后相继离世,中间只隔了一夜,这对马峻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两位坚强的老人一辈子自己养活着自己,从来没有麻烦过他这个儿子那怕一顶点事情。作为儿子,他没有尽过一天孝,没有为父母做过一件事,他从来没想过父母亲会这样和他匆匆永别!就像挨了两闷棍,无尽的悲伤夹杂着懊悔的感觉一下子淹没了他,他愣怔了,没有眼泪,没有声音,也没有仼何表情的被六十一搀扶着,呆呆的站在堂屋的挑檐下,看着妻子冶海澈和亲戚们商量着怎么抬埋亡人、怎么替亡人舍散钱财、怎么为亡人念经等烦烦琐琐的后事。

        马四七的无常对另一个人的打击也很大,当康佛响老汉从大儿子康念云口中听到马四七无常的消息时他先是坚决不相信。

        "尕娃你不要胡说,你阿巴他好好的,他年纪比我小好几岁呢,咋就猛地无常了!你给我赶紧到堡子里看去!"

        "阿大,四七阿巴真的无常了,刚才福享的卫兵六十一送来的口信"

        "六十一?他尕日鬼的咋不进来跟我说?"

        "六十一还要去各清真寺请阿訇,忙的很,在门房上说了一声就骑着马走了!"

        "这么说尕四七他走了?他就这样走了?"

        康佛响自言自语的说。他自从同治十三年和马四七相识后,五十五年来两个人就一直在一起,特别是姐姐康怡芸远嫁甘州后,两人更是像亲兄弟一样互相照应着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在他心中马四七就是他的亲兄弟。

        "尕四七……你……你太自私了……你也不等我……你就自己见老天爷去了……你让老哥哥一个人咋活呀!"

        康佛响突然老泪纵横的大哭起来,弄得站在一旁的儿子康念云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年迈的老父亲。

        "好,你走,你走我也走,你信的胡大不就是我信的老天爷吗,我走到阴曹地府也要找见你。备轿子,我要到堡子里看他!"

        "阿大,外面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您受不住风寒,回回的丧事简单,您去了帮不上什么忙,反而让团长不方便!"

        "就是,四七阿巴已经无常了,您不见还好,见了更伤心!您就忍耐吧!"

        大哭一场后康老汉执意要去堡子村看马四七,天色已晚,老汉已经快八十岁了,几个儿子好说歹说才劝住了老父亲。

        第二天一大早老汉就起床钻进了书房,拿起毛笔颤颤微微的亲手为马四七写了一幅挽帐,然后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顶白号帽让大儿子康念云戴上。由于当政者对"河湟事变"处理不当,竟然挑起了本不该发生的回汉民族矛盾,前一段时间康佛响和马四七从兰州往古城赶,遇到马仲英的队伍康佛响就戴上白号帽假装成回回,遇到国民军的队伍马四七就拿出一杆旱烟枪别在腰里假装成汉人,白号帽一直装在康佛响的皮大衣口袋里。

        "戴上,去替我为你四七阿巴送一程!"

        "阿大,这……这怕不合适吧?"

        "有啥不合适的,回回汉人本来就是兄弟,更不用说我和四七了!"

        马四七夫妻俩的尸体"抓水"后就要抬到被大火烧毁后的清真老皇寺空场场上举行殡礼了,山庄堂屋的窗子上悬挂着康佛响手书的挽帐~~~四个大大的隶书"痛哉手足",旁边落着一行小款,"古城仓门康氏兄佛响痛挽"。"腹春佬"商号的第二代当家人、总经理康念云头戴白号帽站在送葬的人群中,由于回回不留"八字胡",他上嘴唇上黑黑的"八字胡"和白号帽略微显得有些不协调。

        按照古城回回的风俗,亡人去世后是要念"亥听"进行祷念的。祷念的形式和汉人的习俗有点相似,要念头七、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然后念百天、周年等等,只不过回回祷念时请的是阿訇、满拉,宰的是牛羊,颂念的是古兰经罢了。

        马峻因为痛失双亲而过于悲伤,恍恍惚惚的缓不过劲来,祷念父母的事情一直由妻子冶海澈操心。直到百天临近的日子他才有了精神,他觉得百天是个重要节点,一定要请一位真正有知识、有修行的,品学兼优、知行合一的大阿訇来念经,只有这样,祷念的祈求才会被伟大的真主应答,父母亲才会在后世的道路上平安。他想到了一个人~~~哈正西,他要亲自去请,一定要把哈筛黑请来!

