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2018-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reaiya
人类简史

买书的时候从网站上了解到这本书,以及《未来简史》,于是搜了下豆瓣评分,9.0+,嗯,不错,于是拿下了。

书中本身有一个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很快的对本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这里整理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然后做了一些思考。

从翻开书的第一页开始就不忍把它关上,惊叹于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那如大海般广阔的知识储备,生物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哲学等等,作者对这些学科的精华简直信手拈来。可能正是因为作者庞博的知识系统,才能让作者以一种上帝,不,比上帝还高的视角,如宇宙创世者的角度来解读人类这种动物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占领”这颗蓝色星球的。

前些天看《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提到了我们个人的认知升级,只有认知升级,才能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件事情。不巧,本书开头说的也是认知革命,当然不是个人的认知升级,而是整个人类物种的认知升级。作者提出人类一步步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重要原因是人类通过掌握更精细的语言沟通能力,拥有了一种虚构故事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智人有了大规模的合作的可能。

书中提到现今仅存的几个狩猎部落之一亚契部落的一些习俗,部落里的人会以杀死老弱幼残的族人为荣,即使这些人是至亲也不例外。以我们现代人的认知来看,这个部落可谓是极其残忍。可是深入他们的生活才会发现,他们其实也互相帮助,也极其乐观,只是在他们看来,没有了价值的族人对整个部落的生存不利,因此必须舍弃,死亡只不过是件和吃饭一般寻常的事情。

不同的认知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理解,矛盾也就容易产生。

智人走上生物链顶端的过程就是一部对其他生物的屠杀史。采集者的扩张伴随的是当地原住民的灭绝,这些原住民包括动物、植物,还有其它的人类。农业的发展更是将其它动植物的栖息地进一步压缩,除了那些被人类驯化的动植物。如今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是最后仅存的物种的岌岌可危,必须依靠人类的“保护”才能苟延残喘。

农业革命使得人口爆炸增长,智人繁衍到了几乎每片可以到达的陆地,对于物种来说可谓是一大胜利,可是对于单个个体来说,日子并没有变得好过。以前可以到处寻找食物,食物种类及其丰富,现在只能被定死在一亩地旁,日夜劳累,且食物种类单调,营养不全面。可能唯一换来的只有稳定,不用担心下一顿的来源。人的很多决定都是为了消除本能的恐惧,所以宁愿更苦更累也要摆脱担惊受怕的日子。

当然,很大的原因也在于行为的长期影响是不可预料的,最初可能只是想种点零食,最后却懒成了主食。如今的农业机器化,人们似乎又从田地里解放了出来,影响从没有结束。

农民出于对于未来的担忧,更多拼命地劳作,囤积粮食。可是最后这些粮食并没有落在他们自己的口袋,而是用来养活了其他人,国王、将军、战士、艺术家、思想家和牧师,历史书写的全是这些人的故事,因为大部分的人每天的生活就是挑水耕田。

如今呢,我们在担忧什么?我们养活了谁?

想象构建的秩序定义了社会运转的规则,虚构的故事不在于你相不相信,而在于别人相不相信,如果你真的敢不相信,你的基因很快就会被淘汰。

人类对动物的驯化让这些被驯化的物种得以在地球站稳脚跟,但对于动物个体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

奶牛在生下牛犊之后乳房上会被装上一圈突刺,牛犊过来吃奶就会被刺伤,这样,人类就能独占奶牛妈妈的乳汁。

工厂里刚孵出来的小鸡会被送上传送带,不能从传送带另一端出来的小鸡直接被绞死当成了垃圾处理,这样简单的筛选能保证小鸡的质量,减小在成长过程中死亡的可能性,减少工厂的损失。

据研究表明,猪是一种极具情感、活跃的动物,可是在工厂里,小猪一生下来就要和妈妈分离,一生待在不足以挪动身体的猪圈里。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其实也是有情感依赖的,不仅仅只有生存的需求,可是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动物的需求不足一提。

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大家相信经济会增长。

只有大家都相信经济会增长,我们才能预支未来,为现在的增长服务。如果大家都不相信房价会增长,那么投资性质的购买者就会减少,开发商的库存压力变大,房价自然会降,房价降了之后又印证了之前的想法,大家就更加相信房价不会增长了。

所以经济危机实质上是信用危机,大家都不相信经济会增长的时候就会出现危机,如何说服大众经济会持续增长可能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消费主义鼓动我们要听从心里的选择,想要就去买,这个心里的想法究竟是从哪来的呢,不也是这个社会潜移默化植入到我们脑子里面的吗。老婆生气了,带她去国外旅游会是个很好的选择。而在古埃及,这个选项就从没出现在候选项里过,给她建一座陵墓则能让妻子马上欢欣不已。

世界很大,我们要去看看,不是我们的内心指引我们要去看,而是从小到大受到的熏陶将这种欲望植入到了我们内心深处。

记得我小时候上学是上了初中后才住宿在学校的,而现在我的弟弟妹妹们大多在小学就住在了学校,因为学校越来越少,越来越远。更早些时候,小孩子上学上的是私塾,犯错了执行的是家法,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这些趋势可能预示着家庭和社群的崩溃,个体越来越机器化,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当然,自我感受肯定是为了遵循自己的梦想,可是这梦想真是你的梦想吗?可能是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的梦想是研究高新科技,那我这梦想是从哪来的呢,是因为看到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之后有的,为什么新闻上放的是他的故事,而不是某个鞋匠或面包师的故事呢,因为人们对钱感兴趣,这又是个关于钱的虚构故事了。

会不会有一天,小孩子从生下来就被送到养育园,接受最好的养护和教育,如同九年义务教育,为了成为更好的人,我们没有选择,谁还能选择成为不好的人呢?就像你说出你的梦想是种两亩地养活自己会被嘲笑一样。

梦想其实是道选项有限的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

如果快乐可以控制,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被控制永远快乐呢,因为它不自然?因为我们不喜欢被控制,至少不喜欢被控制的感觉。其实我们的生活被控制的还不够多吗,只是我们无感知罢了,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喜欢什么样的人,要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哭,都已经有一套规范了,可是我们以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人活着本身有什么意义呢,如一颗尘土,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庆幸的是,这个虚构故事不需要别人相信,自己相信就行了。

写于2018-1-2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