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子-科普型科幻小说
引子
遥远得不可说的久远过去,另一个空间。
布鲁星球场子通讯研究实验室内,导师韩教授正在和300光年之外的学生易源进行实时对话。
易同学:“老师,还在为怎么把现在的知识流传给将来另一个空间世界的生命而烦恼吗?”
韩教授:“唉,整个宇宙中这个空间由基本粒子聚集产生出星球和文明,进一步繁荣发展然后总会消散再重新分解成基本粒子。从物质的角度,科技再发展也不可能逃脱这个规律。但知识不一样,知识并不是物质。严格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在精神世界的投影,此投影再被大脑这个器官感知形成了二次投影,然后经过各种加工形成的。知识并不一定最准确,但是经过逻辑加工和各种验证,也马马虎虎够用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传承,这样人类后代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每一代都从最基础开始重新研究,那样只能低水平循环发展,就像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一样。”
易同学:“是的老师,虽然咱们这个空间世界发展出了智能人类,发展出了科技,发展过程也走了一些弯路,不过现在对基本粒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现在咱们这个世界也还在壮年,您在的布鲁星系的太阳还有30亿年才会死亡,而替代星球我们现在都找到5个了,今后还会找到更多。而咱们整个空间宇宙的消亡就更加遥远,您现在就考虑知识传承的问题,会不会想得太早了?而且今后另一个空间宇宙生成后,是否会产生智能生物都不知道,我建议还是先集中精力把手头的这个“极低密度场子域下信息跨星云全息投影传播及存储”项目做完再说吧,我已经有点突破了…”
韩教授:“易同学,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信息最难的不是发送和传播,而是接收啊。手头的课题我们做不出别人会做出,现在做不出将来会做出。甚至这个空间世界消亡了也总会有扰动信息会向其它地方传播,如果有足够科技接收到的话可能复原出这个空间宇宙的信息。我担心的是这些科技都随着时间消亡后,再从头发展出的智能生物怎么在没有我们现在的接受设备的情况下收到知识信息。”
易同学:“老师,如果将来智能生物重复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发展过程,等到他们发明了我们现在的接收设备,不就可以了?”
韩教授:“这个概率虽然有,但是太低了。而且逻辑上并没有解决传承问题,即使将来的智能生物碰巧发明了我们现在的接收设备,等他们的空间世界消亡了,他们的知识传承还是得靠再之后产生的世界的碰概率。”
韩教授:“我猜测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在大脑这个器官上,不过那就不是我的专业了。唉,生物科学进展太慢了,咱们的粒子物理发展走过很大的弯路,现在还好走到正道上来了。我看生物科学现在走的弯路比我们当年还要大。”
易同学:“老师您想怎么做呢?”
韩教授:“我有个朋友王教授是研究哲学的,我以前跟他交流获益良多,我想找他聊聊,同时也看看他能否推荐个生物专家一起沟通沟通。先这样吧,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下线了,再见。”
上篇1
公元2118年,地球,中国北京国贸一家幽静的小茶馆。
阳光倾斜地穿过略微有点开败的月季,在院子里留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吹拂,杨树的几片发黄的叶子飘了下来。我漫不经心地拈起一块晶莹剔透的桂花糕,又放下了,最后还是端起天青色瓷杯,吹了吹水汽,啜了一小口带着兰花香的深橙色茶汤,“你的书名起好了吗?”,我懒洋洋地问老骆。“哎呀累死老娘我了”,老骆一边含糊地说着一边从每个果盘中都挑出一块小点心扔到嘴里,边大口嚼着边大喝了一口茶汤,又差点一口喷了出来,“哎呀,烫,烫”…
“你呀,还是那么毛糙。”我责备着闺蜜老骆,我和她是大学同学,又一起读的研究生,好得经常睡一张床,我们相互开玩笑是镀金的塑料花姐妹情。毕业后她改行做了战地记者,三天两头往国外跑,写得一手好文章,获得过好几次新闻大奖。去年总算安稳回来不用出去了,我们小聚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最近她心血来潮喜欢上写历史,信誓旦旦要出一本关于什么理论物理发展史的书,好像快完成了。
“《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本书主要是写近200年来粒子物理和理论物理学界的曲折历史,可以说是惊天大逆转,但是即使统一场理论已经提出100年了,甚至新哈勃太空望远镜也找到了引力波光速传播的证据,传统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势力还是太强大了,非说是他们早200年就预测过的。仅仅是对引力波的概念现在就有3种解释,几派之间各路物理大神唾沫横飞,大打口水仗,真是太有意思了...”
