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这才是刘邦》第二十二章 一顿饭的事儿(上)
准备买菜
自从刘邦“约法三章”以后,他的军队再次军纪严明起来。对秦中百姓,可谓是秋毫无犯。而秦人父老自然亦是沉浸于喜悦之中,因为似乎从现在开始,他们的生活就会再次步上正轨。从此以后,天下也再无纷争。
另一方面,虽说对于原秦的一些问题处理的很是妥当,举措方针也甚是赢得人心。但此刻的刘邦集团看起来似乎没有了之前的警惕。
也许在他们看来,称王关中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只要等诸侯到来,那时候把楚怀王的明文规定搬出来,不怕有人不遵守。
所以现在他们要做的,似乎就是等。
的确,他们是在等。只不过,等来的并不是关中王。
前文曾经说过,当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西进攻秦并许下了“先入关中者王之”的承诺的时候,或许连他自己对这一计划都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尝试?
事实证明,在灭秦方面,他的这种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伴随着天下局势的发展,就算此策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也还是出现了一些悲哀的事情。
那就是胜利的果实竟然轮不到他来主宰,甚至说都没有一丝分享的权利。
因为对于先入关中的刘邦来说,楚怀王从始至终只不过是一颗棋子而已,而且还是一颗极其有用的棋子。哪怕他之前的地位要远高于刘邦或者说刘邦曾依附过他,哪怕他早已经不在人世,却依旧是刘邦手中的一颗有用的棋子。
尽管看起来,刘邦也曾一度成为楚怀王的棋子,但二人之间所能产生的交集无非就是一段时期内对于共同利益的追逐而已。这种情况下相互利用也就不可避免了。
毕竟对于刘邦来说他已经完成了楚怀王的任务,而且得到一个法定的关中王的称号。怎么来说都是利大于弊,这也必然会成为他的一大政治资本。
另一方面,对于项羽来说,经过长时间的矛盾积累。他也是知道,叔父所拥立的楚王,与他之间,势必不能共存。
更何况,此刻的他早已经不把楚王放在眼里。而那位楚王,也早已奈何不得他。等待楚王的,似乎就只有一条道路了。
并没有天生喜欢杀戮的人,但项羽似乎是个例外。因为在他的人生信条里,之所以杀戮,也许是因为那些人挡住了他的去路。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刘邦还并不知道,他差一点就先于楚怀王成为了第一个挡住项羽去路的人。
这一切,只因为他的一个低级错误,使得自己差点让人家送终。
时间倒回到不久前,当刘邦刚刚安抚好关中百姓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人。
至于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在《史记》上只是说“或曰”。《索引》中引《楚汉春秋》记载说此人唤作解先生。但甭管他是谁,咱先看看他究竟曰什么了?
他对刘邦说道:
“秦地比天下富裕多了,地形险要。现在我听说章邯投降项羽后,项羽声称将要封他为雍王,在关中称王。这样一来,如若让他们入关,那么关中就不是您的了。现在不如迅速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联军进入,并且征调关中的士卒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样才能挡住诸侯啊。”
听过“或曰”之后,刘邦的内心很是不平静。因为这个“或”说的是实话。刘邦似乎也是听说了章邯被封为雍王的消息。
如此说来,项羽一旦入关,那么关中不就真的会失去吗。
自己拼死累活的走到今天,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走呢?
更何况,关中大地来的人越少越好。人少事情就少,那样一来就更不会有人与他争夺关中了。
因此,面对着这样的称王的资本,天赐的良机。刘邦毫不犹豫的派兵关闭封锁了函谷关,就这样,刘邦犯了一个极其低级却又十分致命的错误。
其实关于刘邦之所以听了谁的建议封锁的函谷关,这一点历来便是有着争议。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建议的两个疑点。
其一就是那个劝谏刘邦的人到底是谁?或者说他到底存不存在?
