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六

2017-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涟漪2005

F314+第六次打卡 +非暴力沟通训练营.第三期

第一部分 事件分析

带女儿坐飞机,飞行过程中,我俩各抱着一本书饶有兴趣的看着。后排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一名一岁多的宝宝,宝宝使劲的踢女儿的座椅靠背,不一会儿,女儿生气了,抱怨的说,“妈妈,她总是踢凳子,真烦!”我说,宝宝小,不会像我们这样老老实实的坐着,要不你告诉阿姨,宝宝踢凳子,你不舒服,影响你看书了,能不能让宝宝尽量少踢椅子。女儿很犹豫,我说,要不我替你说?她想了想问我,你怎么说?我说,就像刚才说的那样说啊,当然啦,空间小,孩子小,即使踢了也无妨。她又想了想,点头同意了。我给那位妈妈说过后,果然踢的少了,即使踢了,女儿也不会生气,还拿了橘子送宝宝。

观察:宝宝踢凳子,女儿生气了。

感受:女儿不能够专心看书。

需求:安静的环境。

请求:由我代说她的需要,请阿姨管住宝宝,不踢凳子。

1-3章汇总

一.非暴力沟通的概要:

四要素:观察,受,需求,请求;

三个方面:说,听,自我理解;

两个关键:如何表达我们的感受,如何使自己生活更美好;

四个异化沟通:

1.道德评价:是用道德标准来评价人。区分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反应了我们的信仰。

2.进行比较。

3.回避责任,忽视了情感的内在根源

4.强人所难,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区分观察与评论

观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如实表达;

评论: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