“你就自卖自夸吧,我可没兴趣听啥物理的历史,你说你学的生物专业,追随爱情改行做了记者也就算了,现在又去写粒子物理的书,我记得你高数差点不及格吧,你写得了吗?”其实我内心里还是挺佩服这丫头的,敢做敢想,风风火火。
“所以说累死我了”,老骆一边抱怨着,一边带着得意的神情。“我现在满脑子里都是偏微分、向量、矢量、黎曼几何等名词,虽然还是理解不了,不过理论物理的套路是差不多晓得了,而且我写的是科学发展史,不是物理论文,稍微了解一些就够了。再说了,就算我对这些物理方程组都懂,写出来也没有读者去看的,我只要比这些读者的数学水平高那么一点点就行了。不过即使这样也用了我的洪荒之力。”
回忆起她愁眉苦脸准备高数考试时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笑,接着叹了一口气。“你呀,还是心里放不下你的导师。”这个丫头又没心没肺地揶揄我,她看到我这种样子,对我的心事很了解,谁让我们是镀金的塑料花姐妹呢。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我默念着这首布袋和尚的诗,心里想着:“退步原来是向前,退步原来是向前...,还是接受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教职算了,一门心思搞我的生物研究吧。”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上篇2
(以下为《退步原来是向前》序的节选片段,为了体现写序者的真实意思,原文照抄,不易一字。由于篇幅所限,节选部分段落发表,段落之间用……进行间隔。)
骆女士请我为她新出的书写序,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看外行笑话的态度浏览该书的。而且在当前对基本粒子的各种假说和猜想满天飞,我称之为理论物理学界的“战国时代”,鲁莽地表明对任何一种猜想的支持或反对都是比较危险的,弄不好不仅成不了先知,很可能成为了先烈。
……
对于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质疑,从这两个理论提出之始,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包括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质疑,引发了两大流派几十年的论战,之后量子理论占了上风,但也并未推翻相对论的理论根基光速最快原理。在20世纪和21世纪,看似这两个理论都在蓬勃发展,提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和超弦理论;发现了动物园似的越来越多的基本粒子,包括“上帝粒子”,“天使粒子”等;还有纯数学公式推导的平行宇宙、暗物质等。这些热闹的理论在脱离物理现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科学其它分支的影响基本为零,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北相的王令隽,科学网罗教明都在100年前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质疑,无奈当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正如日中天,他们或是蜗居于民科的北相网,或偏居在边缘的三流高校,同时受非专业的民科所累,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
……
十四世纪提出的奥卡姆剃刀原则,直至22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锋利的寒光。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无情地砍掉,只剩下最基本的事实:1.光波并没有波粒二项性,而是属于能量的电磁波,引力波也是一种能量波。2.原子弹爆炸并不是质量转化为能量,而是原子核结构重排释放的核晶体能量。3.量子理论预测的各种基本粒子绝大多数是不存在的,它们是利用加速器碰撞实验间接检测出来的假象;而在数学上能和物理公式对上,则是因为添加了太多的变量使得这些理论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与其说是由于某个理论物理模型预测了某个基本粒子的存在,最后通过加速器实验证实了,不如说某个理论物理学家拍脑袋写出一个数学公式后,不断调整参数和解释,拼命从实验数据里找出勉强吻合的数据,运气好找到了,就说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如果没找到,就说现有的设备功率还不够,需要更大更强的加速器才能证实自己的理论。4.暗物质更是无稽之谈,竟然宇宙中90%几以上是暗物质,只有引力,没有其他性质,这比以太还难以置信。
