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播完了,我对婆媳关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当一部分蠢笨愚顽的男性还在纠结到底要做大孝子还是好老公的时候,那些明了婆媳关系真相的人,早就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民的名义》追完,让老戏骨们的一言不合就飙戏折服,顺势看起《大明王朝1566》。
某种程度上,剧中的主角海瑞,就是侯亮平一样的人物:浩然正气,刚直不阿,无私无畏,近乎完人。但从家庭出身而言,海瑞却与侯亮平相去甚远,祖上世代务农,妻子也是农家女性。
因为四岁丧父,母亲独立拉扯海瑞长大,以至恩威并施,养成了海瑞愚孝的性格。哪怕结婚之后,海瑞也常年不和妻子同房,而是在母亲身边侍奉。
剧中有一段哭笑不得的戏,海瑞四十有余,膝下仅有一女,担心海家无后的老母亲埋怨小两口之余,还请来名满天下的李时珍,给儿媳医治“不孕不育”。
按导演的意思,这本是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里难得的小憩。可身为情感专栏作家,踢踢却嗅到了家庭中危险的权力关系。
婆媳矛盾似乎是情感里永恒的主题。
有一次我瞥见某位知名的情感作家开坛授法。粉丝问她,婆婆就要生日了,送什么礼物合适?她大笔一挥:就送哪怕你们将来闹僵了也不会觉得心疼的礼物好了。
论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墙角,我不扶墙只服她。这哪还是情感咨询,分明是草菅人命。好好一个发愿,到她这里却埋下了导火索。
我的《谈到世界充满爱》出版之际,和“吴晓波书友会”合作开了一次分享会,主题是“恋爱中的经济学”。那次,我专门提到上面的例子。
在我看来,这位情感作家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够与人为善,而是缺乏基本常识。如果把婆媳关系看作一个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意味着另一方的缺损,此消彼长,自然容易计较。可本质上,婆媳关系却是非零和游戏。共赢的关键,在于掌握运转的逻辑。
说回海瑞的例子。母亲和妻子都不存坏心,却难以相处,症结在母亲。早年丧夫之后,母亲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独子身上。起初,这是助力海瑞成才的重要原因。可等到海瑞成家,局面就成了两个女性争夺家里唯一的男性。
在任何家庭中,夫妻关系都是第一位的。一旦把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影响新缔结家庭的夫妻关系。婆媳矛盾大多就是婆婆把焦点从丈夫转向儿子,进而与媳妇产生正面交锋。
虽然婆婆在婚礼致辞时都会说客套话,不仅是自家儿子找到伴侣,自己也多了半个女儿。可真正言行合一的婆婆并不算多。
面对日常生活的一地鸡毛,婆婆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是我的儿子,得听我的话。媳妇到底是外人,说得严重一些,是跟我抢儿子的人。媳妇也会想当然。嫁了一个人,背后还有一台遥控器在指挥。他是我的丈夫,你又不是我的亲妈。
剑拔弩张之势既成,身兼儿子和丈夫身份的那个人夹在中间,如果不知道如何沟通周旋,必定陷入两难。于是,媳妇抱怨丈夫妈宝,婆婆哭诉儿子妻管严,以至于会催生“妈妈和老婆掉水里先救谁”的天问。
所以问题就来了。除了道德意义上的呼吁,婆媳矛盾有切实可行的缓解之法吗?
答案还在前面说的:无论是哪一方,都要充分认识到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和睦的首要因素。
对婆婆来说,儿子固然宝贝,但请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老伴身上。虽然年岁渐长,未来的可能性在不断缩减,但千万不要停止成长。追求自己的生活同样重要。如果只是因为无所事事,就把注意力过度转嫁到年轻人头上,这既是对自己家庭的放弃,也是对另一个家庭的施压。
对媳妇来说,要给丈夫一个缓冲的余地,也给婆婆以充分的理解。不能要求在10平米的小房间里带大孩子的那代人,一下子就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分寸感。如果可以,也尽量表达不争不抢的姿态,适度参与大家庭的生活,让公婆感觉到小两口的琴瑟和谐,就是最好的橄榄枝。
当然,最重要的是,大量婆媳矛盾都是因为男性的不作为乃至逃避造成的。有生活智慧的男性,懂得在妈妈和老婆之间添油加醋添砖加瓦。自己做的事,向妈妈汇报,可以说成老婆完成的。自己买的礼,献给老婆时,不妨说成妈妈提议的。
当一部分蠢笨愚顽的男性还在纠结到底要做大孝子还是好老公的时候,那些明了婆媳关系真相的人,早就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