其二,关于刘邦派兵封锁函谷关这一重要的举措为何刘邦手下的一众谋臣将领都是未曾做出任何积极地反应呢?这一点简直与刘邦之前做事与谋臣相商议的风格大相径庭。
那么,当这两点同时出现在一件事上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会把它们联合在一起呢?这个可能就是劝谏刘邦的“或”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也就是说封锁函谷关是他自己的决定。
若是基于这种猜测,刘邦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自己不知道这样“任性”的封闭函谷关就是在宣示与诸侯对抗吗?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难道可以办得到吗?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在刘邦与秦人父老约法三章的时候。那句“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以及那句“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这虽然是刘邦在百姓心里使他们认可自己为关中王的一个手段,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溯其本源,却是表露了刘邦此时的真正目的,那就是称王关中。
尤其是日后,当刘邦得知项羽并没有将关中封给自己的时候,愤怒的他瞬间暴走。几乎马上就要抄起板砖率领军队与项羽决死一战,幸亏萧何阻挡了他。才再次从项羽的枪口下救回了刘邦。
由此可见刘邦对关中,这本该属于自己应得的地盘的看重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就在他决定等待诸侯入关的时候,却听到了关于项羽要立章邯为雍王而自己不可得关中的消息。
这个时候,他开始不安起来。因为,他怕在项羽的绝对武力面前,自己会失去关中大地。
因此,尽管他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并没有直接占据咸阳,而是选择封存府库,退军霸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但是无论如何他是不会拱手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让给别人的。
但是刘邦不知道的是,就是这种做法,成为了以后他与项羽周旋的一大有利条件。当然了,这是后话。
因为就目前来说,现在的刘邦决定,这一次,听自己的。由此也就引出了第二点,为什么萧何张良等人不知道刘邦这一做法呢?
汉三年的时候,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形势危急。为了减缓汉军压力,刘邦曾与郦食其商议要分封六国的后代,以此来对抗项羽。正当决议已定的时候,正赶上张良来觐见刘邦。
刘邦立刻将这一提议与张良探讨,结果在张良一番分析过后,因为张良的的一句话,如此,“则陛下事去矣”,刘邦便立刻打消了这一念头。
而今,关于封闭函谷关,刘邦不可能不知道此举不仅有诸多困难,而且很可能会带来诸多危险!可是他就仅仅凭借一个不知名的谋士的建议,就要隐瞒自己的一干重臣谋士,显然不合常理。
汉三年的那次,当张良问道,谁为大王出的这个计谋?刘邦立刻就告诉他,是郦食其。并且刘邦听过张良的分析后大骂了郦食其。可是这次,当张良得知后前去问刘邦,是谁为他出的这个注意的时候。刘邦却只是含糊的说道一个无知的人而已,这种略显暧昧的态度也着实惹人怀疑。
若真的是他自己决定的,捅出了一个相当巨大的篓子。他又怎么会承认是他自己做的决定。
所以,笔者有一种猜测,那就是封闭函谷关,是刘邦自己的决议。因为现在的他,政治权谋上还并不是太成熟。而他的对手项羽在不久之后同样显示出了相同的缺点。
他们两个这个共同的缺点,源自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二人同样刚经大胜。而且,现在的他们,还并没有成长起来。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刘邦最后“成熟”了,而且很老道。但是反观项羽,则依旧停留在那个阶段。
当然,这也只不过是笔者的一个推测而已,仅供大家参考。不过不论那个人是刘邦自己,还是某个无名氏,至少在当时,对于封锁函谷关这件事,刘邦是相当认同的。
因为,这很是符合他的心意。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着不久之后参加精心为他准备的饭局了。
楚字 小篆买菜
那么,通过前面的分析,大家也都明白了。之所以说刘邦的这一举措是个错误,是因为他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目的。此举可谓是高估了自己,看错了诸侯。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项羽决不允许刘邦这样做。
汉元年(前206年)十一月中下旬左右,项羽终于到达了函谷关外。此时,秦都咸阳近在咫尺,按理说项羽应该是相当的兴奋。可是此刻的项羽却是不高兴了。
因为他猛然发现这函谷关居然有人把守!
想一想他项羽自巨鹿以来,所过之处,要么守军望风而降、要么在楚军的铁蹄下沦陷。如今一个小小的函谷关居然妄图阻挡住他的脚步?想到这里,项羽的小暴脾气就上来了。
就在这时,他又听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听说刘邦已经攻破了咸阳!
于是乎,项羽“大怒”。这是项羽来到函谷关后的第一次大怒。我们先来看一下,项羽为什么大怒。其实项羽的这一大怒是一步一步积累爆发的。
巨鹿之战以后,项羽一跃成为他手下诸侯联军的盟主。而他自己也是很看重这一点,人人都有虚荣心。所以,项羽很是满足当初其他诸侯将在辕门外看到自己全部膝行而前的那种感觉。
因为这不仅是项羽地位高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这使得他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长此以往,一种凌驾于诸侯之上、凌驾于天下之上的霸道之念也就产生了。
所以说,此刻在项羽看来,函谷关应该像其他各地一样,望风而降。现如今这般是不是有些愚弄了项羽?