……
从爱因斯坦和波尔争论开始,就有人认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可能有一种是错的,但大概当时没有人会想到,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都是错的。
……
当然,从上世纪2018年到现在,即使经过了这100年的纠偏,我们在原子核晶体结构、凝聚态物理、高温超导、激光及等离子体物理、可控核聚变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否定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理论基础,但并未解决所有问题。现在推测电磁波和引力波在场中的传播,最有可能还是通过以太来进行的,但是根据经典波的理论,以太需要满足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性质。我个人认为有几种可能:1.确实有这种以太物质存在,只是科学还有待发展,所以还未发现。2.电磁波和引力波通过一种自激发的方式进行传播,即波和场在传播过程中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所以不需要以太。3.我们需要承认我们对宇宙世界的了解还很初步,有更大的可能是物质、波、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关键过程至今还未被理解,我们只是以管窥豹,揭开了面纱一角,其真实作用,用粗糙的宏观波的传播介质去比拟大概率地会出偏差。
……
上个世纪,汪涛在《实验、测量与科学》一书中提出: “是否将自己的学科完全建立在数学和测量方法上,是判断其能否被称为科学的标准。”首次提出把测量而非实验作为判断科学的最普遍标准。以此观之,那时的相对论以及量子理论都是通不过测量这一关的,所以,相对论以及量子理论不能称为科学,而更象是建立在数学公式基础上的宗教玄学,这个宗教,我把它称为科学教。在写物理学发展史时,科学教对整个科学发展的影响是绕不过去的。科学发展并不是螺旋式上升,而是弹簧式前进,虽然在某个时候看起来像走反了,但长期来看,总的方向还是向前。
中国雄安大学理论物理所研究员
全球物理联合科学院二级院士
施宁
2118年12月8日
中篇
阿尔法星球年历53365年,距离银河系1357亿光年,小学5年级教室。
¢□¤:“你们马上要升初中了,这些基本的换算题一定要学会。请§œþ同学再算一次,我们的一年时间相当于距离我们1千多亿光年的银河系中,我们称之为蓝色弹珠行星的多少年?”
§œþ:“我算过了,咱们阿尔法星球绕着恒星一圈算一年时间,蓝色弹珠绕着它的恒星一圈就是它的一年,由于行星运行周期和恒星及行星的质量有关,同时和轨道半径也有关,根据这些数据,我计算出来我们星球的1年相当于蓝色弹珠星球的3万年。”
¢□¤:“§œþ同学,你还是算错了,请ΔΓΠ同学帮他一下。”
ΔΓΠ:“§œþ同学漏了一个场子参数,咱们星系的场子密度是银河系场子密度的1万倍,所以我们星球运行速度远远高于蓝色弹珠,把场子系数考虑进去后再计算得到的结果是我们星球的1年相当于蓝色弹珠星球的3年。”
¢□¤:“ΔΓΠ同学算对了。大家都要注意场子这个知识点,虽然场子这个概念很基础,但它也容易搞错。场子是充满整个宇宙的基础物质,也可以说场子是整个宇宙的最基础的基本粒子。所有更大更复杂的粒子都是由场子聚集结晶而成的,电磁波的传播也是靠场子作为传播介质。但是场子的密度是不均匀的,甚至在不同星系中密度也会不同,造成光波在通过这些地方时其实速度是不一样的。不管怎么说吧,这么遥远的距离光也是要传播很多年的,这样造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光其实是其它星球很早以前发出的光,我们是永远无法看到当前发生的事情的。即使是一个离你非常近的物体,它发出的光通过你的眼球到达视网膜,再被神经系统感知到,总是需要一小段时间。这本来是生理学上的一个常识,在我们量子物理历史上竟然称为测不准原理而被大肆宣扬,还说什么在微观实验领域观察本身会影响到粒子的表现。还好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理论物理在健康发展,但是不能忘了之前那段被引导到错误方向的历史。”
