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小说

《河边的错误》深度解析

2019-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董之尧

这是原文网址https://www.kanunu8.com/book3/7199/159315.html

建议阅读过后回来再次阅读。

很多人读完这篇小说之后第一感觉是有些迷茫。其中迷茫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这个疯子到底杀了几个人?第二个问题是马哲为什么要杀疯子?以及他最后的邪魅一笑,到底象征着什么?

首先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我们能够判定出疯子一定杀了幺四婆婆。因为有邻居看着他用水淋淋的衣服包裹着一个东西,而那个东西的形状像一把镰刀。而且也说到了疯子具有家暴幺四婆婆的行为,就如幺四婆婆那死去的丈夫一样(这个点其实非常的重要。),从这个情况这角度来说他杀幺四婆婆很有可能是在家暴的过程当中导致了幺四婆婆的意外死亡,再加上他本身具有“疯子”这一特殊身份,就使得他能够摆脱罪名了。

那么许亮在文中起到了个什么作用呢?他很大程度上迷惑了读者,因为所有的案子都不是他犯下的,但我们看到许亮又有一些行为让人无法理解和讲不通,比如说他曾经两次目睹过凶杀,在第一次凶杀之后,他一直在等待警察的问询。还有他在目睹了第二次凶案现场之后,选择用安眠药自杀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点,书里没有给出明显答案,而且我觉得这一点难以找出任何的证据去证明许亮有罪。那么这个角色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就是没有意义,这篇小说我们从一开始的营造的氛围和这个故事内容给人以一种悬疑的感觉,但这并不是余华本身想要表达的内涵。我们不应该像对待本格推理小说一样对待这篇小说,它的根本不在于讨论谁是凶手,凶手到底杀了几个人,还有他为什么杀人。

本文的核心内核是什么?是在于对于“疯子”本身的讨论,深挖这个话题,我们最终应该把它放到人性的角度去观察。故事从一开始把这个凶杀案设置的就很特别,凶手是个疯子。疯子杀人本身就可以去摆脱罪名,而且不用负担任何的后果。其实在这个时候,马哲去找任何的证据给这个疯子定罪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是个疯子。但是,出于警察的责任和对于人民的负责,他和小李不遗余力的去寻找证据想要还原整个案件的真实情况,可查到最后,他自己心里是有一个答案的,只是这个答案我们读者都不了解。我们通过他最后一章所表现的,我们可以推断出马哲认定疯子是个凶手。不管他到底杀了几个人,他肯定是杀了人的。所以说马哲杀疯子就有了一个先决条件,可能是出于人民安全的考虑,也可能是出于替那个小男孩报仇,还有他内心的正义感。在这些情感因素的驱使下,使得他做出了枪杀疯子的行为。所以我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许亮的存在就显得和文章内涵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他的存在只是为了使文章拥有更多的悬疑要素,他充当了一个烟雾弹的作用。

最后一个问题,他为什么笑?局长对于马哲枪杀疯子的这个举动感到奇怪,当然出于老上司的身份,他替马哲安排了一个精神病医生以此来证明他有精神病可以去摆脱法律的制裁以及生命的危险。但马哲在接受医生质询的前几次都选择正常的回答,直到最后一次突然转变。这转变的过程当中,自然有对于家人和自己的考虑。精神病医生通过马哲故意回答错了一些关于自己的基本信息问题,就可以通过这个表现来断定马哲有精神病,难道不是很讽刺吗?

  马哲最后的笑,其一,是在嘲笑这个对于精神病判断的草率,以及他对于司法体系之内存在的不公而感到无奈。其二,既然他可以通过被判断为精神病而脱罪,那我们凭什么一定认为疯子就一定是疯子呢?难道他没有可能通过装疯而进行脱罪吗?其三,马哲杀了疯子,却又需要自己被当成疯子而保全自己,这才是最大的可悲与讽刺!

  此篇完成在1986年,那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年。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作家的代表,首先他要考虑的就是反思,在那个年代里,谁有罪,谁没有罪?到底那个年代里,谁是疯子,谁不是疯子?出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他把这个问题放进了小说里,也就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河边的错误》。这些问题给读者们来说其实是很难以解释明白,因为我想在那个年代里生活的人,真的是很难去分清这些东西,而且也很难做到说去对过去的生活做出简单的错或者对的判断。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所肩负起的责任——劝诫人们去思考。以及对于过去的反思和对于未来的一个展望,这是这篇小说留给人们最大的意义所在。以及他对于当代中国法制的一个思考。

  我还想说关于幺四婆婆被家暴的这个情况,如果说她收养疯子的行为是因为自己孤独,那么文章里还提到了她那死去的丈夫拥有着跟疯子一样的家暴习惯,这很有可能是幺四婆婆拥有一种受虐倾向。所以她没有选择去告发疯子的行为。

PS:而疯子杀幺四婆婆的原因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疯子不是疯子被幺四婆婆发现了,疯子害怕幺四婆婆出卖他,于是杀了幺四婆婆。我觉得朝夕相处一定能够看出他究竟是不是个疯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