因此,一股唯我独尊的气息从项羽心中产生了。
反了你了,敢把守关口!
所以,当他看到有人把守函谷关,不高兴也是正常的。可接下来当他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的时候,项羽就不单单是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如果刘邦已经攻破了咸阳,那么很明显,函谷关的军队是刘邦的。刘邦你这老小子难道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居然敢如此对我?如今天下诸侯无人不惧怕我项羽,你这样做难道是在挑衅我刚刚得到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吗?
可以说,刘邦此举是对项羽的虚荣心的巨大冲击。这势必使得项羽在诸侯面前很没面子。
但是项羽虽然好面子,可此刻,在闻知刘邦已破咸阳之后,对于他来说,还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答:灭秦的首功。
在项羽看来,当今之世,普天之下谁人不知是他项羽巨鹿一战打败章邯,从而才有了诸侯联军今天的这一局面。可以说,秦朝的军事根基是被他项羽一手摧毁的。
而刘邦,只不过是趁着项羽在河北牵制秦军,才得以顺利入关。换句话说,你刘邦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关,全是拜我项羽所赐。
可现如今看这模样,刘邦此举显然是在把项羽当做垫脚石,并且用过之后又一脚给踹开了。
这小子想要独吞胜利的果实啊。难不成还真的以为秦朝是灭在你刘邦的手里吗?如此的拿我当猴耍,这简直是在愚弄我的智慧!
另外,出于维护长期以来自己在天下人心中树立起来的一个外在形象,项羽也必须要大怒。为什么呢?
因为全天下的人似乎都听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极具号召性的口号。而一向以代表楚国自居的项羽本人给众将众军的一大深刻印象就是。他毕生都是以灭秦为首要目标。
似乎在他自己和天下人看来,秦、必须由他来灭,也只有他才能摧毁。这是他项羽的专属功劳。更是对他的祖父、叔父、国家的一个交代。
可现在,刘邦居然敢连这个机会都不给他。项羽怎么会不生气?
所以,这些因素似乎决定了项羽在听闻自己的首功要被抢走之后必须要生气。而且气的还不轻。
那么,问题又来了。除却不想被刘邦捡便宜以及对自己长期以来复楚灭秦这一外在形象的维护,项羽如此的看重灭秦的首功,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呢?
当然有。
在听说刘邦已经入关后,我们有理由相信,项羽的内心有些担忧。这一切,只因为楚怀王的那个约定。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这个约定现在的项羽根本不想遵守,也根本不屑于遵守。最好就是这个约定真的成为一张空头支票、一句废话。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现在已经逐渐登临天下权利巅峰的项羽再进一步,首先进入关中。
因为那样一来,整个反秦道路上,任谁都能看清,完全是由他项羽一路领导、凯歌高进的。到了那个时候,所谓的关中王根本不需要楚怀王来封,天下人自然会明白其真正的归属。
况且就算有人持反对意见,也不好再说什么。因为项羽的的确确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符合当初楚怀王的约定。
这样一来,想尽办法掣肘项羽的楚怀王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项羽今天的地位似乎都是他熊心亲手“培养”起来的。
若真的如此发展的话,对于项羽之后的一系列举措将有着莫大的好处。因为那时楚怀王将更加的奈何不得项羽,而项羽在“处理”楚怀王的时候,也会更加的轻松。
也就是说,他可以少去很多的包袱。
但是现在,事情很显然并没有朝着项羽所预判的方向发展。而是演变成了项羽最不想看到的一面。因为有了这个约定,似乎不论是刘邦还是李邦,只要是他先于项羽攻入关中,那么在名义上就已经具有关中王这个称号了。
而只要项羽让这个称号落在了别人的头上,那么他便是真正的骑虎难下。若是同意,就是证明自己也要遵从楚怀王的指示。可问题是,此刻两人之间早已经势若水火了,项羽怎么可能甘心同意呢?一旦自己同意,那么之前在军中,还杀宋义干什么?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所以,项羽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可若是不同意,他就不得不直接背上违抗楚怀王指示的新帽子。因为这样,将比诸在军中夺权的那一次更加的赤裸裸。那时候,他项羽势必在天下人的心里有着一个不忠不义的名声。
所以,一想到这里,项羽就恨得牙痒痒。因为此刻的他明显已经被刘邦架到了火炉子上。
可是项羽又不得不从属于现实,毕竟,这天下,他虽能主宰,可却不是唯一的、真正的主宰。
所以,此刻的项羽在乎的是夺得灭秦首功之后,自己能在这天下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因为他的目标,已经是那天下共主了。
于是在项羽的攻击目标上,刘邦的排名位置靠前了。
大怒的项羽立刻派遣英布攻击函谷关,很快便把刘邦的守关军打败。十二月中旬,项羽军团推进到戏西,此时距离刘邦约法三章过去已经近一个月。
也正是在此时,一个人物出现了。此人是刘邦起义后阵营里出现的第二个高级的叛徒,左司马曹无伤。
那么左司马是个什么官职呢?说起来地位还不低,因为这个职位是负责主管军纪的。当时的军中设有左右司马二人,能做到左司马的位子,说明曹无伤也是有着两把刷子。那么此刻,他出现干什么了呢?
