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 | 你应该知道的事!
2019-03-15 本文已影响26人
百念草本
牙齿的定义:
人类牙齿是存在于口腔内、用于咀嚼食物的钙化组织。
人类有两组牙齿:
-
乳牙:
人类在婴孩时期,约于6个月大开始长出乳齿,正常乳齿共有20颗(10对),至约6岁起,乳齿会由门齿开始脱落,渐次更换为恒齿。
-
恒牙:
人类在4至13岁之间,将会长出一组永久性的牙齿,称为恒牙或恒齿。在恒牙时期,成年人一般共有28颗(14对)至32颗(16对)牙齿,其中32颗牙齿中的最后4颗是智齿,不是所有人都会全部长出。
牙齿类型
-
门齿(切牙):
- 用于切断食物
-
犬齿(尖牙):
- 用于刺穿并撕裂食物
-
臼齿(磨牙):
- 用于磨碎食物
人类牙齿的三部主要细胞组织:
-
珐琅质(又称牙釉质):
-
下图中3所指区域;
-
钙质和磷肥质构成的外表硬层;
-
-
象牙质(又称牙本质):
-
下图中4所指区域;
-
牙齿的躯体,牙齿主要的身躯;
-
-
牙髓:
-
下图中5、6、8所指区域;
-
牙齿核心,包含神经线和血管;
-

智齿:
-
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
-
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40、50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