ΔΓΠ:“¢□¤老师,我想问为什么既然光的传播是很慢的,我们离蓝色弹珠那么远,现在所接收到的从这个星球反射的光也是一千多亿年前发出来的。那怎么知道现在是蓝色弹珠星球的2118年,而且它的文明程度、甚至正在发生的事情都能几乎实时知道呢。”
¢□¤:“ΔΓΠ同学提的问题很好,不过超纲了,要到初三才会学习。我先简单解释一下,更系统的内容到了初三大家会更清楚。我们知道物质和能量是属于所谓的客观世界,在客观世界中,电磁波是传播速度最快的,它和场子的密度有关。如果某个星系的场子平均密度确定了,那么光速也就定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星系中,光的传播速度是三十亿公里每秒;而在银河系,光的传播速度只有三十万公里每秒。不管怎么说吧,通过光波是无法实时知道当前发生的事情的,距离越远,接收到的光波所带来的就是越早的信息。但是除了客观世界,还有一个主观世界,人们其实是通过主观世界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所谓的客观世界并非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的投影,然后这个投影再被大脑的意识所感知,人们把这个所感知的信息或知识叫做客观世界。因为投影对真实世界是有失真的,所以人们认识的客观世界和真实的客观世界也总是有一些差别的。那么从原理上来说,既使光速是无限大可以实时把遥远星球的信息带过来,我们在认识这束光是还是和真实世界有稍许偏差。那我们也可能找到一种不依赖这种慢速真实信息的方法,而直接在意识世界进行模拟观察,那么就能够超越时空基本实时了解遥远星球的信息了。”
ΔΓΠ:“¢□¤老师,你说得确实有些超纲。那怎么才能直接在意识世界去模拟观察遥远星球的信息呢?”
¢□¤:“这个解释起来会稍微复杂一些,马上就下课了,我提下关键的两个重点:一是大脑的场子具有全息模拟宇宙场子的功能,二是意识本质是对包括大脑和整个宇宙的所有场子的认识。现在下课。”
下篇1
永恒的时间,无限的宇宙。
场子在宇宙中飘荡、聚集,又倏忽飘散到更远处,就如同波浪在大海中传向深处,又如同柳絮随着微风在飘舞,一切都看起来像是随机的无规律运动。但是且慢,在这些无规则的扰动中,隐约存在着一种微弱的周期性加成,如果有足够灵敏的超大型场子接收设备和足够强大的解析设备,会发现承载有以下信息:
我是布鲁星球场子通讯研究实验室的刘正平,奉命利用最新开发的场子扰动加成通讯技术传播这段信息。根据我们的实验和理论,这段信息会永远随着场子传播,永不消逝,即使布鲁星球所在的宇宙消亡。我们也坚信在新形成的宇宙中,如果出现智能生物,只要产生出意识,他们最终也会开发出接收这段信息的仪器设备,从而将此内容破译出来,这是由意识的本质所决定的。
等到能接收到这段信息,相信技术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知道了场子是形成宇宙的唯一基本粒子,电磁波作为一种能量在场子中以光速传播,且该速度和光源的移动速度无关,是一个和场子密度相关的常数,这些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但在场子的哲学理论以及意识和场子的关系上,可能会走很大的弯路或者要花极长的时间才找到正确方向而显得停滞不前,所谓“脱俗方为中道人,亡羊自古多歧路”,这段信息是我导师易源教授和我领导的实验室克服巨大压力、多年持续研究、最终被实验证实后提出的场子基础理论,捡其要点叙述于下,希望能收到该信息者少走弯路,加快对宇宙本质的了解。
首先是场子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宇宙就像辽阔的大海,场子就像形成大海的基本粒子水分子,而能量在海水中以波浪的形式传播着。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决定了宇宙就像大海永远存在、永不消失、水中的波涛永远不会静止,即使在某个区域水完全静止了,也会在其它区域又生成了浪涛,永远在一个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状态中演变着。热寂说的错误在于它错把静止当成了永久态,而实际上运动才是永久态,静止才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啊。在一个遵循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巨大的系统中,所有的物质达到相同的能量态即热寂状态是不可能的,在某一小块范围达到热寂后,必然被周边更大范围的不同能量态的场子带动,重新激活成运动态。这一小块热寂的宇宙被称为该宇宙的消亡,所有物质分解成最基本的场子,并且场子也冷却至不在运动,好像一切都死了。但在更大的宇宙空间范围来看,这其实是最不稳定的状态,在下一刻,场子被周边的场子带动,新宇宙就开始形成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最好的描述宇宙发展进程的一种表述。
