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诗意教育探究
一个人生命最初遇见什么,他的生命底色就会是什么。因此在孩子年幼时,环境的熏陶很重要,父母的品质,老师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何在孩子的童年,播下诗意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对这个世界上的真善美有一份敏锐的感知,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思考的。一个人不能很好地爱自己,他(她)也很难去爱别人,而教育最需要的就是爱。试想一个老师每天都是为了名利而工作,或者出现职业倦怠,本身自己缺乏爱力,怎么能给到学生爱。社会对老师有较高的要求,家长对老师有期望,学生需要老师的教导,教师的职业压力也的确很大,老师也需要休息好,需要适度的休闲,需要充电成长。所以老师要在工作之外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与大自然连接,与自己连接,去读读书,与智者对话,以此来滋养自己的生命。只有当一个老师的生命状态丰盈幸福时,才会更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我每天早晨起来会大声朗读诗歌,再元气满满去上班;周末我也会约上三五好友喝喝茶,一起读读诗;有时会邀约同事们一起去听一场诗歌朗诵会,一起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诗歌中有美,诗歌中有力量,一个人的生活中有精神支点,在现实的层面也不会活得很差。记得做班主任时,总有孩子告状谁讲了脏话和粗野话,要是哪位同学讲了脏话和粗野话,这位同学父母也很羞愧,这份羞愧会让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的语言不文明是来自自己没教好孩子,于是便会对老师说:“我们家孩子不会讲这些话呀,是在学校里学的,是其他孩子讲的,我孩子也是跟他们学到的。”我很理解孩子父母的心情,但追究他人的过错并不是一个提升自己孩子的办法,况且孩子讲一两句脏话、粗话也不要太在意,孩子本来就是模仿,这源头去哪里抓,向外归因,不如把心思用在自己身上。所以,我很喜欢给孩子讲故事,几乎每天中午要讲一个,那些故事没有说教,但是孩子们在故事中自己能感悟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尤其是通过听故事,训练了孩子的专注力,又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教育不能陷入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争执中,而是要耕耘教育的土壤,又能放眼未来。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我会带领孩子们在诗歌诵读中进入课堂,在课堂上我会积极暗示孩子们美的仪态,美的表情,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让孩子们看见美,创造美。诗意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想取得好的成效,还要家校配合,为此,我经常组织父母课堂、父母沙龙、父母读书会,只要能静下心来,没有人不爱读书,也没有人不爱诗歌。在团体的影响下,班级生态圈的品质越来越好,家校关系好了,班级氛围更好了。班级的家委还主动组织班级的亲子活动,我们一起分享美食,一起徒步,一起滑草,一起在美丽的荷花池边吟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业余读诗时,读到容易共情的诗歌作品,比如纪伯伦的《论孩子》,还有海灵格的《看见》《我允许》《同意》,我就会分享给家长,从而提升家长的教育思想。读到一些充满童趣的古诗或现代儿童诗,也会推荐给家长与孩子互动朗读,用心指导家长如何陪孩子诵读,朗读的地点可以随机,时间是亲子交流的时段,可以在餐桌边,可以在床前,也可以在户外,你一句我一句,在文字与韵律中发现美感受美。每次想起我带孩子们读过的诗,和家长朋友们分享过的诗,我都觉得是这些美好的诗歌,这些美好的人,让我重新养育了自己一遍,是学生和家长让我有机会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耕耘,让我可以立足于这片土壤,收获着自己的收获,这是做老师的价值,也是做老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