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赋序阳明心学哲思

读书笔记‖觅一种姿态与世共舞

2017-04-12  本文已影响604人  茶老皮匠

——《传习录》、《王阳明传》读后感

文‖三绅皮具叶明增

近读《传习录》,断断续续用了五年光景,“辛苦”两字已经无法来形容阅读时的形态了。尤其是对内及人物、地理知识不甚了解,读时甚是费力,常常一个月才读得区区数页。更甚的是,对书中一些经典章句,因缺乏禅慧和思维角度的问题,可以说有时候几乎是看不懂。于是又读周月亮作家的《王阳明传》和日本学者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来辅助理解,复一年微有得,昨日刚刚合上书。

周月亮作家的这本书读来甚美

说实在的,我是十分惶恐来写这篇读书笔记的,一是对心学的掌握和理解非常之微浅,几无;二是无所悟也难以成文。复又思,若能记录一些学习和心迹,以作他日之比照也好,故终提笔。


1—“心即理”

阳明曰:“盖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矣。”,也就是所谓的“吾心即理,不假外求”。心,人具有之,悟己则识天,识道。

没有注解的原文读起来甚是辛苦

那这“心”,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呢?很遗憾的说,虽经反复咀嚼,我最终还是无所得。它如一种神灵,虚无缥缈又时时近在;它无色无香,无相无声,无影无形,一旦着物又瞬入万物,法力无边;旦欲捉之却又无以言状,遁而无踪。

记得老子的《道德经》第一句即是:“道可道,非常道。”,我认为以“道”来解释阳明心学中的“心”也是贴切的。老子也常用婴儿和水来作喻,“心学”之辉尤亦若水,它遇物赋形,不留于一,泽万物而不争,顺其昌而永存,此谓“心学”之我一得。

“吾心即理”之思想的提出,犹如黑漆了几千年旷野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每个人心中之光,也给了每个人以无限的希望,只要识得本性真心,人人皆可成圣达仁。

纵观明史,松江徐阶能以一己之力,几十年默默的接受沉沦,与大奸臣严嵩斗智斗勇,终擒之,非心学之力而不可为也;而阳明先生本人,能在无端遭贬谪的荒蛮龙场,潜心悟道;能在平叛宁王后,受尽非议和不公,而释然应从,无不体现了此思想至伟、至大也。


2—“致良知”

既然己心即理,能感知万物之灵,何以还要“致良知”呢?我想阳明心学中四句教词给出了很好的解释。“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日本学者写的《王阳明传》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无善无恶。然人一旦意念一动,就产生了欲望和好恶,万物因此也着了相。于是贪痴嗔怠妒出,人世间故此热闹纷争不已。我们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人一旦有了地位和名分,则好说教于人,仿佛真理就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一样,如同炎症发作一般,容不得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笔者对此也深有体会。譬之群聊,逢人语总好表己观,也因此多罪于人。而犹不知,人之心,一旦有了好恶是非之分,利功失得之倾,则离天、离道远矣。私欲一生,犹如乌云蔽日,察世事万物而不明,非力拨而不见神明也。

阳明先生言:“心常常是寂而不动的,也往往是感而遂通的。” 在物质、名利面前,一个人很难做到不为所动。而意一动则偏离了良知,所思所行皆不得中。故我们需要时时正身,诚意,克己廓清,学习经史典籍,名物度数,明辨人情世故,致其良知,去弊解缚,明心见性,找回那颗原本的良知、初心。更何况良知本身就是一种动态,需要时时的修炼而善之。也有人把“人欲”等同于“天理”,但那必是致良知后,有了良知后的“人欲”才有可能能转化为“天理”,否则也只是个逐物和私心而已。

心若明时,犹如水,逢低则下,遇方则折,遇圆则旋,遇寒则聚,遇热则消,滴滴累积,汇滴成流,汹涌澎湃,乃成大江汪海,容万物而无音,泽万物而无声。致一颗良知之心,则遇物色而不动容,遇豪利而不为所缚,遇大名而不为所累,遇事促而镇定,遇境困而不惊。从容应之,洒脱化之,而心复归其本。

故言,“致良知“”对于一个人,就是一种修行,一种修心,一种提高和与时俱进,须时时为之而不可懈也。


3—“知行合一”

或许人之初本无善无恶,但自从他睁开双眼始,就不断接受着外界的善与恶的侵入,进而意动有了善与恶,以至于接下来不得不靠后天的学习和认知来识善辨恶、来找回良知,最终返璞归真。所以也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就与否,就要看他掌握识善辨恶本领所费的时间和经历。有些人可能早早领悟,有些人可能学了所知,有些人可能在迷途上越走越远,至死方知,也有些人可能连死了也不知。再者知和行乃是一个不定态,故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致知明行。 ­

《王阳明传》等书籍基本都是苦涩难懂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肯定要做些事也一定做了些事的,人之行事处世,当求“知”与“行”相辅,“行”与“知”相称。不知而无行乃粗人所为,不知而行是愚人之作,有知无为是傲人之态[实其知也不可复称为知],唯有知有行、随知随行方常人所为,故有“人人皆可为圣人”之说。

虽曰人之慧根、才气非可同等,然人人均可在万物生灵、日日所历中,格得个各自之妙,一者得一,三者得三,九者得九,智者从智处成就自我,力者从力处成就自我,狂者从狂处成就自我;狷者从狷处成就自我.......只要用得工夫,智粗狂卑、三教九流皆可成其业。­

人生在世,其所学所作无非一个“知”字和“行”字,所学为所作;所作亦为学,“知”和“行”相符,则为生所喜,反之则时时为生所役,不得善终。

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现代人刻刻为欲所诱虽难以成之,但格得个所知匹行,我想还是可以做到的。­


学习心学,我想其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在于能与时俱进,守得一颗良知之心,时时恪守心之神明,未发而中,洞察秋毫。修炼自己的良能,遇事则发而皆中,一动则和。从而在复杂和纷争之人世间,觅一种适己的最佳姿态与世共舞。

~全文终~

茶清香飘(叶明增)

写于2017年4月12日

~所有文章皆原创文字,谢绝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