下篇2
其次,1. 场子是最基本粒子、2. 场子守恒及能量守恒、3. 宇宙空间无限大,这三个基本公理就构成了宇宙所有自然规律的基础;而且只需要这三个条件,其它所有概念、原理、规律皆可由此推出:包括宇宙生成、宇宙消亡、光速不变、时间、意识等,皆由此三公理所推出。换句话说,场子理论的三公理是所有自然规律的充要条件,是宇宙规律的终极真理。真实的宇宙是无限大的,所以从数学上来说,它是一个还是有无数多个基本是等效的,直接讨论这个本体宇宙还稍嫌过早,在本信息中的宇宙实际上是“小宇宙”的概念,指的是在无限大的本体宇宙中,划出一块空间,在一定的时期内,这块空间中有一个小宇宙的生成、发展、最终消亡的事件。
宇宙的生成是由于它所在的空间初始时场子密度太低,基本是一个真空状态,当周围空间的场子受到更外围空间的场子扰动,朝着这个空间涌入时,随着场子密度的提高,场子发生碰撞、聚集,逐渐形成更大的粒子,如电子、质子等,这些大粒子实际是场子的不同结晶形式,就像水分子聚集成液滴一样。由场子聚集产生的大粒子还会进一步凝聚和结晶,形成不同的原子和分子,就如同水滴形成不同的波浪。而由场子会形成不同性质的大粒子,如带正负电荷和不带电,则是由于场子的自旋状态决定的,场子的自旋状态有正负两个状态,相应地聚集结晶成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就像碳原子,不同结晶状态导致生成形态差异极大的石墨晶体和金刚石晶体。如果一个大粒子如中子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结晶而成,那么它就显示不带电。这些更大的粒子再聚集产生出更大的一系列原子、分子,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浓缩、聚集,就会形成星云、星座、星系和各种星球,我们就说有一个宇宙生成并进一步发展。再进一步,更复杂的生物分子如核苷酸、氨基酸再生成,就为生命起源打下了基础。随着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进化,组织和器官开始形成,关键的神经系统形成了,再然后是最最关键的大脑形成了,有了大脑这个物质基础,意识才能形成。而意识的形成,则是一切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的基础,也只有意识的形成,宇宙起源、人生意义、历史传承、科技进步才有了意义。否则如空谷幽兰,你不去看它或去想它,它就在那里,自由地生长,随着微风摇摆,散发着各种芳香族分子的气味,但和你无关,只是自然的一个现象,此时是很难说这株兰花有啥意义的。但随着意识的介入,人们就会赞叹兰花的高洁、香味的稀有、花瓣的雅致、甚至拟人化为花中君子。意识的产生是大脑的独特功能所形成的,大脑中神经细胞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在此结构中,神经细胞通过消耗血糖的能量,富集了高浓度的场子,而神经网络则通过调整场子的分布,形成一个类似外部客观世界真实场子分布的小模拟场,该模拟场是外部物质世界场子分布的投射,该投射是通过感觉神经把外部信息传递到大脑,被大脑接收后,在神经网络中形成的虚拟场,该虚拟场也由场子形成,被大脑感知。该感知是虚幻不实的,但由于这个虚拟场是真实世界的投影,也有一定的客观性,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能够通过它来认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它只是一个投影,是虚拟的,所以在细微之处、在极细微之处和真实世界是有偏差的,各种科学理论和定律都是客观世界通过大脑的虚拟场在意识中形成的二重投影,所以什么测不准原理啦,观察者对量子物理实验结果的影响啦都很正常。