        大虎家的冬天,银装素裹,冬云低垂,远处积石山下哈正西导师坟地上的两株松树愈发显得苍翠欲滴,给这白茫茫死寂的世界带来了一线生机。

        哈正西盘坐在自己窑洞内的热炕边上,灶台上妻子正在做一锅包谷面撒饭,听到马峻告诉的不幸消息,他首先替两位亡人作了虔诚的祈祷,祈求真主原谅亡人生前的过失,在后世的道路上平安。

        "主麻兄弟,我们来自于真主,必将全体回归真主!人亡犹如落叶归根,再平常不过了,两位老人己经回到伟大真主的宝库中了,你节哀顺变吧!"

        "筛黑,我想……"

        "主麻兄弟,筛黑是外人给我的虚名,咱俩就兄弟相称吧,亲热!"

        哈正西不喜欢别人称他为筛黑,更反对人们把他当成卧里。

        "筛……不,老哥,我想请你到古城为阿大、阿妈念百天,为他们干功修!"

        "兄弟这么远赶来就是为了这个吗?"

        "是的,老哥,我钦佩你的学问和修养,你去念百天,我阿大阿妈在坟坑里一定会受益的!"

        马峻诚恳的说。

        哈正西笑了,笑的那样谦逊,以至于马峻感觉到他要俯下身子像一粒尘埃一样潜入大地之中。

        "祈求真主饶恕我的自大,我那有你说的那么好。不过,为亡人念七数、百天、周年,这只是中国回回的一种良俗"

        "原来是这样?!"

        马峻满脸惊谔,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早年先贤们带着教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让皇家、官府,还是汉人兄弟们包容教门、了解教门,他们借用了汉人给亡人念祭日的形式,纳入了教门里念古兰经、祈祷、待客的内容,用中国的瓶子装入了伊斯兰甘甜的美酒,这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啊!"

        "美酒?酒不是哈拉目的东西吗?"

        马峻再一次吃惊的问。

        哈正西又笑了,笑的那样甜美和幸福。

        "是啊,人间的酒醉人而迷性,是哈拉目。而在真主重恩不朽的天堂里有一条美酒的大河,那美酒只饮一口就会使仆人们心花怒放却不醉人,那才是真正的美酒!今世饮酒者在后世是没有福份得饮一口天堂酒河中琼浆玉液的!"

        "哦……老哥,这么说念七数、念百天、祭周年没有益处?"

        "有益处,益处在亡人上,但更多在活人上"

        "在活人上?"

        这天哈正西的每一句话都令马峻惊讶不已。

        "对,在活人上,以便让我们一次次记起死亡,记起终有一天,每一个活着的人也会像今天的亡人们一样被人们祭奠。而那时亡人想干一件善事、作一次忏悔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老哥,我明白了。请你指点我一条道路,以便让真主饶恕我的双亲,恩赐他们平安。我……我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尽孝……"

        马峻伤心的说,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

        "我们伟大的圣人说过,有三种工作,在人去世后仍然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中获益,那便是川流不息的善事,生前传播的有益知识,还有培养的优秀贤良的后代。兄弟按照圣人的教导去做吧!"

        一九二九年春甘肃全省大旱,青苗全部干死地中,疫病流行,饿殍遍野。根据哈正西的建议,马峻免去了自己家一千亩川地两年、五百亩山地三年的租子,并拿出五千圆现洋在古城设棚施粥,救济难民。只是施粥时回回汉人都来讨要,又不好只给回回不给汉人,这让马峻左右为难,他又一次来到大虎家向哈正西求教。

        "伟大的真主不分回汉,普慈着今世,你分什么?不分回汉的施舍去吧,难道真主不会知道你我心中的举意吗?"

        马峻突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觉悟。

        "老哥,我清透了,你是我教门中的贵人,一辈子的良师益友!"

        在哈正西面前,马峻一点也不像一个宁海军的团长,而像一个学生、一个徒弟、一个满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