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历史专题精选感悟打更70天!

叫魂事件的背后,是每个人面临的困境

2018-04-13  本文已影响253人  陈雨涵的黄金屋

1768年,中国爆发了一次席卷全国的冤案。

故事起源于沈农夫,因被侄子虐待,找上石匠吴东明。希望石匠可以把侄子的名字放在桥桩下,然后用锤子把魂魄打散。这么一件害人的勾当,吴东明当然不答应,马上就把沈农夫扭送到官府治罪。本来不算什么大事,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谣言四起。大家对有妖术摄人魂魄一事深信不疑,越来越多的人被送到官府,也有不少人死于民众的私刑。

一个小小的迷信案件可以在短短半年间席卷大半个中国,从上到下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皇帝、官员、百姓都在其中起到了助推作用。诺大一个王朝,就真的没有人知道叫魂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吗?知道妖术不存在的人其实不是少数,这场闹剧的背后隐藏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哈佛大学教授孔飞力在《叫魂》这本书中,以一种温和的笔调,把盛世之下,危机四伏,各方矛盾不可调解的社会现实向我们展现的淋漓尽致。与浅薄的定义为群体事件相比,孔飞力显得冷静而克制。其实,无论是皇帝、官员还是百姓,他们都面临着困境。

叫魂封面.jpg

孔飞力(英文名:Philip Alden Kuhn,1933年9月9日-2016年2月15日),生于英国伦敦,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除《叫魂》外,他还著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海外中国人》。

一、皇帝的困境

乾隆是一个自我要求非常高的君主,他不仅想在自己在位期间缔结一个盛世,还想着把一个稳固的王朝留给子孙,千秋万代。因此,终其一生,他都在担心谋反的问题。也许是因为乾隆是满族人,他对谋反出奇地敏感。为了避免撩拨起汉族百姓心底的渴望,他甚至不在任何公开场合、官方文件上提到谋反二字。

只要有人心,谋反其实并不可怕。可关键就在于乾隆皇帝虽然有人心,但是他不相信自己有。所以,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他并不信任官员呈上来的报告。他总认为官员并不关心王朝是否稳固,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是由于这份不信任,不少官员虽然认为叫魂其实就是一件非常普通的治安案件,但在乾隆面前也不敢多说什么。可如果顺着乾隆,总要拿出查案的成果吧。一件普通的治安案件,官员再怎么努力,又怎么会查出谋反的蛛丝马迹呢?

所以,不少官员只好刑讯逼供。而刑讯逼供反而坐实了叫魂案的真实性,民众陷入更深的恐慌,也因此闹出了更多的案子,而这更多的案子又使乾隆认定有更大的阴谋。

乾隆的困境就在于:在追求真相的路上,离真相越来越远。

二、官员的困境

清朝的皇帝对官员的要求非常苛刻:一方面要求你勤奋,忠诚,随叫随到;另一方面又要求你不图名、不图利。本来呢,清朝的皇帝是希望通过这一套高标准来打造一批高效的行政队伍,但是反而助长了官场上打太极,官官相护的官僚风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毕竟官员也是人,是人就要生活。皇帝严苛,官员就只能在皇帝看不见的地方,打打插边球。这些官员虽然达不到老百姓眼中“青天大老爷”的标准,但是绝大多数官员还是有底线的。可以说是“小节有损,大节不亏”。可这小节有损在乾隆眼里,就是玩忽职守、不负责任。长期下来,乾隆对官员产生了信任危机。比如说,叫魂案追查过程中,两江总督高晋表明江苏并没有叫魂案时,受到了乾隆的严厉斥责。乾隆把这件事怪罪于高晋的下属彰宝显,认为是他办事不力。实际的情况却是,彰宝显努力的搜寻每一条线索,但是几乎所有关于叫魂的线索都查无实据。

而与此同时,山东巡抚富尼汉不断有新的线索向皇帝报告,也因此受到了乾隆的赞赏。是消极调查,还是迎合乾隆制造冤案呢?官员们只有坏和更坏的选择。

官员的困境就在于:皇帝难取悦,保持底线的代价是,既不能好好做事,又不能好好休息。

三、百姓的困境

在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休养生息后,人口激增,在乾隆时达到3亿多。人口的快速增长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米价抬升,老百姓的生活朝不保夕。

中部及西部地区因此产生了许多流民,日子难过,很多人都选择了去当和尚或者乞丐。而在东部,江浙一带,人们虽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由于手工业的发达,全家老小集体出动,全年无休,倒是也能维持温饱的生活。也因此,江浙一带成为了流民眼里的好去处。

由于清政府推行“除贱为民“的政策,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人人都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流民涌入江浙使当地老百姓产生了资源被抢占的危机感。叫魂案的出现正好放大了这种危机,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流动人口成为这场风暴中被攻击的焦点。但是就算解决了流民,也解决不了昂贵的米价和不断缩减的耕地。

老百姓的困境就在于:拼尽全力,也阻挡不了自己有一天失去一切。

**叫魂案发生在1768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是我们认为的盛世时期。我们通过叫魂案可以看出,清王朝在专制制度,官僚制度,经济制度上都隐藏着巨大的矛盾,隔绝的社会已经缺乏自愈的能力。庆幸的是,美洲有银矿的消息传入中国,不少商人到安南开采银矿,大量白银在1780后流入中国,通货膨胀使米不再是惟一昂贵的商品。老百姓花得多,赚得也多,才逐渐扭转清王朝所面临的颓势,又苟延残喘了数百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