当听说愤怒的项羽已经率领大军攻入关内,看这趋势,似乎是要和刘邦开战。“精明”的曹无伤就开始盘算了。
他早就听说项羽异常勇猛,连章邯的几十万大军都投降了他。现如今刘邦似乎又开罪了项羽,那么,继续在刘邦手底下混,怕是已经不太安全了。
所以,对于刘邦并没有信心的曹无伤决定了,投奔项羽,混口饭吃!
并且,身为刘邦军中的左司马,他掌握着刘邦军中的内情。如果把他所知道的相关内情添油加醋的告知项羽,待项羽灭掉刘邦后,他岂不是天大的功劳?
想想就是激动不已!
因此,决定以后,为了自己的“前途”(欲以求封),曹无伤立刻派人前去联络项羽。
那么使者对项羽都说了曹无伤知道的哪些“秘密”呢?这些情报简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其一便是刘邦想做关中王。其二则为刘邦想任用子婴为相。至于第三点就是说您在不去,咸阳的宝贝都是刘邦自己的了,就没您什么事儿了。
听到这些理由后,项羽立刻又“大怒”。这是自函谷关以来项羽的第二次大怒了,且看看这一大怒的原因。
其实对于曹无伤所说的这三条,项羽最看重的便是第一条。因为这正是项羽最不希望看到的,既然刘邦阵营的人都这样说了,在联想刘邦封锁函谷关的事,那么刘邦想要称王关中似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既然已经知道了最想要知道的情报,那剩下的第二条第三条就已经无关紧要了。
好你个刘邦,虽然你长得丑,你咋想的这么美呢!
于是盛怒之下的项羽做出了一个决定。
旦日飨士卒,给刘邦送终!
而这时,身为楚军阵营第一军师的范增也出现了,他对项羽说道:
“刘邦这厮,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可是现如今,不要钱不碰女人,这说明了什么?他有大志向啊。况且我令人观察他的气运,竟是些五彩祥云,这是天子才有的祥瑞征兆啊。必须立刻铲除他。”
听到范增的话,项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议,为刘邦送终!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也能够知晓。项羽最在意的是刘邦是否会称王关中。至于曹无伤说刘邦想要任用子婴为相,是基于刘邦为关中王的前提。
只要刘邦不称王,无论是子婴还是谁,项羽都不会理会。再看曹无伤关于刘邦想要独吞财宝这一条,此刻项羽的心中,财宝在重要也没有刘邦称王重要。况且范增的话“财物无所取”与曹无伤的话本身就存在矛盾,项羽岂能听不出来个中矛盾?
所以说,他的盛怒基于刘邦称王关中,他的决定基于他的盛怒。那么假如刘邦不是称王关中,那么项羽还会盛怒吗?一旦项羽消气的话,他的决定还会奏效吗?
所以,项羽的决定具有很浓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而这,将是留给刘邦的最佳突破口。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若是与朋友聚餐,我个人感觉还是自己做来的实惠,尤其是大餐。
咱想吃什么,就来什么。
而反观现在的项羽,则是要亲手给刘邦来一桌子大餐。现如今,项羽的菜已经买好了,就等着下厨入宴了。
刘邦,要不要尝尝我的手艺!?
那么,刘邦在干什么呢?
来一张汉军图片【本书目录】《这才是刘邦》目录
【上一章】 第二十一章比速度没有人比我快!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一顿饭的事儿(中)
【诚意推荐】 简书连载风云录