宇宙中除了场子组成物质世界外,还有能量的作用。而场子本身既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同时又是能量的传播媒介。由于宇宙形成初始条件就是场子的涌入,所以宇宙形成的整个过程中,都被场子所充满,绝对的真空是没有的。在空气本质被发现之前,人们认为充满空气的瓶子是空的,后来又认为把空气抽出后是真正的空,把它称为真空,实际上里面充满了场子,这是为什么光和引力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原因,而且由于场子非常小,远小于原子间的距离,也远小于原子的直径,所以它既能很容易穿透各种物质,像中微子一样;又能满足光传播时对介质的要求,就像对以太描述的一样。顺便说一句,超光速没有丝毫神秘,就像超音速需要通过音障一样,只要通过光障就能达到超光速,只是相比超音速,超光速需要技术的更高发展以及需要更多能量才能达到而已。
连载7 终
最后,时间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概念,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维度组成的物理世界,但是时间的定义是什么,却总是令人困惑的。根据我们的场子理论,只有场子是最基本粒子、场子守恒及能量守恒、宇宙空间无限大这三个公理是最基础的概念,时间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次一等级的物理概念。同时,这个名词又大量地用在意识领域的主观世界中,它又是一个虚幻的主观概念。由于名字相同,绝大多数人会把主客观的两个时间概念混为一谈,曲解出许多诸如穿越、时间变慢、时间倒流等鄙夷所思的想象出来。对于客观世界宇宙来说,场子理论三公理实际上能推导出场子的绝对运动定理,由于宇宙空间无限大,所以永远不可能达到场子均匀分布、所有场子都带相同的最低能量的“最稳态”,即“绝对静止状态”。倒过来说,场子的运动是绝对的,它处在不停地演变的过程中,这时就有了物理学的时间概念,它是为了说明某一时刻的客观世界的运动演变到下一时刻,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运动是绝对和连续的,但为了便于说明和比较,人为地加了时间点来描述,所以时间不是基本的物理概念,而是为了方便理解和研究定义出来的二级物理概念。同时由于意识的局限性,意识并不完美,它只能感知静态的画面,而客观世界的运动是连续的,意识只好通过多个静态画面叠加而成的动态来模拟真实的动态,这里也引进了时间这个概念,用以定义多个静态画面的先后和间隔。然而这个时间概念也是不准确的,它只是对客观世界连续运动的一种微分形式的模拟。严谨地说,时间是通过锚定于客观世界的二级物理参数上的一种虚幻的概念。
后记
本来这篇应该先写,先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否则各部分写的是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场景,搞成一团乱麻,让读者不知所云。但那样又会使读者丧失了从中自己找到线索和得出结论的乐趣。
当前理论物理的主流,主要被相对论和量子物理所把持,经过百来年的发展,提出了诸如:光的波粒二相性、光速不可超越、宇宙大爆炸理论、越来越多的所谓基本粒子被发现、黑洞理论、暗物质理论、乃至平行世界,时间倒转...这些理论,有些仅有有限的似是而非的实验证据,有些只是数学家拍脑门的空想。把整个物理学界搞得越来越脱离实验和现实,搞得比童话还鄙夷所思,搞成了一种不重视实验和不追求严谨,而是沉迷在数学公式和推导中的玄学宗教,作者称之为“科学教”,真是百年钻故纸,何日是出头啊。
在民科中有所谓的大神,能够创建横跨多个学科的理论,用以解释所有的科学现象。试举一例:廖凯原的轩辕反熵运行体系——“天命人是原生孙悟空,手持如意时间棒,对我们的多元宇宙发号施令。” 作者也模仿他们,创立了场子理论,揭示了意识的本质;统一了唯物和唯心两大哲学流派;驳斥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谬论;找到了组成宇宙的最基本粒子;驳斥了光的波粒二相性;统一了原子核力、电磁力、引力以及现在还未发现的其它类型的力;揭示了原子核的晶体结构;提出了超光速理论;并最终解决了信息全宇宙传播方案;找到了时间的本质。此文虽为科幻小说,但作者采用科学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削去一切多余和不需要的定义和猜想,提出了最简洁和最容易理解的场子理论,未尝不可能是接近客观真实世界的一种假说,至少它比现在的超弦理论、十一维空间、上帝粒子等要靠谱和容易证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