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记简单有趣的租房生活合租房那点事

4年里搬了6次家,现住在第7个出租房里

2018-06-21  本文已影响1人  是lymon啊

毕业到现在,我一共搬了6次家。

最开始抗拒说“家”这个字,是认为它不过是一个临时的住所,不能与真正的“家”相提并论。可是在外面住得久了,发现这些“租”来的空间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生活。如果用时间长短来判断它的重要性,这些出租屋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变化,是我这几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这句“网红”语录所说的,房子是租来的,日子是自己过的。每个落脚的地方都像一个不同的小方块,我是跳方块的那个人。从这一头跳到那一头,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第一个方块,是在留和路上。四月花开的时候,我和发小沿着主路挨个去找出租的信息。

正午的阳光很大,我们穿行在小区和农民房里,脸上冒汗,心里焦虑。那些出租的小房间落在一个个角落里,对于还未毕业的我们来说,有不可知的危险。脏乱差,外来人多,交通不方便,租金贵……让我们无从下手。

第一天的寻找以无果告终。后来忘记是从19楼还是58同城上看到的信息,我们最后租了一个自建房里的小套间。房东是个爷爷,还不能称为老。一个大房间,两张床,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其实就是多了块板,可以用下电饭锅),还有个不错的阳台,800元一个月,押一付三。放到现在来说,这样的租金简直是便宜得无法无天了。但对于当时还在实习,工资少得可怜的我们而言,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第二个落脚的地方,是堂姐租的单间。浙江电视台对面的小区,没记错的话是在莫干山路上。我是临时蹭住,挤在她不大的房间里,两个人一人一头地睡。有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虽然合租的有好几户,但奇怪的是几乎从来不会碰面。姐姐有时候会做饭菜,我负责洗碗。

后来工作稳定下来,两个人住小单间也确实不太方便,我开始趁着中午午休的时间,四处物色公司附近的房子。有的朝向不好,有的面积太小,有的租金太贵。好不容易定了一个,付了押金,打算就此一个人生活起来,心里有种即将就义的悲怆。

正好我付完押金,带着家什前往新住所的路上,姐姐打来了电话。她说她住的房子被卖了,租客只能外搬。要不我们还是找个大点的房间一起住吧。于是,我的750元押金打了水漂。

和姐姐一起住的第二个住所,离运河很近。吃完晚饭的时候,我们会沿着运河散步。岸边的植物发出淡淡的清香气,偶尔有运货的船只从河上过。碰到有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我们也会跟上去扭一扭。反正天黑呢,看不清脸。

再后来,我搬到了滨江。一个人住。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在旁。一个人的生活显得有几分凄苦。

可能是害怕寂寞吧,居然主动去勾搭隔壁房间的妹子,然后平时下班回来都会聊几句,成为了朋友。周末的时候,两个单身狗也会一起出去逛街吃饭。日子变得丰富起来。好景不长,妹子搬家了。又剩我一个人。

但好在,我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朝九晚六,看书吃饭。独处时间长了,身体器官反而会变得敏锐起来。能听见窗外的鸟鸣,能看见一路的植物花卉,能轻易地捕捉那些微妙的细节。或许是要不断地吸收外界的信息,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孤独。

一年租期将满,我结束了独居的日子,和公司两个同事一起合租了一套房子。相比他们蔬菜都不认识几种,我还是很有优势地成为了“小家”里的主厨。她们一个负责择菜,一个负责洗碗。合租的这一年,做过地三鲜,酸辣土豆丝,红烧鸡腿,番茄炒蛋,茭白炒肉等家常菜;也包过饺子,烙过饼,做过面疙瘩,还有三明治、炒饭、咖喱饭、焖饭等等。算是我大厨生涯中比较完满的一年啦~

第六个小方块是我跳槽后的住所。在美食城的对面,却还没吃过几家店。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做饭或者直接叫外卖。住的地方离公司很近,我骑着年会抽奖得来的小车,最快11分钟就能够到达。便利带来一个不好的结果,便是懒惰,不到8点半,我是宁愿拖延时间也不太想出门的。小区楼下有个打羽毛球的场地。住了一年,打球的次数不超过五次。

现在,我换了新工作。趁着清明放假,迅速地找房,搬家并收拾完毕。速度杠杠的。从滨江到城区,有一种终于成为城里人的错觉。车水马龙,人流不断,是有别于“乡下”的一种喧闹。

出租房里保留了房东的旧式实木家具,还有古董级音响,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年代感。稍作收拾看习惯后,也能发现一点复古的美感。

上下楼的住户多是杭州本地人,中老年人居多,仿佛一下子就把自己扔在了接地气的柴米油盐里的生活中。是一种和以往不同的感觉。

几年下来,陆陆续续地搬了6次家,换了7个住所。每个落脚点包裹着一段时间的回忆,带有不同的味道。不知道下一次搬家会是何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搬迁。

不过无论怎样,我好像都做好了准备去迎接陌生又新鲜的明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