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家庭理财账户,你都有吗?
简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丁大豆。今天跟大家分享家庭理财的经典模型——标准普尔家庭理财象限图。
标准普尔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专门提供信用评级、风险评估管理、投资分析等咨询。曾调研全球10万个资产稳定增长的家庭,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此图。此图被认为是最合理的家庭资产分配模式,当然我并不认为全部家庭都可以整齐划一地套入模型,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过有些潜在的思路我们可以借鉴。

我们可以把这四部分当做您的四个账户,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账户1:要花的钱
比例:10%
职能: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
这个账户大家一定都有,通常是我们存放在家里零用的钱或者银行卡的活期户口,以我们家举例,这部分钱支出比例最大的的红白事礼金。之所以在这里要放3-6月的生活费,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之外,一方面是为了某些突发事件,例如一些身体的小毛病,需要看病买药住院;另一方面是为某些非必要的心情花费,例如短途旅游、买单反镜头等。
账户2:保命的钱
比例:20%
职能:意外重疾保障
很多家庭把这一步省了,短时间内貌似没什么问题。但是能考虑到将钱分流到这个隐没账户的人,是真正懂得理财的人。保险是以小博大的东西,用少部分的钱通过保险杠杆撬动一个大额的保额,将未知的风险全盘转移出去。但唯一不太认同的是这个20%的比例。因为对于普通一个人或者家庭来说,通常保费的支出占到10%-15%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压力比较小的。例如年收入10万的朋友,正常来讲,年保费支出1万到1万5是最佳比例。
提示:基础建设不做好,上层建筑就很容易被摧毁。
账户3:生钱的钱
比例:30%
职能:为家庭创造额外收益。
这部分资产用来做进取投资,例如国人最喜欢的股票、房地产,还有基金、债券等等。这部分的钱会有亏有赚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安稳地放在银行等着被通货膨胀的温水煮青蛙,等着资产蒸发,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提示:风险与回报平衡的投资项目是这个账户的主要任务,但也不要因为尝到甜头,就把其他账户的钱也拿来做高风险的投资。
账户4:保本升值的钱
比例:40%
职能:养老、教育
这个账户的特色是长线投资,跑赢通胀是要求,不能亏本是底线。选择债券,或者风险低、分红高的储蓄险是明智的选择。
提示:
1、 定期存钱入户,或购买有固定分红的储蓄保险,利用复利效应滚存生息;
2、 不到不得已时不要动用,当做这笔钱不存在;
3、 最好与其他资产隔离,不受债务拖累,受法律保护。
实际上,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将资产分离的这么清楚,用来花的钱、用来保本的钱、用来升值的钱全部混在一起,凭心情支配。诚然,中国式的理财就是将重心放在“输入”上,认为不断赚钱才是第一生产力。但近几年来金融世界风起云涌,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允许破产、股市波动大、房产税和即将上台的遗产税、人民币贬值、外汇政策收紧……这提示我们,守好大后方,不让辛苦赚来的资产在后院蒸发掉,被金融海啸卷走,或者在意外和重大疾病中交给医院和医生,是现在所有中高产家庭正在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笔者背景:
丁大豆,一个港漂的北方女生。香港中文大学理科硕士,广东药科大学医学学士。父母退休前在国内从事保险行业,在两家最大的国有保险公司任高层。在来到香港之前,没想过进入保险行业,因为一来对父母本行有天然的排斥,二来保险行业饱受诟病。其实仔细想想,这并不是保险本身的问题,而是早年从业者门槛低、素质参差不齐,带坏了整体的风气,影响了老百姓的判断。当我进入医院实习之后,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有病没钱医,也意识到大众对保险的排斥和不信任是导致这类悲剧的根本原因。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老百姓却没有与之匹配的保障意识。保险跟医学一样,都是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行业,希望能从我们这一代做起,把专业和温度带给每一个大小家庭。咨询港险配置,可添加个人微信:1882647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