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竞争 使命驱动

2022-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晏子出刀

使命召唤,不是口号,而是DOING!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玩一场“无限游戏”,用这个视角来看待很多商业世界的现象的时候,会发现如果企业有使命感的驱动,对事业的长远愿景有更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把对手看作可敬的、一同奋斗的合作伙伴,与对手一起做大市场,实现共赢。

因为它能让我们更好地找到那个正确的使命。

任正非曾经说过:“光是物质激励,就是雇佣军,雇佣军作战,有时候比正规军厉害得多。但是,如果没有使命感、责任感,没有这种精神驱使,这样的能力是短暂的,只有正规军有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他能长期作战。

当你是被使命感驱动着前进的时候,你的世界观就会从底层发生改变,你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和更宏大的事物融为一体。

无限思维定义的企业使命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那就是怎么看待和竞争对手的关系。

分享一个发生在IBM、苹果和黑莓公司之间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苹果占据了个人计算机市场最大的份额。这个时候,商用计算机巨头IBM决定大举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这就意味着,苹果会遭受巨大的挑战。

很多人认为,苹果一定会大举反击。但是,出乎人们的意料,IBM的个人计算机上市的那个月,苹果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整版的广告,标题是“Welcome IBM,Seriously!”(欢迎IBM,真诚地)。这条广告清楚地表达了苹果的态度—苹果把IBM看作一位可敬的对手,而不仅仅是一位竞争者。

苹果把“一起做大个人计算机市场的蛋糕”,视作自己和竞争对手共同的使命。因为有正确的使命感驱动,所以苹果不会和所谓的竞争对手贴身肉搏,见招拆招地打消耗战,而是将IBM带来的竞争转化成了一种合作关系。

具体来说,通过和IBM的对比,苹果更清晰地突出了自己的特点:IBM代表着企业用户、稳定和一致,苹果则代表着个性、创造力和差异化。因此,两个品牌都能更高效直接地找到各自的目标用户。借着这股浪潮,个人计算机变成了每张办公桌和每个家庭的必需品。可以说,IBM和苹果达成了双赢。

可是,有时相似的情况也会有相反的结局。黑莓公司曾经是商务手机市场的大赢家。然而在2009年,苹果推出了iPhone,黑莓迎来了巨大的挑战。黑莓把苹果看作必须打败的入侵者,忽略了自己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初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和苹果比拼各项产品指标上。他们全面模仿iPhone,在黑莓手机上推出了很多应用程序和游戏,这极大地拖慢了手机的反应速度。他们还放弃了自己标志性的全键盘设计,转而采用触摸屏。但这些改变非但没有让黑莓手机像iPhone一样好用,还严重影响了原本优秀的用户体验。很快,黑莓的业绩就开始急剧下滑,沦为智能手机市场上一个无足轻重的玩家。

由此可以看到,如果只是把对手看作必须打败的竞争者,那么企业就可能丧失自己原有的特色,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慢人一步

相反,如果企业有使命感的驱动,对事业的长远愿景有更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把对手看作可敬的、一同奋斗的合作伙伴,与对手一起做大市场,实现共赢。

在践行使命感驱动的道路上道阻且长,我们一起努力。

我是晏子出刀,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启发。

智慧是一种修行,磨刀是一种修炼与打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